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人教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jiàn
yì
jiàn
jī
shú
窥
寝
谤
比得上
确实
认为
没有谁
所受的蒙蔽
当面指责
常常,不时
间或、偶然
满一年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讽刺,讥讽
长,句中指身高
修理
次日,第二天
今天的下一天
偏爱
自私
土地方圆
某一区域
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左边和右边
指责
用针或尖的东西穿入
指责讥刺
诽谤,嘲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室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解析】A.说,叫作,称作;B.相信/实情;C.比得上/像;D.拜见/看见。
A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侍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语段(一)在结构章法上呈现出独特的“三叠式”结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3分)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又含有“三问”“三答”“三思”;“进谏”的过程中含有“三比”的过程;“赏谏”的过程,着重写了“三赏”“三变”。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使得文章的结构章法别致精美,彰显出整齐对称之美。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4分)
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的方法,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参考译文】(二)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共10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②也。不然,章赐死③。”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④也;不听,又爱⑤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章赐死:即“赐章死”。④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⑤爱:吝惜,舍不得。
偏爱
使……听到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7.语段(一)中邹忌是如何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个结论的?(2分)
邹忌从妻、妾、客皆因私心称赞他“美于徐公”,然后将齐威王的处境和自己进行比较,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由此得出齐威王深受蒙蔽的结论。
8.语段(一)(二)中两个国君接受劝谏的过程有何不同?说明了怎样的道理?(4分)
语段(一)中齐威王一开始就能够听从劝谏,并制定奖励措施保证从谏如流。语段(二)中齐景公在臣子以死相劝后,虽认识到错误但顾及自己的颜面,最终在听了晏子的话后才改正。说明了当政者应从谏如流,不可因私废公的道理。
【参考译文】(二)齐景公好酒贪杯,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就赐我死。”之后晏子朝见,景公说:“弦章劝谏我说:‘希望国君停止饮酒。不然就赐弦章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晏子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处死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