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及其对岛上河流、森林、农作物、人口、 城市、工业分布的影响。
2、了解台湾经济发展过程,学会分析台湾的经济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目标:给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崇高的民族感、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台湾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发展特色。2、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师讲)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畅游台湾。
(播放)阅读材料(视频课件)
(生齐诵)乡愁(课件上展示)
(师讲)“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浅浅的海峡,就是台湾海峡”。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地缘关系。
台湾的居民中,汉族占97%——血缘关系。
台湾和福建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历史与文化渊源。
(我是小小计算家):学生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P66图7.41)
(学生回答)
(师讲)这浅浅的海峡,这短短的距离,让我们骨肉分离。台湾,我的同胞、我的兄弟,我们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血浓于水的亲情。你快回来吧!回来吧!
(播放歌曲、视频)《你快回来》
我的学习我作主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学习完成后,教师带学生通过三板及多媒体课件一同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我说范围 明确台湾省并不只是台湾岛,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它还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小岛和附近的海域。
我看位置 ①海陆位置:台湾是岛屿省份,四面环海,东、西、南、北分别临什么海域,(可以通过指出板图中A、B、C、D四处海域,让学生掌握)。②相对位置:运用板图说出E省的名称;并结合中国政区图,说出台湾省在我国的相对位置。③纬度位置:在图中找到北回归线,请学生标注其纬度数,并观察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什么部位?
我悟气候 运用观察得出的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的结论,让学生思考:台湾在地球五带中的位置——北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且东临太平洋,从而推导出台湾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我认地形 地形类型:山地多(占2/3),平原少(占1/3)。主要分布: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合称台湾山脉,包括中央山脉、雪山、玉山、阿里山等等。这儿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其中玉山是最高的山。平原主要分布西部,称西部平原。(在板图上绘台湾山脉、玉山)
思维拓展:①根据台湾岛地形特征,可以推断出台湾岛的地势特征——东高西低;②台湾为什么多山?③台湾为什么多地震、火山?④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并在板图上介绍四个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新竹)
我知河流 台湾岛河流短急,水量大,水能丰富,这与地形、气候及岛屿轮廓有关。(在板图上绘出最长河流浊水溪和最大湖泊日月潭)
我懂资源 1、美丽的宝岛(宝岛台湾,四面环海,风光旖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令无数游客心驰神往,下面请同学们随<<阿里山的姑娘>>唱起来,跳起来)。
2、富饶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列举美称并请学生解释其含义。(老师事先准备好关于美称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回答其由来)
(实物展示)
台湾的一些代表性农产品、水果等,并把它们奖励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轻松愉悦。
我析经济 1、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
2、经济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
3、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分析)
我成功、我快乐 引导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练习题,并结合板图上的内容再次熟悉和记忆。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台湾的位置、范围等基本概况有了了解,知道台湾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还了解了台湾的经济以及人口、城市等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是同胞兄弟,海峡两岸人民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有机会亲身到我们祖国的宝岛上旅游观光。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