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5 16:10: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七下的语文之旅,我们受益匪浅。《驿路梨花》中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备受感动;《伟大的悲剧》中探险家们与厄运搏斗,让我们钦佩不已。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向我们展示了诸圣诸佛悲天mǐn()人的苦乐情怀;杨利伟在《太空一日》里向我们讲述了中国航天员首飞太空惊心动pò()的难忘经历……
(1)给加点字注音。
驿(___)路
钦(___)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悲天mǐn(___)人
惊心动p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chóu(___)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wèi(______)就是幽径中的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xiù(_______)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jīng(____)棘丛。-------季羡林《幽径悲剧》
二、选择题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木兰诗》是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壁”。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中提到的《山海经》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除了保存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多个学术领域。
D.《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悲剧是指斯科特一行五人的结局悲壮,伟大是指他们爱国、勇于探险、忠于科学事业、替队友着想等精神的伟大!
4.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节选自本书。
B.《骆驼祥子》描写了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到小说结尾祥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一辆洋车,养家糊口。
C.《阿长与
<山海经>》是周树人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而写成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D.茨威格去南极探险成了伟大的“悲剧”,传记文学《伟大的悲剧》在叙述和描写中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民歌——北朝
B.《陋室铭》——刘禹锡——宋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
D.《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B.《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C.《一棵小桃树》——贾平凹——现代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7.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诗歌
B.《爱莲说》——周敦颐——北宋——议论性散文
C.《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英国作家一—传记
D.《望岳》——杜甫——唐代——五言律诗
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悲剧》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铭”和“说”都成为一种文体。
D.《未选择的路》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节选自该书。
B.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茨威格,英国著名作家,《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夺取南极的斗争》。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D.《卖油翁》《登飞来峰》的作者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北宋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B.《一棵小桃树》的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C.《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国籍)的茨威格。他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传记和小说(体裁)方面。
D.司马光,字君实,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三、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伟大的悲剧”发生后,美国把设立于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你知道这样命名的意图吗?
1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时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且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人物: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华章出版社准备印刷发行《我说探险》这部书,却有几位作者没有联系上,无法支付稿酬。作为主编,请你为此写一份声明,以便作者及时看到与你联系。
14.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五四运动”至今已满百年。这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以下几个人物都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请选出搭配有误的一项:
A.梁启超-—思想家、学者——《最苦与最乐》
B.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阿长与<山海经>》
C.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伟大的悲剧》
(2)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天中午,北京13所高等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开会,声讨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青岛、山东。当时有一家卖鸟的商店,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鸟兽对联,结合下联的读音,请你揣摩对联的言外之意。
三鸟害人:鸦、鸮、鸨①
一群卖国:鹿、獐、螬②
(注释)①鸦、鸮[xiāo]、鸨[bǎo],民间说法是坏鸟、不祥之鸟。②鹿、獐[zhāng]、蜡[cáo],都是兽类。
(3)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5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伟大的悲剧》(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5.“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情感?
1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18.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哪里?“伟大”又指什么?
①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②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③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④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生命的暗示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6)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微博]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的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9)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10)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难找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12)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9.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3)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20.阅读本文第(5)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21.研读第(8)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22.本文是一种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①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
②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她的声音里满含着凄惋与同情。
③今天的希腊悲剧课还能不能上成?
④——这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大家一边议论,一边等待;既希望她在家休养几天,又害怕她真的不来。
⑤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⑥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语段、语句有调整)
23.第①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
24.简要分析第③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5.第⑤自然段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朴朗呤教授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6.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格——最高的学位
⑴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⑹我不知道这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⑺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⑻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⑼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⑽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⑾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⑿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⒀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⒁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⒂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⒃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
27.这篇文章叙写了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8.第⑽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9.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请结合第⒂段回答: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回答)
30.阅读课文《幽径悲剧》中季羡林先生的心灵独白,回答问题。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季先生关注的是一棵“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古藤,并为之而背上了“十字架”。联系选文中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事例,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31.世纪老人冰心曾谆谆告诫:“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结合选文回答:你打算怎样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着笔”?
五、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现在还挣扎在痛苦中的人们,谈生活太奢侈了,有些时候,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所以我们需要对眼前的苦难哀悼,感同身受地深深地哀悼。现在是未来的过去,我们对眼前的苦难哀悼是为了铭记。多年以后,春天来了又去,当阳光铺洒在草地,当我们自由地呼吸空气,当我们开心的欢聚,我们必须记得起若干年前,雪曾落在这片土地。死亡,是一个人的悲剧,遗忘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我们还需要忏悔,因为真正的哀悼开始于忏悔。我们应当忏悔,明明索尔仁尼琴的警告震聋发聩,我们却

