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
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活动一:交流名言,总结道理。
(1)回顾单元导语,说说自己对“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的理解。
(2)古人早就注意到文章跟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了,引出名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交流自己的理解: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自然抒发。
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回想一下,我们经常会因为看见某件事、某样物、某处景而牵动了自己的心情,又迫切地想跟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跟大家举例说说。
小结:写文章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活动二:回顾课文,巩固认知。
(1)回顾所学的两篇课文,说说两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分别是什么。
要点:
《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无奈与惋惜,还有自己对前途的迷茫。
《那个星期天》写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后“我”心情的变化,先写“我”藏门后时的兴奋;再写妈妈买菜忙家务,“我”挨时光的焦急;然后写“我”午觉睡过头的懊恼;最后写“我”守着妈妈洗衣服时的无奈与失望。
(2)这两篇课文都跟时间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细腻感受。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哪一篇课文,作者抒发的情感你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提示:
例如,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盼》,重点写了初见雨衣盼雨、买酱油盼雨、吃晚饭盼雨、穿雨衣淋雨几个事例,几个事例中分别流露出作者心情“惊喜——焦急——失望——欣喜”的变化。
(3)你觉得《盼》这篇课文跟我们这单元中的哪篇课文最为相似?相似在何处?
要点:情感自然流露;借助事例写出了情感的变化;借助景物抒发快乐之情;等等。
3.活动三:对比交流,巩固方法。
(1)本单元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呢?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提示1:两篇课文均有直接抒发情感的描写。如——
《匆匆》一文中多处用问句表达自己的疑虑、无奈和迷茫。
《那个星期天》一文中写“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还有“这次怨我,怨我自己”等。
提示2:两篇课文都有对时间流逝的具体描述,以实写虚,融合了作者的无奈之感。如——
《匆匆》一文中第3自然段对一天日子的描述。
《那个星期天》一文中第6自然段写到“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2)浏览交流平台,集体交流,再对比解读两篇文章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并说说自己相对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法。
要点:
《匆匆》主要以直接抒发情感为主。
《那个星期天》主要以事例、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来间接流露情感。如——
第3自然段写“我”兴奋: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第4、5自然段写“我”焦急又兴奋:跳房子;拨蚂蚁穴;翻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追在母亲腿底下。
第6、7自然段写“我”的无奈与失望:蹲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洗衣服;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等等。
教师小结:动人的语言,是因为蕴含着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正如作家赵丽宏所说:“只有那些表达着、蕴涵着真情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散文语言,只有用这样的语言才能组合成真正的好散文。”
(3)我们写作文时,如何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呢?拓展阅读赵丽宏的散文片段,交流阅读感受。
提示:无论是直抒情感,还是间接表达情感,都需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努力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板块二 初试身手
1.活动一:交流话题,理解借景抒情。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动人的文章,文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其实抒情在古人眼中早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在那些诗人眼里,抒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比如,月亮,这一美丽的事物不知被多少诗人吟咏过。我们来回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老师说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是李白诗中的好奇与向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孟浩然眼中的孤单寂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是苏轼眼中的兄弟情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杜甫心中的思乡之情。
(2)老师很好奇,为什么同样一个月亮,每个诗人见月抒发的情却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是的,这是因为我们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请大家浏览“初试身手”的内容,体会一下课文所给的例子分别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并说说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集体交流、点拨。
要点:
心情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心情不好:天灰蒙蒙,花儿耷拉着脑袋,鸟儿喳喳讥笑。
教师小结:这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2.活动二:迁移学法,练习借景抒情。
理解了借景抒情,那我们也来牛刀小试,结合“交流平台”所学的方法,请从以下几个环境中,任选一两个自己熟悉的,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出示: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1)先同桌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选择哪一个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哪些自己熟悉的景物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2)集体交流。
提示:先想一想自己所选的环境中有哪些景物,什么样的景物适合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奔跑在田野上,抓住“奔跑”,就不太可能看到细小的景物,一般看到的都是面积较大、较为引人注目的景物,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来对比着思考。
(3)拓展举例:如果是走在小巷里,速度放慢了,又会关注到哪些景物呢?试着列提纲。
要点:
心情好时:逗一逗咖啡屋里的小猫;品一品奶茶店里的新饮品;赏一赏鲜花店里的花草;跟修车的大爷聊两句;看一看欢笑着从身旁经过的少男少女们。
心情不好时:小猫不见了;对奶茶饮品没了胃口;鲜花店里花草黯淡无光;修车铺冷清极了;路人们的欢声笑语是那样喧哗,更显出“我”的孤单。
3.活动三:起草片段,合作交流体会。
(1)根据集体交流情况,各自修改提纲,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组织语言练习写几句话。
(2)写好后四人小组间相互读一读,合作交流。评一评谁写得更能打动人。
(3)集体交流,各小组推荐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
(4)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自学两篇习作例文,给习作例文的情感表达列一列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