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乐府》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稼轩长短句》等。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为辛亥革命
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作品有《秋瑾诗词》《秋瑾集》等。
◆主题解说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及将士们艰苦生活的描绘,委婉地传达出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与思念家乡的矛盾情绪,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未屑(xiè) 羌管(qiānɡ) 的卢(dì) 麾下炙(huī)
B.貂裘(diāo) 了却(liǎo) 将侬(lóng) 鬓微霜(bìn)
C.千骑(jì) 挑灯(tiāo) 霹雳(pī) 莽红尘(mǎng)
D.胸襟(jīn) 未勒(lè) 擎苍(qíng) 人不寐(mèi)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殊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2)人不寐(睡觉)
(3)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4)会挽雕弓如满月(终将)
(5)秋容如拭(擦)
(6)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作)
(7)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8)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4.根据提示默写。
(1)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揭示守边将士思家难归的句子是:__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__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__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西北望__,__射天狼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打猎人马的英姿和气势的句子是:__锦帽貂裘__,__千骑卷平冈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的句子是:__马作的卢飞快__,__弓如霹雳弦惊__。
(6)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__”两句概括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表达了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满江红》中词人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__。
(8)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对比写自己的刚烈之情,表现了非凡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__身不得__,__男儿列__,__心却比__,__男儿烈__。
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了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也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疑难探究
师:请赏析你喜欢的诗句。
生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作者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表明将士们以国事为重的高尚情操。
生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及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要抵抗入侵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生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这句写作者渴望帮助朝廷完成打败侵略者、一举收复失地的宏图大业,
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和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
生丁:“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和思想感情。四个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既表达了自己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也表达了她要超越男儿的豪情壮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人经常运用典故委婉表达情感,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引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重新受到重用的情感。
B.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产生于唐,成熟于宋。与诗比较,词更集中于抒情,较少叙事和说理。
C.古人文集题名,或称作者的字、号,或称谥号,或称其官职,或称其籍贯,如《李太白全集》以字题名,《稼轩长短句》以号题名,《柳河东集》以官职题名。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点拨】《柳河东集》以籍贯题名。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下列对两首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词用语精练传神。上阕一个“闭”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阕一个“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B.乙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C.甲词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乙诗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词和乙诗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点拨】诗中抒发的是一种失落感,有一种漂泊天涯的孤寂。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8.两首诗词都提到“燕然”,但在两首词中这个典故的意义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意加以说明。
甲词引用“燕然”的典故是说渴望“燕然勒石”,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乙诗引用“燕然”的典故是说都护还在很远的前方,抒发了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风格。
B.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C.“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之意。
D.苏轼正值壮年,却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他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点拨】作者只是表达愿望,没有不满之情。
10.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示例: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飒爽(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1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词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B.甲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C.乙词“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心情。
D.乙词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先扬后抑,形成了大转折。
【点拨】上阵杀敌的场面是作者的回忆。
1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14.这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又表达了壮志难酬的痛苦之情。这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5.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满江红》的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别号易安居士。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D.“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以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点拨】别号是“鉴湖女侠”。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17.“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句中“殊未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人生态度。
1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若相持不罢休。
本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罗刹女(铁扇公主)_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