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4 海燕
◆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文学常识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假革命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疑难探究
1.师:“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点明海燕活动的背景;“黑色的闪电”写海燕的颜色和矫健的姿态;“高傲”贬义词褒用,表达海燕意气风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师:海燕是个什么形象?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文中的海燕是勇敢、乐观、富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形象。表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翡翠(fěi) 熄灭(xī) 飞窜(cuàn) 胆怯(qiè)
B.蜿蜒(wān) 白沫(mò) 深渊(yuān) 呻吟(yín)
C.火焰(yàn) 悬崖(yá) 困乏(fá) 掠起(lüè)
D.蠢笨(chǔn) 飞翔(xiáng) 甩掉(shuāi) 摔碎(shuǎi)
2.(2019·淄博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
A.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绎形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更美的面貌赢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
B.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
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情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点拨】 “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来形容观众的感觉不恰当,可改为“耳目一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高尔基在《海燕》这首散文诗中,描绘了海燕在波涛翻腾的大海上勇敢翱翔。
C.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点拨】A项,搭配不当,“降低”后不能用倍数,将“两倍”改为“一半”;B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壮丽场景”;D项,语意重复,“任何”与“一切”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A.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B.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
C.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D.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点拨】B项,将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里面;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D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5.(原创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作者高尔基是苏联著名作家、诗人,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是《诗经》首篇。
C.“摔成尘雾”“掠起波浪”“听出欢乐”三个短语结构一样。
D.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的主干是“企鹅躲藏”。
【点拨】“掠起波浪”是动宾结构,其他是后补结构。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子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
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点拨】不是比喻句。
7.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9.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1.(2019·长沙中考改编)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示例: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