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2 15:40: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2.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
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4.“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他们”应是
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5.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6.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7.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8.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9.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10.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二、材料分析题(共1大题,满分2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布克哈特所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谓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讲,他们在选择底护人时如果去挑删对方的道德问题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毗邻意大利的德国,人文主义者中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宗教改革家、传教士及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主要足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由于德国分裂割据,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以纽伦堡为文化中心,中部和西部人文主义中心为科伦等城,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德国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德国宗教改革家的相似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12分)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3页,总4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答案】D
【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使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工作的市民生活富裕起来,新的财富观出现后不再向往基督教倡导的“天国的幻想”,而出现一种“市民美德”即追求安逸富足的世俗生活,故答案为D。此处的“市民美德”不是市民阶层道德修养。而是一种市民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唯物论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浪漫精神,排除C。
2.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
【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而代之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气息,故选B。A项明显错误,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被借用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古代文化的复兴;C项错误,借助宗教说明资产阶级此时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D项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反封建专制的口号。
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B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个人幸福,但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排除C;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的神学思想和世俗权威,D错误。
4.“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他们”应是
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宗教改革中的路德派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这体现了“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天主教教士主张通过教会和上帝进行沟通,主张“因行称义”,并不“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B、D选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都没有“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德国纳粹迫害中”“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中可以分析出,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合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说明A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的态度,故D项排除。
7.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答案】B
【解析】材料“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思想和政治的影响。材料显然是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B正确;材料是实事求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不是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A错误;材料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和影响,不是分析经典力学的内涵,C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D错误。
8.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答案】D
【解析】A项只符合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项正好与人民主权的观点相反,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体现了人民对官吏的监督,符合题意。故选D。
9.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果是同一个人,在运用这三种权力,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说明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避免专制独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材料与社会契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10.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答案】B
【解析】伏尔泰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运行法则,人类无视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而行动,是非常怪异的。因此AB项不是伏尔泰的主要意思;C项材料并未涉及。因此ABC错误。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服从的永恒的法则”指的是近代科学,“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指的是科学的发现与发展,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二、材料分析题(共1大题,满分2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布克哈特所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谓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讲,他们在选择底护人时如果去挑删对方的道德问题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毗邻意大利的德国,人文主义者中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宗教改革家、传教士及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主要足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由于德国分裂割据,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以纽伦堡为文化中心,中部和西部人文主义中心为科伦等城,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德国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德国宗教改革家的相似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12分)
【答案】(1)特点:都反封建,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原因:德国的分裂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深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关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深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及材料二“主要足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从反封建特征、吸收古代文化、体现人文精神及明确的局限性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毗邻意大利的德国…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结合所学从德国分裂对经济的影响、天主教统治、文艺复兴的影响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深化。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5页,总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