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一、中考链接
1.
(
2020宿迁)
《全球通史》-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2.(
2020黔南州)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3.
(
2019南通)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4.(
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
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5.
(
2019临沂)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二、基础训练
1.
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7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孙权
C.杨坚
D.杨广
2.
“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行政效率提高
3.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
①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5.
隋朝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7.
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灭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下列属于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隋炀帝昏庸无能
②大量征发劳动力,荒废农业
③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④权臣当道,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9.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一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节俭盛行
C.二世而亡
D.统一而短暂
10.
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首先爆发在
(
)
A.山西地区
B.山东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1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12.
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的大运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他频繁地发动战争,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亡。隋朝覆亡的时间为
(
)
A.6世纪初
B.6世纪末
C.7世纪初
D.7世纪末
13.
隋朝的历史与秦朝有很多惊人的相似,它们的相似之处有
(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
③都修缮了京杭大运河 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三、材料解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是我国____________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与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遣的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方式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二:大业二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中考链接
1-5
BDDCA
基础训练
1-5
CCBBD
6-10
AADDB
11-13
DCB
材料题
1.
(1)589年。
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大运河 涿郡 洛阳 长安 余杭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同意。
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
(1)门第出身。
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科举制度。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
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