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美丽的家乡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课时说明: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歌曲的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有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处理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难点: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谁能唱歌,给同学们唱一首歌
二、导入新课:
利用班班通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让学生欣赏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白歌》《雪绒花》分二声部演唱。
三、复习歌曲和乐理知识。
四、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新课。
提问:你能谈谈自己听完后对这首作品的感受吗?生:回答。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作品介绍,歌曲为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提问:听完歌曲后你又有什么感觉?说说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和叫你喜爱的地方?生:描述自己的家乡。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师:指导旋律较难的地方。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师:指导学生不熟悉的地方。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师:教师指导演唱不准确的地方。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按小组唱一唱本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大家的每一节课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巩固成绩,做到课堂上多思考、多创新,课后认真练习歌曲。
七、板书设计:
1、美丽的家乡
欢乐,喜悦的唱
王云之,刘易民曲
课后反思:
第二周
欣赏“驯鹿”,“ 冬猎”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课时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师范唱,学生跟老师唱的等方法学习本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教师激发学生对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欣赏歌曲,学会独立唱本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的特点和意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学习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让学生唱一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来进行测评。
二、导入新课:利用班班通播放歌曲《驯鹿》,让学生欣赏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白歌》《雪绒花》分二声部演唱。
三、复习歌曲和乐理知识。
四、新课教学: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大家的每一节课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巩固成绩,做到课堂上多思考、多创新,课后认真练习歌曲。
六、布置作业:复习歌曲
七、板书设计:
欣赏“驯鹿”,“ 冬猎”
刘锡津曲
课后反思:
第三周
长城放鸽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示范唱,学生合作练习,独立练习等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歌曲“驯鹿”和“冬猎”
二、导入新课:
以聆听前奏导入,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三、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长城长》, 由阎肃作词,孟庆云作曲,董文华演唱的歌颂新时期人民解放军风貌的歌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长城儿童歌曲——《长城放鸽》。?请同学们翻开书第6页,看着歌词聆听整首歌曲。?
再次聆听歌曲说出歌曲的情绪??
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挥拍,同时笑声哼唱,拍节奏,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两部分A+B单二部曲式讲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
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具有鲜明的陈述性,材料单一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乐段可以是再现,也可以是对比,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四、巩固练习:唱一唱歌曲“长城放鸽”。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长城放鸽
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歌曲。
课后反思:
第四周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唱,学生合作练习,独立练习等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歌曲“长城放鸽”
二、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
2、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冼星海
3、 生 猜 谜 语: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4、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
5、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
师:节奏模仿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5、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
6、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
师;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同头异尾
师: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要表现什么?请同学们再唱一遍,然后回答。
生: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
师: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
7、 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 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 小组唱 男女比赛 领唱 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
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
四、巩固练习:同学们一起唱一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
勇敢锻炼意志发。
课后反思:
第五周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吹起羌笛跳锅庄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2、过程与方法: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歌曲的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少数民族歌曲,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
教学难点:处理歌曲的演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和乐理知识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1、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2、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四、巩固练习:
唱一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五、课堂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六、布置作业:复习唱歌
七、板书设计:
吹起羌笛跳锅庄
中速稍快欢快
课后反思:
第六周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师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爱戴之情,从而欣赏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教师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爱戴之情,从而欣赏歌曲,并且有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唱本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的特点和意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示范法 ,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音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羌笛跳锅庄”。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介绍瑶族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三、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2、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四、巩固练习:
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过了什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
六、布置作业:复习唱跳舞曲。
七、板书设计: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全曲分为三部分。
课后反思:
第七周
学唱歌曲“阿喽喽”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歌曲的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歌曲,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学习其优点。
教学重点:学会唱本歌曲。
教学难点:处理歌曲的演唱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音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
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介绍贵州,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三、教学内容:
介绍贵州,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四、巩固练习:
跟同桌一起唱一唱本歌曲。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大家的每 一节课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巩固成绩,做到课堂上多思考、多创新,课后认真练习歌曲。
六、布置作业:与小组复习歌曲
