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5.黄河颂
pò
wǎn
bǔ
zī
xiān
pī
巅
浊
澜
qū
qǔ
pínɡ
bǐnɡ
障碍
层峦叠嶂
幛子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解析】B.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C.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A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三门峡市牢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了多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
B.为治理黄河,国家环保局已经采取了在黄河两岸植树种草。
C.“十四五”期间,河南将继续做好治水管水兴水工作,加快推进河南水利现代化建设。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措施”。
B
5.填入下面语段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型歌舞《多彩中原》巡演活动拉开序幕,河南大地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俗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D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解析】B.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B
7.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4分)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条理清楚,章法严谨。
先是近镜头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8.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2分)
指黄河众多的支流。
9.诗人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解析】A.哺育(bǔ);B.澎湃(pài);D.滋长(zī)。
C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祥子把车拉到一个__①__静的地方,细细端__②__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__③__了。
A.①辟 ②祥 ③谅 B.①僻 ②祥 ③晾
C.①辟 ②详 ③晾 D.①僻 ②详 ③谅
D
3.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然后写出你探究的结果。(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 2020年9月12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会议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的战略机遇,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交流学习贯彻成果,完善工作思路举措,更加有力地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见效。
材料三 漫画《都是污染惹的祸》
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本来面目;
②抓住机遇,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③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温州中考改编)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一、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二、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更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
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Q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细数珠峰高程测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
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国产设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重力测量“上天”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注】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来源:5月14日新华网,有删改)
4.依据时间曲线,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66年至今,我国历次珠峰测绘、科考都测得峰顶冰雪厚度。
B.与历次测量相比,2020珠峰重测运用了更多的国产高科技设备。
C.2020年我国首次运用雪深雷达设备测量珠峰峰顶冰雪高度。
D.在2020珠峰重测中,人工测绘已被现代测量技术取代。
【解析】A项,1966和1968年“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C项,2005年,我国“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D项,因为“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卫星遥感影像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等表明现代测量技术仍不能取代人工测绘。
B
5.“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Q1:材料中的“黑科技”有哪些?
Q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Q3:它们发挥什么作用?
(1)借助上面一组问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黑科技”。(2分)
“黑科技”是指像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能在应用中解决高难度问题的创新设备和先进技术。
(2)这组问题对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样的帮助?结合材料,加以阐述。(4分)
借助问题,我先找到材料中的“黑科技”具体指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然后从“首次应用”“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力测量‘上天’”等内容,明确“黑科技”的特点是设备尖端、技术复杂,而且是创新应用;通过问题,我明白了它们的作用是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精确测定珠峰高度。我通过这组问题一步一步理清思路,最后将三个问题整合起来思考,就可以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6.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学生小越看后产生疑惑: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依据下面四幅图,根据提示写一段话,帮他解惑。(4分)
【提示】大陆漂移、碰撞、挤压。
示例:在很久以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是分离的,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由于大陆漂移,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慢慢靠近,然后发生碰撞。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在碰撞中相互挤压,使板块交界处大幅度向上抬升。在长年累月的挤压之下,过去的汪洋大海就变成了现在的世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