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5课《歌曲《八只小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5课《歌曲《八只小鹅》》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3-02 08: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八只小鹅 课型或模块 歌唱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及歌曲所表现栩栩如生的小鹅形象;增强学生在团队里的自我价值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声势律动学唱二声部合唱,营造童话氛围,营造艺术团队效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和表现鹅的故事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律动中用轻快均衡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的合唱曲
教学重点 通过歌声律动结合,表现小鹅可爱风趣,神采奕奕的形象
教学难点 在律动中学会用和谐、均衡、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准二声部
教学内容分析 《八只小鹅》是一首饶有风趣的斯洛伐克民歌。歌曲为D大调,二四拍,带再现的单三步曲式,生动形象地模仿了从远处传来的小鹅叫声。旋律运用音阶的下行和上行起伏“54 32︱15 1‖”“55 67︱1 3‖”,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鹅欢歌起舞,神采奕奕的形象,小鹅的叫声和旋律声部相结合,有如小鹅的叫声和嬉戏玩耍相结合,将歌曲推向高潮。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国小朋友的农村生活情趣。曲尾将主题旋律的节奏拉宽,表现了小鹅渐渐远行的情景。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想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而且孩子们正处于转换期,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挑战,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更喜欢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较有激情。另外就变声及没有音高的学生比较多,利用组织笛子乐队,并选队长,学生学习的状态有了很好的改善,音乐兴趣也提高了不少。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以兴趣为主导,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轻快而有弹性地演唱歌曲。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关注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使环节变得更加有趣。教学中力求在做到层层递进,关注环节与环节的递加、同一环节内的小递加。
1、以歌曲教学《八只小鹅》为重点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2、以律动深化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为二声部歌曲作铺垫,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童话故事中体验,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 想一想、演一演,丰富整个艺术活动过程。
4、在歌曲学习中加入创编,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黑板、粉笔、教科书、笔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带旋律声势律动
放伴奏

模练
多媒体 口头评价
激发身体体验与感受,为二声部学习做铺垫
展开阶段
1单声部学习
播放范唱
问题:小鹅发出了怎样声音?它们在干什么?歌词如何评价小鹅?
出示谱子
55 67 | i 3 |
55 67 | i i |
54 32 | i i |
伴奏
情景引导
2二声部学习
播放范唱
问题:他们的歌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鹅的叫声与主旋律哪句歌词同时出现呢?
出示谱子,两声部讲解
组织笛子练习
指定乐队任务
加入低声部
加入高声部学习
组织合唱
伴奏
听一听
聆听思考
画旋律线
分三组画、唱、动
整段连起来唱一唱
聆听思考
全班练习二声部
乐队练习
低声部加入练习
高声部配合低声部慢慢熟练
各声部配合练习
整段练唱
整首表演

多媒体
教科书
笔、粉笔

口头评价
生生互评

通过聆听歌词深化对音乐象形的感受
找出旋律走向规律,帮助音高把握;
分组视唱感受乐句结构美并激发合作美
通过聆听分辨合唱的均衡的感觉
在练唱与律动中找到声部的均衡,体验和声美,提高合唱合作能力
拓展阶段
引导观察感受歌曲休止符处 加入创编歌词、动作表演
多媒体 师生评价
深化歌曲意境,培养学生表现力,推进学生情感与想象,使音乐形象及表演更加生动丰富
结束阶段
结语 在歌声中离开池塘回家


课后反思 教学的思路
我选用了歌曲捷克民歌《八只小鹅》,这首歌孩子们不会太难,对于六年级,那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学习呢?我想通过声势律动,旋律走向、曲式结构、二声部、合唱等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体验,我希望的是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为“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希望他们能自信的做、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索、自信创新,加上六年级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动和变声的特点,利用笛子代替个歌唱的方式,就有了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
教学效果
上完课了,回顾一下教学目标,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的整个过程我运用了激励及大量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美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全部学生参与比较成功。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成情况:通过聆听视唱模唱律动创编等各种方法,在我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在一个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元素及作品风格。第三,知识技能目标完成情况:学生能掌握歌曲结构在歌曲中运用,能以较好的音准唱二声部歌谱,还能自己找出乐句的划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较好地完成了。
三、特点与不足
注重学生思维聆听能力的启发、关注音准及乐谱的教学、关注方法能力的培养。我的不足之处,二声部合唱的时候未能最大地调动他们的内在听觉,可选个别比较厉害的学生表演,请大家来做评委,更深地挖掘孩子们的多声部听觉。最后创编忽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一堂课不需解决那么多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层层递进,深入巩固,从一而终立足音乐上。
设计时间: 2016 年 5 月 20 日
点评:
胡老师采用了各种学手段或策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调动学习兴趣,从上课伊始的交流到评价语言的激励,从音乐情景的创设到动作、节拍的体验,让每位学生都生发愿学要学的愿望。
胡老师注重运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启发学生:旋律线的起伏变化让学生形象感受到小鹅优雅的姿态;二声部的和声呼应使学生充分领会小鹅活泼的样子;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即身体运动训练和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范唱、师生合唱、生生合唱,环环相扣,歌声不绝于耳,轻松的解决了声部的难点。
不足之处就是胡老师课堂语言过于口语化,建议可以慢些,更清晰地表述清楚,更入神更传情地疏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