,甚至
。最终,没有人能够

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能因为回避而逃脱。加缪在《鼠疫》中写道:“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李文亮医生走了,“我们愤怒于你的预警被当成谣言,我们伤恸于你的死亡竟不是谣言”。说真话的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竖碑,要有名有姓,拒绝一切匿名的纪念。
32.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是(

A.挣(zhēn)扎
B.哀悼(diào)
C.铭(míng)记
D.鼠疫(yù)
33.划线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A.奢侈
B.感同身受
C.震聋发聩
D.预警
34.文中横线上应填入词语的正确顺序是(

①推波助澜
②装聋作哑
③置身事外
④随波逐流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六、填空题
3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错误×)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一首乐府民歌。(_______)
(2)《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
(3)《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_______)
(4)《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
参考答案
1.(1)yìqīn(2)悯魄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注意“驿”与“择”字音的区别。“魄”不要写成“魂”。
2.惆



【详解】
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惆”是左右结构的字,“慰”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B
【详解】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项错误;故选B。
4.C
【解析】试题分析:C说法正确。A《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B到小说结尾祥子放弃了理想。D茨威格是作者。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刘禹锡”是唐代诗人、文学家。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C.《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当代;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C.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不是“英国作家”。故选C。
8.D
【详解】
D.《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故选D。
9.D
【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A.《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B.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
C.《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D。
10.D
【详解】
D.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故选D。
11.为了纪念举队登上南极极点的两位勇士,斯科特虽然归途死亡,但精神永存。
12.斯科特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的阴影把他包围,他也没有停下写能够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跌倒他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抗争。
13.声 明
本书选用了部分文章,因故未能联系上原作者。敬请原作者见后速与我们联系,以便补寄稿酬。
特此声明
华章出版社
2017年10月1日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内容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原因是为了纪念举队登上南极极点的两位勇士,斯科特虽然归途死亡,但精神永存。
1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注意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来写。
13.本题考查声明的书写。声明是就有关本身权益的事项公开表明立场和主张的文书。在我们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声明也已成为一个使用率较高的文种。其结构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本题注意:落款,标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表声明的单位或个人名称以及日期。
14.(1)C
(2)下联的鹿、獐、螬,谐音“陆”“章”“曹”,是在骂这仨卖国贼都是兽类,不是人。
(3)答案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从小树立爱国意识,为了祖国的明天积聚力量!
【解析】
【详解】
(1)《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故选C。
(2)“言外之意”是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卖鸟的商店贴出的鸟兽上联“三鸟害人:鸦、鸮、鸨”是说“鸦、鸮、鸨”是三种坏鸟、不祥之鸟。而下联“一群卖国:鹿、獐、螬”则是通过谐音,暗指当时的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三人不是人,是禽兽。作答时要结合题目给的材料分析。
(3)本题作答要要从中学生的角度,围绕“学习”“修身”“立德”等方面来谈均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5.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16.拟人。写国旗飘扬的状态,刻画斯科特和队友当时失落、绝望、沮丧的心情。
17.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表现他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精神境界。
18.失败,
冒险精神;为胜利者作证,诚信的绅士风度;生命的毁灭,
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世人悼念,
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解析】
15.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1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英国人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让他不得不接受这项任务:这是残酷的,但更体现了他们伟大、无私的精神境界。
17.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看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当看到不是第一个到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痛苦万分的心情。
18.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课文写的是斯科特一行人虽经过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都被冰雪吞噬。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19.(4分)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20.(4分)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钟声可以测量生命的长短。)
21.(4分)例: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隆,从容就义。
22.(4分)一要珍惜生命,二要提高生命质量,让生命活得有意义。
【分析】
19.试题分析:直接解释词语即可。谙:(谙)ān
