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2 20:03:20

文档简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测试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60分)
1.将湖中捞起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袄,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农业耕种方式的发明者是
A.玛雅人
B.班图人
C.阿兹特克人
D.突厥人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的需要
B.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答案】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采取财产国有制,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强迫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至新地区定居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有极权主义色彩,D项正确;据材料“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可知,该措施是针对被征服地区而采取的,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巩固帝国统治,排除B、C。
3.如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文物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B正确;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地区,排除A;阿兹特克人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对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生产绿石,排除D。
4.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
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B.国王没有实权
C.民主制传统遭到完全破坏
D.战争频繁
【答案】A
【详解】
材料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阿兹特克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色彩,另一个方面是已经出现了阶级不平等,因此A项正确;材料明确说明国王有强大的军队,是军事酋长,故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化;从材料无法看出战争是否频繁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5.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以看出,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原的东部等地的石建都是由津巴布韦文化传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决定文明的类型,故D项错误。
6.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中可以分
A.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马里社会发展
B.马里农业生产落后
C.实行国王专制集权的制度
D.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马里商品经济繁荣,并从商品交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故A项正确;马里农业生产的情况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国王权力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化。
7.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农民垦殖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明
A.玛雅文明是美洲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
B.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玛雅人发明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玛雅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仍不为世人所知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很容易可以看出B项正确;材料并未与美洲地区其他文明比较,因此无法得出玛雅文明是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历法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8.“世界末日”说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①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②玛雅文化腐朽落后,有害无益,因此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
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持久,必须坚持包容性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
“世界末日”传言的出现是人们迷信的说法,因此要弘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消除对自然的神秘感,故①项正确。世界末日传言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其误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玛雅文化有其优秀的值得借鉴的部分,故要吸收其精华,而不是全面否定。故②项错误。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吸收其精华的部分,摒弃其糟粕,实现自身的发展,故③项正确。材料中只讲了世界末日传言是人们的误解这一事实,未体现玛雅文明源远流长,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陈述了人们对玛雅文化的误解这一事实,材料中的“误解”等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角度及批判继承角度入手。
9.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等信息可知,班图人迁徙后与非洲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这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班图人迁徙后与非洲人融合并形成新的族群和民族,没有体现对南非先进生产方式的破坏,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班图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没有强调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统一,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阿拉伯帝国的衰落与统治阶级腐败有直接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并且与阿拉伯帝国相关的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C项错误。
10.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是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单单是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
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
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
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
【答案】B
【详解】
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故选B;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说明中央对地方没有实行严格的控制。被征服者需要项阿兹特克人加纳贡赋,说明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有义务。故排除AC;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排除D。故选B。
12.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便利人们出行
C.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便于征税征兵
【答案】C
【详解】
印加人的交通系统是以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从功能来看,其侧重政治军事功能,即传递情报,调动军队,也正因如此,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C正确;A是影响而非原因,排除;便利人们出行和“信使接力传送”无关,排除B;征税征兵多集中于本地区,和规模庞大的交通系统不符,因此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13.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答案】C
【详解】
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D项错误。
14.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肆虐的疫病,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所有这些均是为了揭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
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
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C.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
【答案】C
【详解】
“农业歉收,人口过多,肆虐的疫病,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证明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A、B、D分别强调了玛雅文明衰落的部分因素,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15.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
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D
【详解】
汉代《史记》、唐代《经行记》和元代《岛夷志略》等对中非交往的记载,说明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A项错误;材料中最早记载中非交往的是《史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非在秦朝就已经开始往来,C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6.(本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宫像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密),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12分)
