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2.台 阶 讲练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2.台 阶 讲练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15:15: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
12.台 阶
kǎn
xián
zào

kāi
zāo
shǎnɡ
chá



yīn
yìn
蹿火
窜改
C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台阶》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台阶》的作者是李森祥,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的父亲与台阶的故事。
C.“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中的“嘎叽”是叹词。
【解析】D.句中的“嘎叽”是拟声词,不是叹词。
D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关键组成部分,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__①__?在日前举行的“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__②__。为此,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删去“重要”或“关键”。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意对即可)
D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宽敞  烦燥  微不足道  若有所失
B. 耀眼  兴奋  一起一伏  言外之义
C. 厚道  醒悟  大庭广众  风吹雨淋
D. 撬动  响午  低眉顺眼  自言自语
【解析】A.燥—躁;B.义—意;D.响—晌。
C
3.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共10分)
(1)为了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3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
示例一:我更喜欢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示例二:我更喜欢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右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4分)
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父亲的背影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 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 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作者:章中林。)
4.本文围绕父亲的背影,写了哪几件事?(4分)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第①段从内容上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它起着点题、启下、和结尾前后照应、统率全篇的作用。
6.请从描写、修辞或炼字方面任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此句既是细节描写,又在描写中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位因年龄,因劳作而变得奇瘦无比的父亲描摹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夸张、比喻的运用,又让人为这样平凡辛劳的“父辈”感到辛酸,作者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也力透纸背,令人唏嘘。
7.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中“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和第⑧段中“这还是父亲吗?”两处质疑,说明作者更崇拜年轻时的父亲,对现在的父亲失望。这种说法对吗?父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不对。“我”对现在父亲的背影“质疑”,不是作者的失望,是作者通过“质疑”侧面写父亲的变化之大,岁月的无情。父亲其实就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扛着家庭,背负艰辛的劳作,承担着家庭重任,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勤劳一生,爱家一生,为子女为家庭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