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二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探讨
融合遗传理论:
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从而形成中间类型的后代个体。
红
+
白
=
粉红
高
+
矮
=
不高不矮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新知讲解
一、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1.奥地利人,现在属于捷克,是一名修道士。
2.早年(1851)在维也纳大学主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3.研究过豌豆、山柳菊、
玉米等杂交实验,其中对豌豆的研究最出色,对豌豆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
4.1866年发表论文,但是在1900年才被重新发现。
孟德尔
为什么孟德尔选择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呢?
(阅读教材P1-2,进行思考)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二、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1
.优点:
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永远是纯种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自花传粉:两性花植物的铜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同一多花的雌蕊柱头上
②具有易于区别的性状。
(相对性状)
二、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1
.优点: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圆滑
皱缩
种子形状
黄色
绿色
子叶颜色
灰色
白色
种皮颜色
饱满
不饱满
豆荚形状
黄色
绿色
豆荚颜色
叶腋
茎顶
花的位置
高茎
矮茎
茎的高度
二、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方法:
人工异花传粉:
(杂交)
父本(♂):
母本(♀):
提供花粉的一方
接受花粉的一方
去雄
套袋
受粉
套袋
二、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矮茎
高茎
P
杂交
×
亲本
P
父本:
母本:
提供花粉
接受花粉
♂
♂
♀
♀
子一代
F1
高茎
正交
相对的
反交
高茎的花
正交
矮茎的花
矮茎的花
高茎的花
反交
高茎
矮茎
P
×
高茎
F1
×
F2
高茎
矮茎
杂种子一代(F1
)
个体显现出来的性状。
杂种子一代(F1
)个体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杂种后代中分离出隐性性状的现象。
787
:
277
性状分离
3
:
1
隐性性状
≈
其他几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矮茎
DD
dd
×
配子
D
d
Dd
高茎
×
Dd
高茎
配子
F1
D
d
D
d
F2
高茎
高茎
矮茎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矮=3
:1
1
:
2
:
1
DD
Dd
Dd
dd
显性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的,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的,用小写字母表示。
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后代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存在。
D
d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假说)
五、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F1的确是杂合子(Dd)。
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确发生了分离。
杂种子一代(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
孟德尔的假说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自圆其说),那么是不是假说就正确了呢?
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要能准确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实际结果
性状
数目
高茎
矮茎
30
34
比例
1
:
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高矮与我们的父母亲有关?
孟德尔不仅发现了遗传因子,还发现了遗传因子怎么遗传给后代。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七、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新知讲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后代全为亲本中的某一性状,则该
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同一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分离比为3︰1,3份的为显性
性状,1份的为隐性性状
课堂总结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分离定律的运用:
(1)由亲代推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表现类型及其概率)
AA×AA
表现型及其比例
基因型及其比例
子代
亲本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全为AA
全为显性
AA:Aa:aa
=1:2:1
显性:隐性
=3:1
全为aa
全为隐性
AA:Aa
=1:1
全为显性
全为Aa
全为显性
Aa:aa
=1:1
显性:隐性
=1:1
显性纯合子(AA)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
隐性纯合子(aa)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
课堂总结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由子代推亲代的基因型
①填空法:
显性性状写通式A
,
隐性性状直接写aa,
是显是隐看后代
②隐性性状突破法
隐性性状亲本都一定含一个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它们分别来自亲本,故其亲本都一定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
③分离比突破法
a.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亲本为杂合子
b.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亲本为杂合子的测交
c.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亲本中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d.后代全为隐性性状,亲本中必都为隐性纯合子
课堂总结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堂练习
例1: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B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堂练习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
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C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作业布置
1.记忆理解个名词概念;
2.完成课本第7页的技能训练;
3.完成本节配套课时训练。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节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课是拉开这一历程的序幕,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进一步去探究基因的位置、实质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编排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到让学生更好理解、接受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分离定律”的内容,在学习本章之前先了解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豌豆花、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等)
六、教学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
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第1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
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结合图解,分析总结1.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2.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3.如何通过纯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后代?概述自交、杂交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
讲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讲述: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
1.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
???
2.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F2呈现3∶1的数量比吗?
???
3.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
???
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
边听讲边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要点,概述显性遗传因子与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说明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概述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要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
师生共同解决疑惑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学习。
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图解1?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图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含义。
???
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反馈、思考中进一步突破难点。
???
课下思考与讨论,有可能的话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
设疑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思维,体会孟德尔假说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下一节课教学做铺垫。
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述自己的看法。
第2课时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激发探究心理,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
学生阅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将模拟实验与遗传实验相结合,明确每一实验步骤的真正意义。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记录,统计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体验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
理解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体会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含义。
将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大,是满足统计学规律的必要条件之一。”讨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在习作中巩固绘制遗传图解的基本方法。
绘制遗传图解,进一步掌握绘制遗传图解的方法,理解测交实验的过程,预测实验结果。自查、纠正错误。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遗传图解2?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图解
思考讨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完全符合。从而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假说,而且用可见的测交实验的结果,来体现了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规律。
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介绍假说—演绎法。
?
体验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
依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归纳分离定律。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练习绘制概念图。进行技能训练中的实验设计。
归纳本节的相关概念,绘制杂合子、性状分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图。结合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进行育种的实验设计。
梳理、建构相关知识网络,培养应用相关原理、概念解决问题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八、作业布置
学业分层测评
九、板书设计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
第二课时: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三、分离定律
十、教学反思:
分析、推理、解释杂交实验现象
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分析测交实验,感悟假说—演绎法
模拟实验,突破思维难点
习题演练,务实基础
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归纳、总结分离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同步练习
1.
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2.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3.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5.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6.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7.
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
A.绿色∶黄色=1∶1
B.绿色∶黄色=3∶1
C.全部为黄色
D.全部为绿色
8.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B.1∶2
C.2∶1
D.3∶1
9.
牛的无角性状对有角性状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无角公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bb
B.BB
C.Bb
D.Bb或bb
10.
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25%
B.12.5%
C.32.5%
D.0.75%
11.
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6
C.1/8
D.1/12
12.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13.
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14.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15.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
)
A.0%
B.25%
C.50%
D.75%
16.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17.
高粱有红茎(R)和绿茎(r),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
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植株和240株绿茎植株,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18.
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19.
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
A.25%
B.50%
C.75%
D.100%
20.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
)
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C.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
D.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
21.孟德尔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在他的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例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孟得尔发现F2代高茎和矮茎总是出现接近3:1的分离比,他认为如果要发生这种情况,F1必需产生
两种配子,为了证明他的推测是否正确,他设计了
实验,如果实验的结果是
,则说明他的假设是成立的。(题中涉及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
2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1
皱
粒
×
皱
粒
0
102
2
圆
粒
×
圆
粒
125
40
3
圆
粒
×
皱
粒
152
141
(1)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结果。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23.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为黑毛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兔,问:
(1)选择下列哪组交配实验判断显隐性最好(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2)通过判断(
)为显性性状,(
)为隐性性状。
(3)若黑毛与褐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用B和b表示,则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4)如何鉴别甲兔的基因型是纯合还是杂合?
参考答案:
1-5
BDDDC
6-10
BDACB
11-15BBBDA
16-20
BABBB
1.
测交
高茎:矮茎=1:1
2..1)
第二组
圆粒为显性性状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2)
rr×rr
Rr×Rr
Rr×rr
3.(1)A(2)黑毛,褐毛(3)BB
Bb
bb(4)让甲兔与丁兔交配,若后代全是黑色,则甲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是杂合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