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1 23: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该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教学、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学情分析。
一切的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恰当的学情分析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鉴于本课政治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直观展示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并呈现丰富视频图文资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党。
2.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粉碎“四人帮”后,如何摆脱时下困境,开创新局面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课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然后是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规定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解读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掌握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转折点”的意义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规定,以及实际教学过程遇到的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重难点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从而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视频展示法,主要用于导入环节。
多媒体运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并加以整合,制作成ppt课件,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形。
传统的讲授法。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及合作探究法,辅之以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视频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
设计依据: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智特点,对先进的教学手段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四个方面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入,二是自主学习感受历史,三是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四是总结巩固拓展提升。
2、导入:
播放纪录片《筑梦路上-历史转折》片段,教师讲述导入本课。设问:看完记录片,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重要的历史性事件,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又取得的了怎样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依据:播放影音资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新课教学: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设问:通过《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两篇文章和课本P34相关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
十年“文革”结束,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2)“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引起普遍不满。
(3)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事件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设计依据:通过当时的报纸的原文来指导学生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文字信息获取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历史事件相结合。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
设计依据: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及课本,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设计活动:“我是全会小记者”
设计思路:设计“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
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记忆理解。
设计活动: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遵义会议”,你认为这二者各自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试比较一下。
设计思路:老师强调关键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列表法对比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为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平反。并展示一组数据加以说明。
设计思路:以数据展示平反冤假错案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使学生体会到文革的巨大破坏性和解决“左”倾错误的必要性。也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随堂巩固训练
设计思路: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做出基础性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也是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方式。
5、板书设计
采用要点式板书
四、说教学评价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抓住初中生偏形象思维、好奇心强、喜欢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并采用大量真实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有限,主要环节采取“教师引导-感知-总结反馈”的方式,将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2.预期效果:
整个课堂紧扣“感知”二字,通过学习使学生将对“徘徊”的两年有系统形象的认识,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加深学生对该时期历史的理解。教师充分运用语言的感染力,调控课堂气氛,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进新时代”,从而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