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做事要有始有终。
守信,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内容虽浅显,但道理深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1 我不能失信
盼
庆
耀
闪耀
庆贺
盼望
我会认
叠
重叠
歉
道歉
dié
qìng
qiàn
yào
pàn
奇
jī
qí
奇怪
多音字
奇数
空
kòng
kōng
空间
空白
漂
piǎo
piāo
漂流
漂白
piào
漂亮
[教]辨读:jiào(教师) jiāo(教书)
运用: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教(jiào)师,将来去偏远的山区教(jiāo)书。
[要]辨读:yāo(要求) yào(重要)
运用:他提出的这个要(yāo)求,大家都觉得非常重要(yào)。
近义词
反义词
特别——
漂亮——
准备——
高兴——
忽然——
解释——
非常
好看
预备
快乐
普通
丑陋
难过
词语对对碰
突然
特别——
漂亮——
高兴——
失信——
忘记——
留下——
守信
说明
牢记
离开
词语解释
歉意:
扑空:
道歉:
失信:
没有在目的地找到要找的对象。
抱歉的意思。
答应做的事最终没有做到,不守信用。
表示歉意;表示认错。
信用: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宋庆龄(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为了守信留了下来。
课文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宋庆龄想去伯伯家吗?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这句话是本文的总起句,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特别高兴
盼着
这句话表明了鸽子的可爱之处。朗读时,既要读出鸽子的可爱,又要读出宋庆龄想要去看鸽子的心理。
快速阅读课文2~10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
她刚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脚步,皱起了眉头。
“停住了脚步,皱起了眉头”说明了什么?
“停住了脚步,皱起了眉头”表明宋庆龄遇到了难题,她想起了和小珍的约定。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这句话中“把手抽回来”表明宋庆龄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爸爸,态度坚决,没有犹豫。
尽管自己很想去伯伯家,可是在此刻宋庆龄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不可行,因为妈妈的建议从表面上看可以,可其实却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妈妈的建议可行吗?为什么?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了妈妈的建议?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宋庆龄明确地表明,自己明明记得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严重。表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从宋庆龄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宋庆龄的话表明了她觉得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值得的。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特别高兴
喜悦的心情
结果:
决定留下来
爸爸
想起与小珍的约定
庆龄
小珍并没有来,但庆龄并不后悔
提议改天再教小珍
准备去伯伯家
早就盼着
妈妈
建议回来再去解释
虽有失望
也要守信
诚实守信是美德
中心思想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为了守信留了下来。表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作业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