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20分
)
?
1.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为世界留下了独特风格的文化遗产。下列属于古印度文明的是(????????)
①创造阿拉伯数字?
②修筑空中花园?
③创立佛教?
④造就民主政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在罗马“征服世界的法律”中,其基本法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法理概要》?
3.
解读如图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
大化革新解放了日本的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设国、郡、里三级
③统一赋税?
④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一命题,15、16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最后由________进行全球航行后,证实了“地圆说”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郑和?
6.
在世界史上,各国都爆发过无数的起义和反抗,但世界上却公认法国为“大”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①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②法国大革命的规模最大、最彻底
③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④法国大革命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列宁执政时期的是(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8.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材料中“桎梏”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华沙条约组织
9.
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0.
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德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中国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D.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
11.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12.
科学探索如同一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科学家的前赴后继使人类的文明绚丽多彩。将下列科学家的序号与相应成就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了相对论,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
进化论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近代科学体系奠基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13.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
?
)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召开
D.德军突袭波兰
14.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
?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
D.农业集体化
15.
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16.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
?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17.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
?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8.
习近平主席曾在俄罗新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
)
①《凡尔赛和合约》②《慕尼黑协定》③中国的抗日战争④国际反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影响最大的会议是(
)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20.
下列各种现象中,在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能够看到的是(????????)
A.电话用于商务往来
B.火车在铁路上行驶
C.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D.高压电线跨越山川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计4小题
,共计30分
)
21.(8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后半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1)写出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和交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发明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是谁提出的?写出日本明治维新中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4)为什么把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看作是本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5)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2.(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材料二: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为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件?
(2)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何种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这种思想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
23.(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材料二: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刚果(布)……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材料一中“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请你用一个史实证明,“非洲……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2)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众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同一时期,新独立的国家又发起了一个什么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
24.(7分)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
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材料三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D
7.C
8.C
9.C
10.D
11.C
12.D
13.A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B
二、非选择题
21.
(1)瓦特;斯蒂芬森。
(2)电气时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亚历山大二世;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都使本国由原来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依据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发展国家;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先进的文明;重视教育。
22.
(1)《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目的:限制王权;政体:君主立宪制。
(3)共同思想:自由平等;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23.
(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等。
(3)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4)各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24.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冷战。两极格局。
(3)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