【答案】(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奈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不同点:①行政权力不同: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西方:城市自治权力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②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城市商业中国家占据主导,实行垄断或专营官;西方:商业影响较大。
【详解】
(1)西欧:根据“中世纪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根据“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得出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根据“崇尚战争与献祭”得出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根据“浮动园地”得出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不同点:①行政权力不同:中国:根据“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宫像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得出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西方:根据“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得出城市自治权力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②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中国:根据“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密),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得出城市商业中国家占据主导,实行垄断或专营官;西方:根据“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得出商业影响较大。
17.(本题20分)玛雅人在历法、天文、数学等方面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化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玛雅人在公元6到7世纪已经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365.2420天,还推算出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2天,仅比现代天文学测定的时间少0.01天。玛雅人对金星的运行周期测定为584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纠偏规则。与天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历法也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果。象宗教、节庆、男娶女嫁、命名成丁等都要根据历法来选择吉日良辰。
——摘编自朱伦《玛雅文明_
美洲的希腊》
材料二
玛雅人在数学上的早慧,使他们在天文知识、历法系统、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多种历法并用,丝毫不乱。没有任何特殊仪器,仅靠观星资料每年准确定出春秋分、夏冬至日,以及各种重要会合日的时间。充分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准确计算出雨季、旱季的始终。
——摘编自丁朝阳《玛雅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人在天文研究方面的成就,指出构成玛雅历法的三种体系。(1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历法发展的科学基础与作用。(8分)
【答案】(1)成就:准确地计算出地球公转的时间;掌握了金星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凭肉眼观测宇宙星空,便已较准确地预测出了日、月食的时间。
三种体系:神历、太阳历、长纪年历。
(2)科学基础:数学。
作用:指导农业生产,推动玛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世历法的发展提供借鉴。
【详解】
(1)成就:由材料“玛雅人在公元6到7世纪已经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365.2420天”可归纳为准确地计算出地球公转的时间;由材料“推算出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2天”“玛雅人对金星的运行周期测定为584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纠偏规则”可归纳为掌握了金星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另外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还仅凭肉眼对宇宙星空的观测,便已较准确地预测出了日、月食的时间。
三种体系:结合所学可知,玛雅历法由神历、太阳历、长纪年历三种体系构成。
(2)科学基础:由材料“玛雅人在数学上的早慧,使他们在天文知识、历法系统、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可知,丰富的数学知识是玛雅历法发展的科学基础。
作用:对当时来说,由材料“象宗教、节庆、男娶女嫁、命名成丁等都要根据历法来选择吉日良辰”“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等信息可知,玛雅历法指导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玛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来说,玛雅历法的发展可以为后世历法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测试原卷版
一、单选题(共60分)
1.将湖中捞起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袄,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农业耕种方式的发明者是
A.玛雅人
B.班图人
C.阿兹特克人
D.突厥人
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的需要
B.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3.如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4.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
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B.国王没有实权
C.民主制传统遭到完全破坏
D.战争频繁
5.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6.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中可以分
A.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马里社会发展
B.马里农业生产落后
C.实行国王专制集权的制度
D.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
7.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农民垦殖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明
A.玛雅文明是美洲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
B.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玛雅人发明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玛雅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仍不为世人所知
8.“世界末日”说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①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②玛雅文化腐朽落后,有害无益,因此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
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持久,必须坚持包容性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10.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
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
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
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
12.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便利人们出行
C.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便于征税征兵
13.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14.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肆虐的疫病,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所有这些均是为了揭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
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
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C.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
15.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
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6.(本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宫像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密),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12分)
17.(本题20分)玛雅人在历法、天文、数学等方面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化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玛雅人在公元6到7世纪已经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365.2420天,还推算出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2天,仅比现代天文学测定的时间少0.01天。玛雅人对金星的运行周期测定为584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纠偏规则。与天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历法也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果。象宗教、节庆、男娶女嫁、命名成丁等都要根据历法来选择吉日良辰。
——摘编自朱伦《玛雅文明_
美洲的希腊》
材料二
玛雅人在数学上的早慧,使他们在天文知识、历法系统、农事安排上都表现出一种复杂高妙而又井然有序的从容自信。多种历法并用,丝毫不乱。没有任何特殊仪器,仅靠观星资料每年准确定出春秋分、夏冬至日,以及各种重要会合日的时间。充分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准确计算出雨季、旱季的始终。
——摘编自丁朝阳《玛雅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人在天文研究方面的成就,指出构成玛雅历法的三种体系。(1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历法发展的科学基础与作用。(8分)
第3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