七、板书设计:
学唱歌曲“阿喽喽”
课后反思:
第八周
第三单元:唱大戏
看大戏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戏曲的特点,从而学习戏曲的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音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歌曲“阿喽喽”
二、导入新课:
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三、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师:说一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生:回答。
(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
生:回答。
(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学生提供的音响材料
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介绍戏曲的有关知识: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昆曲:
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越剧:
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以女演员为主。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
粤剧:
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
四、巩固练习:
与小组进行练习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大家的每一节课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巩固成绩,做到课堂上多思考、多创新,课后认真练习歌曲。
七、板书设计:
歌曲《唱大戏》
中速,活泼的唱
课后反思:
第九周
花木兰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欣赏戏曲。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歌曲《唱大戏》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欣赏
三、教学内容: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白歌》《雪绒花》分二声部演唱。
三、复习歌曲和乐理知识。
四、新课教学: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艺术特点: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2)音乐特点
(3)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4)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 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6、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发展历史
(2)艺术特点
(3)音乐特点
7、背诵古诗《木兰辞》
8、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四、巩固练习:
组织小组比赛唱本歌曲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大家的每一节课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巩固成绩,做到课堂上多思考、多创新,课后认真练习歌曲。
七、板书设计:
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课后反思:
第十周
西湖美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示范唱,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分组唱等方式学习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丽风景。
教学重点: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音响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让同学们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通过用班班通播放歌曲西湖美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四、巩固练习:
跟同桌唱歌曲西湖美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西湖美
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课后反思:
第十一周
故乡是北京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示范唱,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分组唱等方式学习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节课内容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让同学们唱上节课所学的歌曲
二、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一、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故乡是北京》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故乡是北京》,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二、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巩固练习:
与各小组比赛唱本节课内容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故乡是北京
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课后反思: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影视音乐
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
授课时间: 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及良好的歌唱状态,在演唱练声曲时强调呼吸对声音连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同时保持声音的流动和统一,并学会歌曲《映山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首歌,突出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教学重点: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把握气息与声音的流动性,以及声音的连贯、统一。
教学难点:歌唱时气息的熟练运用,保持气息的均匀、连贯,唱高音时喉头的稳定和气息的运用,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
课 型:操作课
教学方法:操作法,指导法
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播放本节课的教学歌曲《故乡是北京》,这样可以让学生 提前知道本节课内容,并在优美的旋律中走进充满情感及韵味的课堂。
二,导入新课: 教室问:同学们,在大家进教室之前听到的歌曲叫什么? 有谁知道吗?
(这里可以是自愿举手回答的形式,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这首《映山红》。
接下来进行歌曲简介: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
这部电影深受老百姓欢迎,所以电影中的插曲也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成为经
典。至今都还在传唱,可谓是经久不衰。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映山红》曲调刚健高昂,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拥护和热爱,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坚定的信念和向往。
并在多媒体展示曲谱映山红
三、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分四步进行学唱:
第一步:教师范唱一遍
第二步:跟唱歌谱(唱谱清楚,有呼吸,有位置。开腔第一个字“夜”要
注意位置又要高又要清楚,“盼”字的两个音中间要由气息拉开。“红军来”最高音在位置上的处理)
第三步:跟唱歌词(有感情的唱词。注意咬字、吐字、归韵。如“夜”“映”“呦”等元音字母,还有“红”“开”等难咬的字。 )
第四步:学生齐唱(找出有点及不足之处并作表扬与纠正)
歌曲欣赏:播放视频《映山红》,并让同学们感受歌曲的情感感受歌唱者在演唱时呼吸的运用及其与发声之间的连贯、统一。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这首歌。(老师边弹琴边唱,学生跟着老师后面唱)
生:(学生跟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在学习演唱歌曲过程中,同学们对呼吸的重要性、怎么建立正确的呼吸、怎么把呼吸运用到歌唱中来、歌唱中气息和声音的对抗等都有了体会,歌唱家多明戈曾经说过“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的奥秘”,呼吸在我们的生活里至关重要,也无处不在。
六、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呼吸和发声之间的配合。并巩固歌曲《映山红》,可以分小组练习《映山红》的表演,也可以找一些与这首歌曲相关的视频,试着模仿一下视频里的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映山红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后反思:
第十三周
迎春,纸风车
授课时间: 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影音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课程资源: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师: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啊?生:(《祖国的花朵》)
师:那我们现在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片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插曲)
二、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想想和我们上节课听到的插曲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迎春》)
师: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没有歌词)
师: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优美)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琵琶)
师: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师: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大宅门》,《大宅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题目是《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三、教学内容 :
师: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师:乐曲《迎春》呢!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待与希望。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先听老师唱一遍。(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学生跟琴唱)
师: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师: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是大还是小呢?
