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一定都吃过枣,我们都知道枣核很小。那你能想象到像枣那么大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吗?那么小的孩子就算长大了,能做什么呢?别着急,学了本课,我们就知道枣核那般大的孩子是怎么做事了。
28 枣核
爹
牲
妻
核
核桃
夫妻
爹娘
牲口
我会认
shēng
犁
犁地
折
折腾
lí
qī
府
天府
hé
fǔ
diē
zhē
困
困难
kùn
涨
涨价
zhǎng
罢
罢免
bà
枣
大枣
zǎo
聪
聪明
cōng
间
jiàn
jiān
中间
多音字
离间
说
shuì
shuō
说话
游说
没
mò
méi
没有
没收
[喝]辨读:hē(喝茶)hè(喝彩)
运用:①爷爷正在桌子旁喝(hē)茶。②观众席上响起了喝(hè)彩声。
近义词
反义词
果然——
欢喜——
非常——
高兴——
争辩——
惊慌——
竟然
欢快
非凡
愉快
悲痛
懒惰
难过
词语对对碰
争论
欢喜——
勤快——
高兴——
聪明——
惊慌——
愚笨
镇静
惊恐
词语解释
果然:
争辩:
大摇大摆:
善罢甘休:
辩论、争论。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轻易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态度坦然的样子。
惊堂木也叫醒木,界方或抚尺。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棱有角,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庭审时用,举起然后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显示声威的作用。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同学们一定都吃过枣,我们都知道,枣核很小很小。那你能想象到像枣核那么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吗?
课文朗读
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因为这个孩子像枣核一样大。
为什么给孩子起名为“枣核”?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的话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枣核展现本领做铺垫。
默读第三自然段,把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人虽小,可本领不小,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不但也能做,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有感情地朗读第4~1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枣核很聪明。
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
衙役只听到吆喝声,却找不到人,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枣核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从侧面表现了枣核的聪明。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写出了枣核和衙役们斗智斗勇的过程。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天一亮,县官就带着衙役去捉人。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
敢作敢当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动作灵敏
枣核身材小,铁链无法绑住他。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县官想惩罚枣核,却无法做到。
动作灵敏
夸张、神态描写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动作灵敏
机智勇敢
再读课文
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板书设计
枣核
身材小,无用
爹娘担心:
帮助大家讨回牲口,惩罚县官
枣核:
勤快、本领大、帮助邻居
聪明机智
敢作敢当
中心思想
本课讲述了“枣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牲口解救回村,并摆脱抓捕、惩罚县官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聪明、敢作敢当的小英雄形象。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