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清六(第六单元)—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清六(第六单元)—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13: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检测内容: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鄙陋(bǐ)   裨(bì)补   玉帛(bó)   风靡(mí)一时
B.衣冠(guān) 行(háng)伍 谤(bàng)讥 咎(jiù)由自取
C.讽谏(jiàn) 倾(qǐng)覆 期(jī)年 陟(zhì)罚臧否
D.崩殂(zú) 阙(quē)漏 舂(chōng)谷 妄自菲薄 (bó)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的谦称有很多,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B.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对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近体诗。
C.《出师表》的“表”是向君主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3.古诗文默写。(8分)
(1)兔从狗窦入,____。(《十五从军征》)
(2)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陈涉世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
(4)古人写诗有许多佳句异曲同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都融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写出了边塞雄浑壮美的独特之景。
4.名著阅读。(4分)
女性丰富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简·爱》和《骆驼祥子》塑造了两位经典的女性文学形象,请从下面两个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事例概括其形象。
①简·爱  ②虎妞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各异,礼俗、生活习惯不一样,所以,__①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外交实践中,我国的国家礼仪经过了扬弃、修正等变革,不断完善、成熟,建立了一套有国家特点的礼仪制度。随着我国同国际的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__②__体现的是自身的修养和素质,__③__重要的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1)依次填入第②③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②因为 ③所以    B.②如果 ③就
C.②不是 ③而是 D.②不仅 ③更
(2)在第①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6.(河南中招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共8分)
材料一:下图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低碳日”宣传画之一,旨在倡导绿色出行。表格是同价位某新能源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对比。
(图:左边整体为灰色,
右边整体为绿色) 
新能源汽车 燃油汽车
购置税费 全免 购置税3260元+车船税每年300元
保养费用 每年大约500元 每年大约1000元
行驶成本 最高 22元/100千米 约56元/100千米
续航里程 一次充电可行驶220-350千米 一次加油可行驶600-700千米
通行政策 不限号 根据限号政策通行
污染排放 零排放 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材料二: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融入决策、执行的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政策各领域,全面融入生产消费各环节,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本抓手,通过环保督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严格监管强化行业企业的治理义务,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1)请仔细观察宣传画的图案部分,并说说其设计意图。(3分)
(2)阅读材料二,说说倡导低碳生活的目的。(2分)
(3)假如你的父母有意添置一辆汽车,主要用于上下班、接送孩子、日常购物和周末短途郊游,平均每天行驶40公里左右,你希望他们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请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在家庭会议上向父母提出你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语气得当。(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7~10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二)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①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③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④,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⑤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父:即赵奢。②难:驳倒。③死地:危险的场合。④约束:规定。⑤出:带领。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增加
B.小大之狱 狱:诉讼事件
C.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D.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语段(一)中鲁国最终取得胜利,请简要分析其取胜的原因。(3分)
10.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1~14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此亦国之社鼠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③案据:安定。案,同“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④腹而有之:似心腹般对待他们。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
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从语段(一)中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作答。(2分)
14.上面两个语段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劝谏方式和劝谏目的又各有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10分)
(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陈涉世家》)
(二)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并杀两尉   并:
(2)藉第令勿斩  藉: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7.结合语段(一)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18.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有何共同点?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3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9~22题。(共8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魏郑公:魏徵。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____
2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1.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2分)
22.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3~24题。(共3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2分)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歌德说:“我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
康德说:“人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终生吃苦,我们或许活得不轻松,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或姿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你对“人应当怎样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独特的看法?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这才是该有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面对生活、学习的状态,或是方式。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人应当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检测内容: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鄙陋(bǐ)   裨(bì)补   玉帛(bó)   风靡(mí)一时
B.衣冠(guān) 行(háng)伍 谤(bàng)讥 咎(jiù)由自取
C.讽谏(jiàn) 倾(qǐng)覆 期(jī)年 陟(zhì)罚臧否
D.崩殂(zú) 阙(quē)漏 舂(chōng)谷 妄自菲薄 (bó)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古代的谦称有很多,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B.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对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近体诗。
C.《出师表》的“表”是向君主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3.古诗文默写。(8分)
(1)兔从狗窦入,__雉从梁上飞__。(《十五从军征》)
(2)陈涉太息曰:“嗟乎!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陈涉世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__。
(4)古人写诗有许多佳句异曲同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__”,都融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千嶂里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__”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写出了边塞雄浑壮美的独特之景。
4.名著阅读。(4分)
女性丰富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简·爱》和《骆驼祥子》塑造了两位经典的女性文学形象,请从下面两个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事例概括其形象。
①简·爱  ②虎妞
示例一:简·爱。①自尊自主、敢于反抗:寄居在舅妈家,和骄横残暴的表哥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②意志坚强、聪慧过人: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在那里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她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了10年。③追求自由、平等: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还有合法的疯妻子,她拒绝了他的爱,因为她想要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爱情。 示例二:虎妞。①大胆泼辣:虎妞性格蛮横、泼辣,直来直去,口无遮拦,常常给人一种“悍妇”的形象。②敢爱敢恨:她不惜与父亲决裂,毅然嫁给她所喜欢的老实人祥子。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各异,礼俗、生活习惯不一样,所以,__①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外交实践中,我国的国家礼仪经过了扬弃、修正等变革,不断完善、成熟,建立了一套有国家特点的礼仪制度。随着我国同国际的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__②__体现的是自身的修养和素质,__③__重要的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1)依次填入第②③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②因为 ③所以    B.②如果 ③就
