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14: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1.加深对“读后感”这种文体的认识和了解。(重点)
2.明确写作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写作时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难点)
3.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素养)
学习目标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认知读后感
(1)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写好读后感的要求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好读后感的要求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如:金钱重于亲情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亮明基本观点,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
道理;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
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写作模式
(1)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写作中常犯的毛病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写作中常犯的毛病
英雄交响曲
——读《名人传》有感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难,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但他们靠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对抗磨难中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登上了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贝多芬用“痛苦”换来了“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一生的心血献出了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并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使我们感受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对;与其羡慕那些伟人,不如脚踏实地来点实在的,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与其靠急功近利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于不朽者之列。
我们渴望成功,有时候却不想奋斗,终日幻想着一夜成名,面对小小的挫折,就丧志了前进的动力。《名人传》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的懦弱卑劣都显现出来。我们都清楚:只靠幻想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真正的认识自己,真正有敢与挫折对抗的决心,真正要脚踏实地的去做,真正向他们一样去“战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们的心态,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英雄交响曲”,享受英雄们的呼吸吧!
佳作欣赏




这篇读后感从结构上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内容上看有理有据,有感而发。通过名人的事迹感悟到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奋斗,去拼搏,是一篇很成功的创作。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审题立意】首先看准要求,是根据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写读后感。本学期前三单元学过的课文有诗歌、散文、说明文以及文言文。例如《社戏》可以从童年生活进行立意;《大雁归来》可以从生态保护进行立意等。
实战训练
【选材构思】所选取的文章一定是你熟悉并且容易有感悟的。例如你比较喜欢诗歌,可以选择《回延安》谈感悟,喜欢说明文可以结合第二单元的文章谈感悟,喜欢山水文章的话,可以选择《小石潭记》等来写。
【写法指导】(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实战训练
《社戏》随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图”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白篷的航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乡村孩子来到河边,下船、点篙,飞一般地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清香,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①
这些乡村中很普通、很熟悉的景色,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仙境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同时激起了我对家乡的热爱。 ②
①复述“乡村夜景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②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范文欣赏
这则随感,小作者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乡村夜景图”,写美景,抒真情,富有新意。
名师点评
1、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课堂小结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