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小 虾
教学目标
1.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随文识记本课生字,如在理解描写小虾受惊后“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这一表现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读准“末、副、钳”3个生字,并结合文中插图理解字义和词义。
阅读理解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思考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大意,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些什么。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关键语句的认识。
积累运用
摘录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过相关的学习经验。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细致生动的表述,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把它们摘录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虾不同形态的图片及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虾的资料。
2.细致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它的特点记录下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知
1.猜一猜。
课件出示 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上,全身红彤彤。(打一动物)
2.板书课文题目:小虾。
3.导语:你对小虾有哪些了解?想深入了解它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虾》这篇课文。
操作指导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
(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的意思。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相互认读生字、正音。
课件出示 一口缸 空隙 掀开 末尾 一副 钳子 搏斗 较大 腹部
2.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活动卡。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练习。
阅读理解
读了课文,你对小虾有了什么了解?请写出至少一个收获。
课文对小虾的描写十分细致生动,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 ”画出相关句子,摘录印象深刻的词语。
阅读感悟
读完课文,你觉得小虾怎么样?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或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3.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活动2 学习生字,理清层次
1.指名读本课生字。
2.强调文中出现的多音字的读音:“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中的“背”读bèi。
3.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提示:可以找关键句,借助关键句进行概括。
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缸闲着,可以用来养小鱼小虾。
第2自然段:“我们”捉回小虾及小虾的外形特点。
第3自然段: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第4自然段:“我们”对小虾的悉心照顾。
第5自然段:小虾产卵了,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第6自然段:写小小的虾的活动情况。
4.结合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预设:
(1)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
(2)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3)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4)小虾能产卵。
操作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学,要求不要过高,要让学生从字词开始,读准字音,慢慢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逐渐放手,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学习运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积累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板块三 读文品悟,体会虾趣
活动1 学后交流,品读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用双横线画出这句话,然后找出关键词。(十分有趣。)
(2)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有趣的画面。
(3)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写生动的。圈出关键词。
(4)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
预设:
①第2句细致地写出了小虾的姿态。用三个“有的”,写出了小虾的有趣。
②第3句细致地写出了小虾被人惊扰后的动作,尤其写了小虾被惊扰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的样子。
A.指导学生读准“末、副、钳”3个生字,结合文中插图理解字义和词义。
B.在这么多的动词中,哪些动词把小虾生气时的样子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C.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几幅鲜活的画面,这就叫作“栩栩如生”。
D.还能说出几个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一闪一闪、一扇一扇、一摇一摇、一眨一眨、一甩一甩、一鼓一鼓、一颤一颤。)(板书:动作)
E.随机引导“蹦”“舞动”。(“蹦”说明小虾因为生气而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③第4、5句细致地写出了小虾激烈搏斗时的表现。
(5)齐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
2.小结:作者笔下的小虾如此有趣,由此可见,作者对小虾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板书:喜爱)是啊!正是因为喜爱,作者才会认真细致地观察,才会把小虾写得如此生动。
活动2 梳理结构,学以致用
1.想一想:这段话是按照什么结构方式安排的?(板书:总—分)
2.小结: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式来构思。
操作指导 抓住关键段落、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懂内容,了解写法,为学生的欣赏与写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板块四 拓展迁移,培养能力
活动1 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1.出示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片段,自主学习。
2.提示:找出中心句,圈出关键词,体会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的方法。
课件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交流:
(1)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关键词:古怪。
(2)作者是通过哪些画面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写具体、写生动的?(作者是通过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写具体、写生动的。)
4.小结:不论是《小虾》,还是老舍先生写的《猫》,都因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具体生动的描写而栩栩如生。
活动2 练习写作,培养能力
1.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1)抓住特点,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描写。
(2)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
(3)可以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
2.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分享作品,评价作品。
活动3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描写得具体生动的语段。
(2)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熟悉的小动物。
操作指导 课内与课外融合,阅读与写作衔接,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写作能力,由学习到运用,突出了文字的语用功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以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赏一赏”的方式,了解作者描写小虾的方法,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写出小虾的有趣的,通过“练一练”将读文与写作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小 虾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练习。
读了课文,你对小虾有什么了解?请写出至少一个收获。
课文对小虾的描写十分细致生动,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 ”画出相关句子,摘录印象深刻的词语。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让你对小虾有了什么了解?可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描述。
2.认真读读课文,课文对小虾的描写生动细致,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再和同学交流。
3.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根据同学的意见补充自己填写的内容。
4.集体交流的时候,要大声说出自己填写的内容。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小 虾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预习字词
1.写出下列加点的生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一口缸( ) 空隙( ) 掀起( ) 末端( )
钳子( ) 搏斗( ) 较大( ) 腹部( )
2.你能在文中找到叠词吗?试一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
空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颜色越深的虾年纪越小。( )
2.小虾喜欢安静地待着,从不互相追逐和搏斗。( )
3.小溪里的虾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 )
资料搜集
1.搜集关于虾的文字资料。
2.搜集虾的图片。
阅读质疑
.例:什么样的虾叫“千年虾”?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