C.②不是 ③而是 D.②不仅 ③更
(2)在第①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示例:各国的礼仪制度也不同
6.(河南中招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共8分)
材料一:下图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低碳日”宣传画之一,旨在倡导绿色出行。表格是同价位某新能源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对比。
(图:左边整体为灰色,
右边整体为绿色) 
新能源汽车 燃油汽车
购置税费 全免 购置税3260元+车船税每年300元
保养费用 每年大约500元 每年大约1000元
行驶成本 最高 22元/100千米 约56元/100千米
续航里程 一次充电可行驶220-350千米 一次加油可行驶600-700千米
通行政策 不限号 根据限号政策通行
污染排放 零排放 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材料二: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融入决策、执行的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政策各领域,全面融入生产消费各环节,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本抓手,通过环保督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严格监管强化行业企业的治理义务,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1)请仔细观察宣传画的图案部分,并说说其设计意图。(3分)
宣传画的主题部分为一片树叶。树叶被分为两个部分,左侧的部分为灰色,上面有一辆汽车;右侧的部分为绿色,上面是一辆自行车。意在倡导人们减少汽车出行,因为过多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会污染环境;提倡低碳绿色出行——骑行,这样有利于创造绿色美好的生活环境。(意思对即可)
(2)阅读材料二,说说倡导低碳生活的目的。(2分)
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3)假如你的父母有意添置一辆汽车,主要用于上下班、接送孩子、日常购物和周末短途郊游,平均每天行驶40公里左右,你希望他们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请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在家庭会议上向父母提出你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语气得当。(3分)
示例:爸爸妈妈,咱们家买新能源汽车吧!同价位的车,新能源汽车比燃油汽车在购置税费、保养费用和出行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新能源汽车不受限号的影响,还节能环保。咱们买车主要是为了家用,新能源汽车一次充电足够用好几天,非常方便划算。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7~10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二)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①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③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④,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⑤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父:即赵奢。②难:驳倒。③死地:危险的场合。④约束:规定。⑤出:带领。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增加
B.小大之狱 狱:诉讼事件
C.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D.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
9.语段(一)中鲁国最终取得胜利,请简要分析其取胜的原因。(3分)
①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②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③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
10.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4分)
曹刿的“论战”源自他对战场情况、战局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他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取得胜利;而赵括的“言兵事”,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最终导致失败。
【参考译文】(二)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驳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毁掉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把规定全部更改了,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国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失败撤退,却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大乱。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带领精兵搏战,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于秦国,秦国将他们全部活埋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1~14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此亦国之社鼠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③案据:安定。案,同“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④腹而有之:似心腹般对待他们。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土地方圆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当面指责__
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
13.从语段(一)中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作答。(2分)
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4.上面两个语段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劝谏方式和劝谏目的又各有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语段(一)运用类比的方式,从日常小事入手,推己及人,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富国强民。语段(二)中晏子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要包庇左右近臣,使景公明白了“治国何患”。
【参考译文】(二)齐景公问晏子说:“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齐景公说:“为什么?”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蛀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如果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筑,如果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因为有社庙作为庇护所。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除掉他们,他们往往受到国君的保护,视他们为心腹并包庇他们。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10分)
(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陈涉世家》)
(二)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并杀两尉   并:一齐
(2)藉第令勿斩  藉:即使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7.结合语段(一)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①敏锐的洞察能力——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有何共同点?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3分)
共同点:都在竭力争取群众的支持。原因:陈涉、吴广先用计赢得众人的同情,杀两尉又断了动摇者的退路,再加上陈说利害且极具号召力的宣传,最终得到众人的拥护。沛令身为秦吏,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召得刘邦之众却又不信任他们,甚至要杀害全力支持他的萧、曹二臣,最终他成了孤家寡人。
【参考译文】(二)等到陈胜起兵,沛县县令打算全城响应他。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以此率领沛县的青年,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号令。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众,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于是便命樊哙去召刘邦,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县令事后很懊悔,担心召刘邦等人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想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大为惊恐,翻过城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便在绸绢上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上,送给沛县的父老,陈说利害关系。父老们便率领年轻一辈一起杀掉了县令,敞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召集沛县青年,得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抗秦。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9~22题。(共8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魏郑公:魏徵。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__发扬光大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__治理__
2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
21.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2分)
亲贤臣远小人。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22.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
【参考译文】(二)魏郑公(魏徵)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是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3~24题。(共3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和昏庸无能的讽刺,流露出词人的爱国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2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2分)
借古讽今(用典),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今昔对比,令作者慕古伤今,忧叹惆怅。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歌德说:“我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
康德说:“人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终生吃苦,我们或许活得不轻松,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或姿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你对“人应当怎样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独特的看法?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这才是该有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面对生活、学习的状态,或是方式。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人应当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