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伫立(zhù) 稽首(jī) 诡谲(jué) 哗众取宠(chǒng)
B.鞠躬(jū) 收揽(lǎn) 污秽(huì) 镗镗鞳鞳(tà)
C.瘦削(xuē) 睥睨(pì) 虐待(nüè) 脚镣手铐(niào)
D.犀利(xī) 雷霆(tǐng) 咆哮(xiào) 浩浩荡荡(h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大雨过后,道路泥泞,人们走起路来拖泥带水的。
B.他用了一天时间来修那一盏已摔坏的小台灯,未免小题大做了。
C.开学典礼大会上,校长哗众取宠,作报告长达半个多小时。
D.班主任拨弄是非,先批评了胡晓晴同学,后又表扬了李浩文同学。
【点拨】A项,“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哗众取宠”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是贬义词,用在校长身上,不合适。D项,“拨弄是非”意为挑拨是非。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也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点拨】A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范围”;B项,成分残缺,应在“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D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4.(原创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B.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C.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D.“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
【点拨】A项,应为“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B项,顿号改为逗号;D项,第一句句号应在引号里面。
5.(原创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白(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B.“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即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二者合称多指诗文创作。
C.“尽力咆哮”“翻波涌浪”“雷电交加”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复句。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说起京剧,有些人误以为它是北京的地方戏,其实不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以说,京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中经过杂交的优良品种。
②京剧虽然名为“京剧”,但却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戏。
③京剧的形成是多种民间戏曲在北京汇聚、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它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等剧种的精华形成的剧种。
A.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柳先生的正骨膏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外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在柳先生这里就成了无稽之谈。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
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④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
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⑤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⑥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
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⑦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⑧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
⑨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
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⑩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2018年《小说月刊》第5期,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柳先生的正骨膏》这一标题,不仅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还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柳先生正是中国人的“风骨”,也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要有气节和底线。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侵略者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点拨】柳先生内心没有挣扎,医好少佐的伤是他尽医生的本职,杀死少佐是尽做中国人的本分。
8.文中的柳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国。
9.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花树代表了颜老爷的儿子,象征了抗日爱国精神;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烘托了柳先生抗日的决心与爱国之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0.文章第⑨⑩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妙处。
文章结局的设计独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军少佐医治伤腿,再把日军少佐杀死,结局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旨。
11.2016年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因病在京去世。为了缅怀梅先生,同学们围绕着“走近梅氏父子,弘扬京剧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梅氏风华】
(1)小华收集到以下有关梅氏家风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说说梅氏家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材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风格。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梅兰芳却认为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梅葆玖拜师学艺时,梅兰芳言传身教:“吾敬我师是本分。”梅氏父子在艺术上始终致力于继承、弘扬京剧文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谦和大度。
梅氏家风体现在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尊重老师(吾敬我师)、继承并弘扬京剧文化、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四个方面。
【梨园风采】
(2)小采在网上搜到明代京剧脸谱摹本,了解到京剧表演中经常用脸谱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甚至角色和命运。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再选定与之相配的脸谱,并陈述理由。(要求:参照示例,结合某一情节)
备选人物:孙悟空、李逵、武松、关羽
示例:我选择张飞。我认为张飞适用黑色脸谱。因为他非常勇猛,曾带领少数人马,战胜曹操大军。
A.红脸(代表忠心耿直)
A.黑脸(代表强悍勇猛)
A.金脸(代表神妖)
示例一:我选择关羽。我认为他适用红色脸谱。因为关羽忠心耿直,勇救阿斗,忠心护主。
示例二:我选择李逵。我认为他适用黑色脸谱。因为李逵强悍勇猛,为了给母亲报仇,只身一人沂岭杀四虎。
示例三:我选择武松。我认为他适用黑色脸谱。因为武松只身一人在景阳冈打虎,表现了他的勇猛强悍。
示例四:我选择孙悟空。我认为他适用金色脸谱。因为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后来到西天取经,修炼成佛的神仙。
【铮铮风骨】
(3)小铮向同学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故事。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梅兰芳先生“气节”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二: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蓄须明志,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他对友人说:“别小瞧我这一撮胡子,它可大有用处呢。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后来日本人找上门来,梅兰芳便注射针药,让自己发起高烧,坚决拒演。
示例:梅兰芳先生的“气节”表现在“舍生”“取义”。他宁可舍弃生命,不怕“坐牢、杀头”,宁可罢歌罢舞,舍弃艺术生命,都要坚守“义”——不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坚决罢演。
12.【写作借鉴】内心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中屈原的大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愿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片段仿写】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字数在100字左右)
【例文】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我轻轻地触摸着课桌椅,在教室里走了好几圈,好想把这里的一切都带走。我马上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听到这里熟悉的教诲声,再也听不到这里下课时的嬉闹声,我多么懊悔当时没珍惜。曾经那么厌烦同学们的吵闹,可是在这离别之际,又觉得他们很可亲,舍不得分开,就连之前讨厌的也都觉得难舍难分,想起这些,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
来。在我关门的那一瞬间,我回头望了望这承载了我满满回忆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