熟悉,精通,在文中是“了解”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关键句子“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生命不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消失了”理解钟声在提醒什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试题分析:根据前句“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来选事例,符合身遭厄运、不懈努力、终有成就这方面内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试题分析:概括全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慨,从“珍惜生命”这个角度来谈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具体时间和地点(或自然环境);②渲染了寒冷、暗淡、阴森的氛围,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24.①承上启下(或过渡);一是悲剧课“上不成”,这是承接上文“我”与女生的对话内容;二是悲剧课“上得成”,这是开启下文,朴朗呤教授意外出现给大家上课。②构成悬念,一方面使文章叙事有波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5.①从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两个角度来描写的。②通过描写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来侧面烘托朴朗呤教授的形象;通过正面描写朴朗呤教授的肖像(或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来表现她失去爱子的悲痛和坚强。
26.①议论和抒情;②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朴朗呤教授的极大敬意。
【解析】
23.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要分析好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首先要分析出景物的特点,“朔风怒啸,霜封大地”描绘的环境特点是暗淡、阴森、寒冷的。其中“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下句“阴森的课堂”是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从结构上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下文的故事内容有铺垫意义。
2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定要把承接上文(“我”与女生的对话内容)与开启下文(悲剧课“上得成”)的具体内容答出来。在结构上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制造悬念,使文章叙事一波三折,体现了“作文要曲”的特点,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25.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是对朴朗呤教授的侧面描写。“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等句是对朴朗呤教授正面描写。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刻画她的悲痛与坚强的性格。如此更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6.考查表达方式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此句明显运用了议论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就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朴朗呤教授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点睛】
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27.
(季羡林先生)为一个年轻学子看行李。
(冰心老人)病魔缠身仍关心年老病人的状况。(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
28.
冰心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意思对即可)
29.
先成为—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30.
关爱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人。(意思对即可)
31.
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写出自己阅读后的人生感悟,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解析】
27.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根据“人+事”概括即可,注意要简洁。即:季羡林先生为学子看行李。冰心病魔缠身仍关心年老病人的状况。据此作答即可。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伟大”是指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背影”是指冰心离我们远去了。再把句子整合即可。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这”是近指代词,指代它前边的话。根据⒂段内容可概括为:先成为—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据此作答即可。
30.本题考查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作答此题,根据《幽径悲剧》中季羡林先生关注的是一棵“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古藤,并为之而背上了“十字架”,可见季老关爱一切生命;文中写季羡林先生为学子看行李的故事,可见他尊重每一个人,充分表现了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据此理解作答。
31.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作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感悟。要求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即可。例: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读书人,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事业家。
32.C
33.C
34.D
【分析】
32.本题考查给汉字正确拼音。
A.挣(zhēn)扎——挣(zhēng)扎;
B.哀悼(diào)——哀悼(dào);
D.鼠疫(yù)——鼠疫(yì);
故选C。
33.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C.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故选C。
3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首先了解这四个成语的意思:①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②装聋作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③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④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联系前后句内容,“我们应当忏悔,明明索尔仁尼琴的警告振聋发聩,我们却…”,“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却”字表转折,可知此处应该填一个和“振聋发聩”意思相反的词,故填②装聋作哑;“甚至”一词表递进,故由此可知④随波逐流在①推波助澜的前边。故选D。
35.√

×
×
【详解】
(3)句中,《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故(3)错;(4)句中,《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故(4)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