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1 23: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农村与城市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②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农村和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究改革的原因,深化对改革措施的理解;通过对改革试点成功后将其模式推广到全国的学习,启发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速度。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看,三者是递进关系。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生活变化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正经历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但是,他们在理论上还不能彻底地搞懂什么是改革,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改革的过程又是什么样子的。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开始的?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有18位农民聚在一起,不怕杀头坐牢,召开了分田到户的“秘密会议”。他们在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一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我们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①了解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
②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③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作用。

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自主学习P38第一目内容,思考问题:
①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首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
学生答: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答: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阅读P39“相关史事”,思考:农村改革以前的政策有什么弊端?
学生答: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一:“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凤阳穷。”
4、展示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以及小岗村大包干的第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那样,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问题探究:小岗村农民大包干的第一份契约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生答: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对农民管得太死,缺少生产自主权。
阅读P39“相关史事”,思考: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6、展示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资料,请问: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实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提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重要的意义?
学生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列表对比: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
项目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土地公有制
土地公有制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方式
统一平均分配
多劳多得
影响
没有积极性,农业发展停滞,农民贫穷
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9、农村改革的深化:
展示有关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图片,种殖基地,养殖基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提问:乡镇企业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10、【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就发展“三农”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回答: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3.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4.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5.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6.加快推进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生产······
过渡: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五、自主学习P39第二目,思考问题:
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六、问题探究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材料研读: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段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学生回答:懒、散、混乱。
2、阅读课本P40“材料研读”,思考:改革以前,城市经济体制存在哪些弊端?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学生回答: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存在着“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填表。
改革方面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营方式
政府管理企业,企业无经营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学生回答:增强企业活力。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通过改革,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6、展示图片、材料: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8年《财富》排名的世界500强企业。
过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七、自主学习P40第三目,思考问题: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何时建立?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是什么?
八、问题探究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何时建立?
学生回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它既有西方市场经济特征:平等性、竞争性、
法制性、
开放性。又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学习本课,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①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④制定任何政策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定要符合本国国情。
⑤改革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切实保护劳动者利益。
拓展延伸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都改变了过去的经营方式,都实行了生产经营责任制。
②都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都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十、自我总结: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8、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
“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与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
(二)非选择题
【小组讨论】(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经历了哪几次改革?其特征各是什么?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公有制程度更高)。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
农村哪几次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几次调整,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二、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活力。
【板书设计】
8、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政企分开,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后反思】
本课知识体系简明,但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相关史料却十分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三个方面,利用课件,加强史料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