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初中语文课件
部编版
七年级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木兰诗
[
南北朝乐府民歌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黄河颂
光未然
目标导航
1.了解光未然的生平及著作。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理解诗句所蕴涵的意思。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新知导入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存亡的日子里,一首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卫黄河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作者简介
《黄河颂》是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写于1939年。《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
diān
pī
kāi
pò
pénɡ
pài
kuánɡ
lán
bǔ
山巅
劈
开
气
魄
澎
湃
狂
澜
哺
育
zhuó
pínɡ
zhàng
zī
wǎn
bǎng
浊
流
屏
障
滋
长
宛
转
榜
样
qū
hào
dàng
九曲连环
浩
浩
荡
荡
初读课文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
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描绘黄河
赞美黄河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序曲
歌颂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
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抒发壮志
朗诵词
歌词
再读课文
序曲部分(朗诵词部分)所起的作用?
(朗诵词):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赏析感悟
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黄河
诗人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怎样的一番描绘?(从哪些视角来望黄河?)
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
赏析感悟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从纵向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横向展开
探究点拨
望——劈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
横向
纵向
俯瞰
两岸
特写
全景
南北
→
→
→
→
黄河的特点
一往无前,
无坚不摧
诵读感悟
读“颂黄河”部分
思考: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诵读感悟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
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
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
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实
虚
诵读感悟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诵读感悟
自然特点
地理特点
历史贡献
本文从那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精神?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臂膀,高亢激昂
让我们在一起饱含激情的朗诵课文。
探究点拨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尾声部分与诗的哪部分相照应?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课堂总结
这首歌词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设计
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
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伟大坚强
作业布置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