生:(大)
师: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听老师再弹两遍,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播放音乐)
生:(两次)
师: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二次。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同样出自《大宅门》。(播放音乐)
师:大家回想一下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欢快)
师: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生:(学生跟琴哼唱)
师: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生:(见过)
师:大家觉得这段乐句像是在玩纸风车吗?
生:(像)
师: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样、第三句和第四句一样)
师:作曲家为了能让听众更好记住音乐,感受影视作品,在作曲时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乐句,这在音乐被称为旋律重复,同样也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特点。
师: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那同学们听出了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呢?
五、课堂小结: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六布置作业 : 完整欣赏《迎春》、《纸风车》
七、板书设计:
欣赏《迎春》、《纸风车》
一、初听乐曲《迎春》、《纸风车》
二、给乐曲划分乐段。
课后反思:
第十四周
送别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把握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发声复习:
① 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
② 吐丝训练(快吐、慢吐)
③ 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恩(Nu)
②连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导入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三,教学内容 :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四、巩固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六、布置作业 :复习
七、板书设计:
送别
5 4 3 2 | 1 - ||
课后反思:
第十五周
第五单元:古韵新声
梅花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教学难点: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
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独立练习法。
课程资源:多媒体班班通课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梅花》,让学生欣赏
二、导入新课:播放《梅花》,让同学们跟唱
三、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看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
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2、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
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
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
(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
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
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 (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四、巩固练习:跟小组比赛进行唱歌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复习歌曲梅花
七,板书设计:
梅花
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
课后反思:
第十六周
静夜思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过程与方法:
2、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教学难点: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学习练习法。
课程资源: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上一节课我们学的歌。
二,导入新课:课件中播放本歌曲让学生听一听来导入新课。
三,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
课时安排
1课时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
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指名唱。
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师示范,生模仿。
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四、巩固练习:
同桌一起唱本节课的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练习唱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课后反思:
第十七周
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
东郭先生与狼
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轻易受骗,不伤害别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示范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学习练习法。
课程资源:多媒体班班通课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播放上节课内容,让同学们复习一下
二,导入新课:
播放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
请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二、范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组织孩子进行角色分析为表演做准备,而是请学生总结了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不要被畜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三、反思质疑:
问: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郎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农夫却没有上狼的当呢?
孩子们对提到的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东郭先生与狼》这篇课文他们在三年级就学过,只是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为农夫知道不能相信畜生的话。
如:因为农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为东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时,我接受了这个意见,但同时提出疑问:你说东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难道农夫不善良吗?农夫还救过蛇呢,只是在被蛇反咬一口,经历这个血淋淋惨痛的事实教训之后,农夫再也不相信畜生的花言巧语了。还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一只蚊子落在东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东郭先生发现了:哪怕这只蚊子长得很漂亮,哪怕这只蚊子也会人言,哪怕这只蚊子也是苦苦哀求,你们说东郭先生会不会放过这只蚊子?(学生纷纷发笑,说肯定会打死蚊子)
师问:那这个时候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吗?
四、此时又结合音乐剧,边问一边模仿东郭的书呆子气,让学生领悟……
问1:东郭心肠软,赶紧跪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东郭先生还跟狼客气……
问2:他自己做的决定,救了一个畜生,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可东郭先生尽管两腿抖得急,认为好心没好报,说老狼不仗义,实在没教育。说狼没教育……
问3:如果你在生死关头碰到人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而东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着农夫评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评出个是非曲直来,(摇头)真是愚顽不灵……提醒学生:遇到了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死读书,读死书,不晓得联系实际,不晓得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儿。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亦是,语文亦是,就连唱歌跳舞都是……(举例证明:做一个舞蹈动作——它是插秧;做一个双手前推——来源于洗衣服……)——只知道理论,文字,不知到联系实际,缺乏生活实践,这种人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
五、师总结:
1、不要做一个高分低能儿。要把我们学到的东西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和生活不是分离的。
2、做一个感恩图报的人,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3、不要被畜生(包括类似于畜生的人)的花言巧语蒙骗,对这种人我们要毫不留情,坚决消灭,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受害的轻则可能是我们自己,重则——有可能祸及家人。
六、带着对故事近一步的理解,跟录音机一起模唱歌曲,
四,巩固练习:
进行小组比赛,看谁唱的好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复习唱歌
七,板书设计:
东郭先生与狼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