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走近作者
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其作品主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等文艺短论集。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文学常识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主题解说
小说以六岁孩子何满子为线索,叙述故事,展开情节,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热情地歌颂了那些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
◆疑难探究
师: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生甲:何满子:小说的线索人物,天真顽皮,机灵聪明,充满稚气。
生乙: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鱼、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爱憎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泼辣大胆,刚直不阿。但对待孙儿却口苦心甜,溺爱有加。
生丙:何大学问: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驾驭(yù) 隐匿(nì) 烟囱(chōng) 如坐针毡(zhān)
B.唿哨(hū) 戏谑(nuè) 掂量(diān) 两肋插刀 (lèi)
C.作揖(yī) 憋闷(mèn) 抡圆(lūn) 断壁残垣(yuán)
D.擀面(gǎn) 官讳(huì) 荣膺(yīng) 呱呱坠地(guā)
2.(2019·黄冈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B.昨晚那小偷可真大胆,趁李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金项链和家中存放的现金都偷走了。
C.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四月调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D.春天的遗爱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遗爱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点拨】 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此处望文生义。C项,“充耳不闻”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也形容对某些事漠不关心。此处褒贬失当。D项,“风声鹤唳”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此处望文生义。
3.(2019·广东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点拨】B项,将“199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项,在“爱国”前加“是否”;D项,删掉“的原因”。
4.(2019·鄂州中考改编)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婆媳俩才算讲定,何满子上学之前,留在奶奶身边。该上学了,再接到城里跟父母团聚。
B.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点拨】A项,“该上学了”前的句号改为分号;C项,没有疑问,问号改为逗号;D项,“(利哈乔夫《论教养》)”应在句号后面。
5.(原创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作者刘绍棠,是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C.“咬牙切齿”“不知好歹”“一气呵成”“雨打芭蕉”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一样。
D. “在恼怒痛苦之时,走近它是很危险的”一句的主语部分是“它”。
【点拨】主语部分是“走近它”。
6.(2019·滨州中考改编)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十九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
②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
③利胚师博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
④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墩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
⑤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鹅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
A.①⑤③④② B.①⑤②④③
C.④③②①⑤ D.②④③①⑤
(2019·岳阳中考改编)
一汤陈
王琼华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菜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 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 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
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 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几年后, 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
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说讲了裕后街饭馆“陈八碗”到“一汤陈”的变迁和“一汤陈”兴衰,写出了社会人情,富有生活气息。
B.陈八碗起初开给瓜脸女子的工钱是别店的一半,但瓜脸女子后来开店却给他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对比突出了陈八碗的吝啬奸诈和瓜脸女子的慷慨大方。
C.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这样安排叙事一方面是为了给小说留有悬念,另一方面也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D.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叙事既便于铺开情节,又将人物情感和作者立意直接交由读者感悟和体会,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及阅读空间。
【点拨】陈八碗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是在自己饭馆面临关门的情况下收留瓜脸女子的,工钱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8.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她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能说会道的人,做事麻利的人,知恩图报的人。
9.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
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当时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
10.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
“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更有传递历史传承,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在里面。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他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1)文段选自《__儒林外史__》,它是一部优秀的__讽刺__小说,鲁迅赞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2)文段中A是__周进__,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__寒窗苦读几十年,却屡试不第,来到贡院,触景生情,故而痛苦寻死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