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后不能清洗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是( )
A.白酒(溶液pH=7)
B.食醋(溶液pH=4)
C.小苏打(溶液pH=8)
D.纯碱(溶液pH=10)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
B.加热液体
C.测溶液的pH
D.倾倒液体
3.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
2Hg+O2
分解反应
B
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Cu+CO2
置换反应
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H2O═H2CO3
化和反应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4.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5.分类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氧气(O2)和水(H2O)都属于氧化物
B.氧气(O2)和氢气(H2)都属于单质
C.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钙(Ca(OH)2)都属于盐
D.火碱(NaOH)和碳酸钠(Na2CO3)都属于碱
6.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如下:
物质
柠檬
酱油
纯牛奶
炉具清洁剂
pH
2~3
4~5
6~7
12~13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
B.酱油
C.纯牛奶
D.炉具清洁剂
7.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鸡蛋清7.6~8.0
B.牛奶
6.3~6.6
C.葡萄汁
3.5~4.5
D.苹果汁
2.9~3.3
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t℃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t℃时KNO3的溶解度为25克/100克水
B.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减小
C.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9.检验、鉴别和除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检验、鉴别和除杂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鉴别C粉和CuO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B
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
除去CaO中的碳酸钙
加水
D
除去CO2中CO
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0.“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碱: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
B.氧化物:生石灰、三氧化硫
C.盐:硫酸钾、氯化氢
D.单质:铜、铝合金
11.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杨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杨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该溶液的pH大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
D.该溶液显碱性
12.如图是“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物质属于单质
B.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C.d点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e点物质和f点物质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13.由Ca、C、H、O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Ca(HCO3)
2、CaCO3都属于盐
B.H2O、CaO都属于氧化物
C.C2H5OH、H2CO3都属于酸
D.Ca
(OH)2属于碱
14.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铝、铜有良好导电性—制成导线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C日常生活经验
D化学实验数据
医疗上用硝酸铵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
用托盘天平称量5.6g
铁粉
pH试纸测定某浓度盐酸pH为3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要检验偃师市雨水酸碱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16.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时,溶液变黄,并常有气泡产生,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酸或碱。如:
或
等。实际上可溶性的碱、强酸都可以由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按照此规律:
①氢氧化钾可以由水与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得到。
②写出硫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8.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
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19.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如下图。
Ⅰ.
写出步骤①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
③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__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______________
。
Ⅲ.
③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
Ⅳ.
“绿色化学”倡导原料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该实验方案中
_______
步骤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若要体现的更好,还可改进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推断题
20.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1)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该反应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________。
21.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其中A、B、C、D、E的物质类别不同,C、D、F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如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E的化学式
___
、
___
。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属于
___
反应类型。
(3)虚线连接的物质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的是
___
(填化学式)。
(4)若C和F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物质X是
___
。
四、实验题
22.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现象
说明、解释或结论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用____(填仪器名称)取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好装置,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O2。
当观察到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收集O2之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净的方法是___。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i.取少量稀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的颜色恰好变为无色。
ii.往上述无色溶液中再滴入1滴稀NaOH溶液,观察现象。
步骤ⅱ中观察到___。
步骤i中“边滴边振荡”的目的是____。
23.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
(2)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
.此时B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
_____
;
(3)如果去掉B装置,将A与C直接相连,则C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写一个即可)
五、计算题
2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溶质为HCl、NaCl)中的HCl含量进行测定,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0g时,废水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颖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16克5%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离子符号是
。
(2)计算当pH刚好为7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B
6.A
7.A
8.B
9.A
10.B
11.C
12.D
13.C
14.D
15.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雨水,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雨水的pH
16.6HCl+Fe2O3═2FeCl3+3H2O;2HCl+Fe═FeCl2+H2↑.
17.K2O
SO3+H2O═H2SO4
18.升高
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溶液先变红后裉色,并有气泡产生
19.CaCO3CaO+CO2↑
CaO+
H2O→Ca(OH)2
过滤
漏斗
Ca(OH)2
氢氧根
④
步骤⑤提取碳酸钙后剩余的溶液可在步骤②循环利用
20.O2
CO2
Fe+CuSO4=Cu+FeSO4
2CO+O22CO2
作燃料
21.O2
H2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
CO2、Na2CO3
NaOH
22.药匙
导管口有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气泡冒出
将集气瓶装满水
溶液变红色
使反应充分(或“使反应物充分混合”等其他合理答案)
23.⑴
CaCO3+2HCl=CaCl2+CO2↑+H2O
⑵
除去氯化氢气体
石蕊变红
HCl、H2CO3
⑶
Ca(OH)2+2HCl=CaCl2+2H2O
24.(1)7.3%(2)HCl、
NaCl
25.(1)Na+、Cl﹣、H+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