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人教版
17.屈原(节选)
shāng
jìn
guǐ
jué
lǎn
páo
xī
qǐ
huì
huá
鞠
睥睨
阿谀
拢
虐
镣
xiāo
xuē
伫立
贮藏
炫耀
眩晕
A
4.(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中国话剧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创造,它塑造了民族的性格,传递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魄。从中国话剧发展中,可以发现:每当话剧与时代人民、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时,它就欣欣向荣;否则,__①__。
一位诗人说:“__②__,就难以塑造顶天立地的中华山魂;假如戏剧没有热血,就难以塑造澎湃万里的中国海魂。”戏剧,有了自己的灵魂,才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塑造出我们的民族之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会凋谢枯萎
假如戏剧没有脊梁(意思对即可)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运用文学、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以塑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其代表作《离骚》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后世影响很大。所谓“离”同“罹”,即“遭遇”,“骚”是“忧愁”的意思。
D.戏剧语言就是剧中人物语言,包括对白和独白两部分,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
D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国殇 犀利 阿谀奉承 小题大作
B.睥睨
俄倾
收揽人心
愤愤不平
C.污秽
迸射
大义灭亲
哗众取宠
D.景抑
雷霆
指天画地
拖泥带水
C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有多个来源,多种活动,内涵丰富。最普遍的说法是爱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后,人们用糯米做成角状食品投入江中,希望水族们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其实是一种传说,是人们对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的敬爱的表现,这种敬爱之心后来便发展成以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材料二 对于端午节的来源,除了“屈原说”,至少还有三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属于端午的吃粽子与赛龙舟,在不少古书上都明确记载为夏至的风俗。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节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也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后人自称龙子龙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龙祭。陕南群众流传说“端午百草都是药”。关中和陕南等地,小孩和少女为了“消灾去病”要戴香包,香包中包着艾叶、藿香等香味药物。北方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菖蒲、艾叶,说是可以“辟邪”。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端午节”的几种主要来源。(2分)
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②夏至日的风俗;③纪念先人的龙节;④祈求消灾辟邪。(意思对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尊贤吊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户门前悬菖蒲
万人江岸掷(投)角黍
去秽辟邪
(3)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几个外国留学生在端午节那天到你们社区体验包粽子,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示意图,向他们说明应该怎样包粽子。要求:语言连贯、得体,使用一定的说明顺序,110字左右。(3分)
示例: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糯米、花生、红豆、粽叶和棉线。然后将糯米、花生、红豆洗净,泡水备用,将粽叶洗净并沥干。接下来就可以包粽子了。我们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后往里面放入适量的馅料,接着折叠粽叶将馅料全部包裹,最后用棉线缠紧系好即可。(意思对即可)
(南充中考)芦苇花的精魂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作者:扶云。选自《意林》,有删改)
4.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4分)
把芦苇花与秋菊做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和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
5.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每年三月芦苇要烧作草木灰,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初春挺立的芦苇花展现的是生命的最后抗争;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时间赛跑,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赞美了张定宇坚韧顽强的品质。
6.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永远让人感到亲切和慈祥;具有仁心雄魄,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哲理;表现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甜美;展现出对生命的抗争精神。(意近即可)
7.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4分)
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却怕天太空寂,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它的爱是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或身处逆境,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精神无比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