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渲染(xuàn) 清晰(xī) 歌颂(sòng) 身临其境(lín)
B.暮霭(ǎi) 夔门(kuǐ) 辉煌(huáng) 胸有成竹(zhú)
C.意境(jìng) 灵魂(hún) 阐述(chǎn) 浮光掠影(nüè)
D.赋予(fù) 惆怅(chàng) 真挚(zì) 朝朝暮暮(zh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茬茬的戍边将士把献身使命的无限忠诚,融入朝朝暮暮的坚守中。
B.外国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实体会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C.夜晚,高楼大厦的轮廓、广场上的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浮光掠影。
D.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
【点拨】“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含贬义。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
【点拨】 A项,将“创造”改成“开辟”;C项,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D项,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能否”。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这些都无从知道。
【点拨】 A项,书名号应为引号;C项,“说”后面用逗号;D项,“亲子关系”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5.(原创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据此可知,古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中“衡阳”应在衡山的南面。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状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句中的“传统”和“瑰宝”都是名词。
D.“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句中“学习探索”是动宾短语,“废寝忘食”是并列短语。
【点拨】B项,“状元”应为“解元”;C项,“传统”在句中是形容词;D项,“学习探索”是并列短语。
(2019·随州中考)
(一)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
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
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 《中国文化报》)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活需要文学。
8.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比喻论证。把“文学”比作“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论证了文学可以让人们拥有优雅的人生格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回答论证了中心论点也可)
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发酵”本义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或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比喻事态持续发展)。此处的“发酵”是指利用“节日”,爱好文学的人们能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作家能感受到温暖,并用自己的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围绕“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作答,意近即可)
(2019·武汉中考)
(二)什么是好诗
①什么是好诗呢?
②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③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
④“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偶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
⑤“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群鸡正乱叫”这句诗就有了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⑥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不是写几个漂亮的诗句,而是要写出诗人自己的感动。
⑦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感动于女朋友寄给他一片红叶,创作了诗句“红叶枕边香”。诗句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感动。
⑧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
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
⑨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
⑩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乃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
?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叶嘉莹讲稿改写)
10.作者认为“群鸡正乱叫”是好诗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句描写了人所共见的景物,使群鸡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B.诗句注重的是诗歌应有的生命,而不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
C.诗句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经过战争离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
D.诗句是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
11.本文在品读诗歌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D )
A.读诗要体会诗中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B.读诗要把诗句放在整首诗中来品味欣赏。
C.读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状态。
D.读诗要理解诗歌美好生命的生生不已。
12.第⑦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对比论证,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鲜明生动地证明好的诗歌能将自己真诚的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
1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1)上述文段节选自《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__家庭教师__,这个打击是指__罗切斯特称要和别人结婚(或主人让简·爱离开庄园)__。
(2)从上述文段中可以看出简·爱的性格特点是:__示例:人格独立、不卑不亢、追求平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等__。
14.【写作借鉴】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采,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既论证了作者观点,又有古典韵味。
【片段仿写】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适当引用或化用古诗词。(150字左右)
【例文】走近盛唐的诗,凝聚在笔下沉淀了千年的意境向我们扑面而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怎样的清宁淡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怎样的奇丽雄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怎样的娴静空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是怎样的悲怆豪迈;“绿树
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和谐闲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是怎样的壮丽辽阔……这让人梦绕魂牵的唐朝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