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并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并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探究表、方格纸、剪刀等
四、教学设计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师:今天上课我们先做个游戏:看一个图形一部分,大家猜猜这个图形是什么。看女生猜得准,还是男生猜得准。
(课件出示蝴蝶、手电筒等半边图形)在这里故意给女生出示轴对称图形,给男生出示一般图形,两轮比赛下来,男生的悱愤情绪油然而生。
男生会说:女生猜的图形简单;女生猜的图形两边一模一样;女生猜的图形是对称的……
在为不公平申诉理由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主动聚焦于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对称。
(二)“识”对称,感悟特性
1、通过分一分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后,师可引发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对称图形)
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是不是对称图形?想不想分一分?
学生利用1号学具袋中的图片,分组合作学习,快速分辨这些图片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通过折一折理解轴对称图形相关概念的内涵。
分类后:指着学生认为是对称的图形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吗?”
学生自主操作后,让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交流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对折对称的图形学生会容易得说出 “重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不对称的图形并设疑:“它们有没有重合?”“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吗?”从而引出“部分重合”。 可以说,如果没有“部分重合”,“完全重合”的概念就是苍白的。两者相比,学生对“完全重合”概念的体验会刻骨铭心。随之揭示“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打开对折的图形后,不要立即指出折痕就是对称轴,故意在对称轴的旁边再折一条折痕,问:“这一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引出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许多生活图片都存在对称现象,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由此引出对常见平面图形对称性的探究。
让学生拿出2号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与小伙伴合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并将结果填在探究表中。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对有争议的平行四边形,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请大家分别说一说你认为平行四边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理由?”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自主探讨,思辨,从而使其思维碰撞,加深了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点的再一次深化理解。
(四)“做”对称,拓展思维
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先画或将纸对折,剪下来,等。
让学生“做”对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感受到有用的数学。
(五)“赏”对称,情感升华
请学生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图片,再一次回味对称之美。在美的熏陶中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板书设计,文字与图形有效结合,不仅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又体现了对称的美。
对称轴
伊滨区佃庄镇实验小学
朱 彩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