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自测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教室里通电的电铃???????????B.?音乐教室里的钢琴???????????C.?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D.?静止的树叶
2.下列不属于信息传播工具的是(? ??)
A.?古代的驿站和驿马????????????????B.?电话和电报????????????????C.?计算机和移动电话????????????????D.?文字和语言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音叉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D.?声音在冷水中传播比热水中慢
4.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5.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相同
6.如图,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B.?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有接触
7.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金属物质
9.在桥洞内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掉了
C.?桥洞呈对称状,回声相互抵消了?????????????????????????D.?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10.一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内,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秒和0.7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每秒内传播距离为330米,则此峡谷的宽度是(?? )
A.?165米?????????????????????????????????B.?198米?????????????????????????????????C.?221米?????????????????????????????????D.?330米
11.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超声波???????????????????????????????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
1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3.在装满水的长水管的一头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
A.?1次????????????????????????????????????B.?2次????????????????????????????????????C.?3次?????????????????????????????????????D.?无法确定
1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米/秒)
330
316
5200
5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5.雷电是高空雷雨云之间的放电现象,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地面上的人(?? )
A.?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B.?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C.?同时看到闪电,听到雷声????????????????????????????????????D.?不一定
16.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
A.?用左手拿住时????????????????????????B.?用牙齿咬住时????????????????????????C.?一样大????????????????????????D.?无法判断
17.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 )
A.?0.5秒?????????????????????????????????????B.?1秒??????????????????????????????????????C.?0.5分????????????????????????????????????D.?1分
二、填空题
18.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 (填“快”或“慢”);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
19.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媒介进行传播的,________?不能传声。
20.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并以________的方式传播。
21.如图所示是科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泡沫塑料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2.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________发出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________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23.? 1912年,英国新造的巨型油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航线上首航时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而现代的轮船则可发射超声波,利用声音的________原理来发现冰山,以避免与冰山相撞.若向前方水面发出的超声波经4秒受到回声,海水的传声速度是每秒1500米,则该冰山距船________千米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则当向月球发射超声波后能否听到回声?原因________。
24.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
25.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D 3. D 4. D 5. B
6. B 7. D 8. C 9. D 10. A
11. A 12. D 13. C 14. C 15. B
16. B 17. B
二、填空题
18. 快;3.0×108米/秒
19.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20. 振动;波
21. (1)转换法
(2)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22. (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快
(3)1035
23. 反射;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 (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4s2 =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25. (1)解:S车=V车×t=20m/s×4s=80m
(2)解:设鸣笛时车与山相距S,则2S=V声×t+S车=340m/s×4s+80m=1440m
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山的距离为S-S车=720m-80m=640m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振动的物体才是声源。音乐教室里的钢琴、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静止的树叶都没有振动,不可能发出声音,不属于声源;而教室里通电的电铃,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属于声源。
2. D
【解析】根据有关信息传播的方式、媒介和工具的知识判断。古代的驿站和驿马、电话和电报、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而文字和语言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是信息传播工具,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3. D
【解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因此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因此剩余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因此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因此声音在冷水中传播比热水中慢,故D正确。
4. D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据此选择。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故A不合题意;?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气体能够传声,故B不合题意;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C不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5. B
【解析】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和金属管传来的,故B错误不合题意;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6. 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应该从传播介质的角度思考分析。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外面的空气进入玻璃罩,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出来,故A不合题意;
B.电铃的振动变慢了,对声音的传播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微弱的声音与这个原因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出来,故C不合题意;?
D.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有接触,声音通过底部传播出来,故D不合题意。
7. D
【解析】
A.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物体振动只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耳蜗和听小骨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故C错误;
D.小林大声叫喊,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经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群,因此吓跑鱼儿,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8. 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磁性物质和金属物质都是固体,ABD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不能传播声音。
9. D
【解析】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如果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隔超过了0.1s,就能够分辨出来;如果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回声就会加强原声。 在桥洞内说话的时候,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的两侧都很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差很短,没有超过0.1s,原声与回声混在了一起,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出来;
10. A
【解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击掌后0.3s和0.7s分别能够听到回声,根据s=vt分别计算出这个人到两侧山谷的距离,即可得出山谷的宽度。
击掌0.3s后能够听到一声回声,则他距一侧山谷的距离为:
s1=vt1=330m/s×0.3s2=49.5m;
击掌0.7s后能够听到另一声回声,则他距另一侧山谷的距离为:
s2=vt2=330m/s×0.7s2=115.5m;
则峡谷的宽度为:49.5m+115.5m=165m;
11. A
【解析】
A、超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能接收到信号,A正确;
B、紫外线,是光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能接收到信号,B错误;
C、可见光,是光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能接收到信号,C错误;
D、无线电波,属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能接收到信号,D错误。
12. D
【解析】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琴弦来回振动较快,看上去好像变粗,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符合题意;
13. C
【解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即可解答此题。本题中传播声音的物质有三种:水、钢管和空气,而自来水管较长,在这三种物质中,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最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人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的第一声响是从水管中传来的,第二声响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声响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14. C
【解析】
A、空气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铝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固体(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空气和氧气)中的传播速度,符合题意;
D、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铜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15. B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和声音传播相同的距离,光用时比声音短的多.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原因是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所以地面上的人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B正确.
16. B
【解析】①骨传导是声音能通过头骨和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②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声音会通过颌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导的效果好于空气,所以用牙齿咬住时听到的敲击声音较大.
17. B
【解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所产生的.故发令员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第一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直接传来的,第二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传播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的。第一次的枪声是直接听到的,第二次的枪声是声音传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故第二次枪声传播的路程为170m×2=340m,所以第二次枪声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为t=s/t=340m/340m/s=1s , 即两次枪声的时间间隔为1s。
二、填空题
18. 快;3.0×108米/秒
【解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 1℃ , 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可达3.0×108米/秒。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光的传播速度近似于真空中的光速,为3.0×108米/秒,光速比声速快,故我们常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9.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能靠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0. 振动;波
【解析】“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方式传播。
21. (1)转换法
(2)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解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左边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在振动,而我们并没有敲击它,因此它的能量只能来源于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两个音叉之间的能量传递其实就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1) 实验中用泡沫塑料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22. (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快
(3)1035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计算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
(3)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为:(1)振动;(2)光速比声速快;(3)1035。
23. 反射;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1)声音和光一样,遇到障碍物也会发生反射,这就是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出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甚至了解它的形状和大小;
(2)利用回声测距时,根据公式s=12vt计算到障碍物的距离;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 1912年,英国新造的巨型油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航线上首航时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而现代的轮船则可发射超声波,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来发现冰山;
(2)该冰山距船:s=12vt=12×1500m/s×4s=3000m=3km;
(3)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则当向月球发射超声波后不能听到回声,原因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4. (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4s2 =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解析】(1)将声速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进而确定声速大小的决定因素;
(2)首先通过表格确定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t=t总2计算出声音从海面到底海底需要的时间,最后根据s=vt计算海水的深度。
(1)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 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
② 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
(2) 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t总2=4s2=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25. (1)解:S车=V车×t=20m/s×4s=80m
(2)解:设鸣笛时车与山相距S,则2S=V声×t+S车=340m/s×4s+80m=1440m
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山的距离为S-S车=720m-80m=640m
【解析】(1)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s=vt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即 2s=V声×t+s车?,据此计算出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而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路程+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即s=据此计算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即s=s车+s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