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2 15: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的工商业市镇是(  )
A.吴江县的盛泽镇 B.湖北的汉口镇 C.苏州 D.广州
2.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徽商,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不包括的行业是(  )
A.食盐、典当 B.茶叶、木材 C.粮食、布绸 D.开设“票号”
3.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人口突破了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是(  )
A.明朝末年 B.康熙末年 C.雍正初期 D.乾隆末年
4. 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5.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得人口长,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是(  )
①经济持续发展 ②赋税增多,国库充盈 ③人地矛盾突出 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文件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如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这说明清朝(  )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7.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是(  )
A.吴江县的盛泽镇  B.湖北的汉口镇 C.苏州 D.广州
8.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 B.城镇市场 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
9.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0.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有(  )
①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②社会安定 ③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 清初法令:“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条法令体现了统治者(  )
A.合理的升官制度 B.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D.大兴水利工程
12. 湖北的汉口镇原先“烟户”稀少,到清朝时发展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13.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是“国之大计”。 、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4.清朝前期, 、 、 、矿冶业、制瓷业、 、
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15.清朝前期的 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
、区域性市场和 组成的商业网。
16. 清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表现有 (填序号)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发展
②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完成17-20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瓷器生产的分工十分细密,生产一个杯子,要经过二十道工序。人们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来形容景德镇的繁荣。每到夜晚,这里“火光烛天”,有人戏说景德镇是“四时雷电镇”。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可分为九大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雕塑瓷。
材料三 
17. 你认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18. 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特点。
19. 材料三图中所展示的是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从中反映出我国的清朝前期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什么?
20.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
1---12 ADDBB ABBCA BC
13. 农业生产 顺治 康熙 垦荒政策
14. 丝织业 棉织业 印染业 制糖业 制茶业
15. 商业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全国性市场
16. ① ② ③ ④
17. 扩大耕地面积,引进和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
18.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19. 商业市镇兴盛
20. 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