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二课时)课件(29+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二课时)课件(29+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20:19:01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竺可桢
1.理清说明顺序,梳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和生动性。
3.进行拓展阅读,巩固课内知识。
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同时也初步理清了说明内容,今天,让我们更细致地去阅读文本。
导入新课
精读文本
1.这篇文章先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的思路来说明的。所以是采用了_________顺序来说明物候学这一对象的。
这篇文章先描述物候现象,接着做出科学解释,然后追究因果关系,最后阐述研究意义。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或由表及里)的思路来说明的。所以是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学这一对象的。
2.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变迁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3.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这样安排层次井然,条理清楚,容易让人明白。
1.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抢答
合作
【合作要求】①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②本组发言代表记录发言要点,做好发言准备。③当他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其中“左右”一词对“十天”做了一个限定,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具体事例说明。
品读语言
抢答
(1)本文语言生动典雅。
如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笔法,“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笔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做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1段中运用的优美词语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1)本文语言生动典雅。
第2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如第3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
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拓展阅读
阅读《探矿人的“好向导”》,回答问题。
检测
奖励
1.植物能够为人类提供探矿的信息。
2.本句为总起句,以下几句的具体说明也是先写状态,再写形状,最后写颜色,与总起句的表述顺序一致,前后照应,语句连贯,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①前文所述方法需要化验植物的化学成分或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才能判断矿源。②新的发展只需要通过测量植物散发到大气中的矿物质就能判断矿源,方法更先进,更简便实用。
谈谈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比较异同
1.说明对象不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种事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种具体的事物。
2.写作目的不同。事理说明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是介绍某种道理;而事物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3.写作方法不同。事理说明文主要是以回答“为什么”为主,在写作时首要遵循的顺序是逻辑顺序;而事物说明文通常是以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对事物进行说明。
抢答
本节课,我们理清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通过精读文本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了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的特点,比较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不同。希望同学们做好笔记,及时进行复习。并在课下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收集与物候现象相关的诗句、农谚。
2.请你试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说明你熟悉的一种事物或事理。
3.完成积累拓展五。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结构图解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谢谢(共19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竺可桢
1.明确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整体感知文本,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学习目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语言”之外,还有哪些蕴含着某种含义的现象可以称为“语言”?
导入新课
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荷花婀娜,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翩然(

孕育(

簌簌(

刺槐(

连翘(

萌发(

农谚(

物候(

悬殊(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piān
yùn

huái
qiáo
méng
yàn
hòu
shū
读一读

shuāi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次第】
【翩然】
【簌簌】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销声匿迹】
依次。
动作轻快的样子。
纷纷落下的样子。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一路上都是风雪。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走近作者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合作探究
【合作要求】①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②本组发言代表记录发言要点,做好发言准备。③当他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
合作
(1)“大自然的语言”是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题目“大自然的语言”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意不直接,不能充当本文的说明对象。
(2)物候是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而物候是现象而不是一个事理,也不能充当本文的说明对象。
(3)物候学是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是关于“物候学”的表述。物候学是一门科学,说明物候学蕴含科学原理,物候学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感知文章大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拍照上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3
4-5
6-10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拍照
理清结构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抢答
筛选信息
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截屏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决定因素
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截屏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截屏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梳理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进行复习掌握。同时课下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的结构,并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结合思考探究三和积累拓展四,体会文章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本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课堂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