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间进(jiàn) 期年(qī) 朝服(zhāo) 门庭若市(ruò)
B.衣冠(guàn) 市朝(cháo) 弗如(fú) 面刺寡人(cì)
C.窥镜(kuī) 昳丽(yì) 纳谏(jiàn) 沾沾自喜(zhān)
D.孰与(shú) 臣妾(qiè) 邹忌(zōu) 王之蔽甚矣(bi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3)邹忌讽齐王纳谏(接受,采纳)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5)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6)期年之后(满一年)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__孰__同__熟__,__仔细__。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土地方圆__ 今义:__地点,处所__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君主左右近侍之臣__
今义:__方位词,左面和右面__
(3)臣之妻私臣 古义:__偏爱__ 今义:__自私__
(4)明日徐公来 古义:__次日,第二天__
今义:__今天的下一天__
(5)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议论,没有贬义__
今义:__贬义词,诽谤,讽刺__
5.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1)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3)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美)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不需用兵,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一)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2)臣之妻私臣(偏爱)
(3)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担心)
(4)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点拨】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C项,代词,这件事。D项,结构助词,的。
10.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点拨】今/齐地/方千里。
11.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啊。
(2)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12.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2)时时而间进(常常,不时)
(3)自子之居即墨也(主管,主政)
(4)封之万家(封赏,赏赐)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皆以美于徐公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B.臣之妻私臣 小大之狱
C.强于天下 于是群臣耸惧
D.然吾使人视即墨 欣然规往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
16.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生活琐事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自己的受蒙蔽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写齐威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B.甲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威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威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C.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齐威王的性格特点。
D.乙文中的即墨大夫刚正务实、忠于职守,而阿(城)大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18.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
示例:齐威王的言行告诉我们,为政者应当明察公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从即墨大夫身上,我们明白了为人做事一定要刚正务实的道理。
19.阅读下面名著选段,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甲】一个清晰而离得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乙】“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甲文段中加点的“我”是__简·爱__(填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__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罗切斯特有妻子)__。
(2)乙文段出自名著《__简·爱___》,从文中能看出主人公__追求精神平等与真爱、坚强独立等__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