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10.阿长与《山海经》
zēnɡ
suǒ
zhuō
ɡuǎ
jié
sǒnɡ
chuānɡ
zhāi
fěi
絮
惮
悼
shé
zhē
zhé
bó
báo
bò
绘画
市侩
荟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B.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并发现遇到的问题。
C.能否杜绝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素质。
D.看到小学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和伙伴们快乐学习的时光。
D
4.(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__①__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__②__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__③,其实也是阅读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的过程,那种虽平淡却绵长的温暖,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散。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所以 ②也 B.①但是 ②因为
C.①而且 ②又 D.①否则 ②所以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示例: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
B
5.(原创)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伟大”“温柔”“粗拙”“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这几个词都为褒义词。
B.“愚蠢”“卑鄙”“丑陋”“贪生怕死”“损人利已”“见利忘义”这几个词都为贬义词。
C.《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的保姆,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她害死隐鼠之事。
D.旧时江浙一带正月初一有吃福橘的习俗,寓意招福纳吉。
【解析】A.“粗拙”是贬义词。
A
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列问题。
6.阿长问《山海经》,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4分)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表现了“我”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8.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4分)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B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晴朗的周日,你可以抛开烦__①__的事情,回到自然的怀抱,在这难得的闲暇里,放飞自我。在这片美丽的天地里,你可以观赏到天空中悠闲飘浮着的白云,还可以看到拿着竹__②__追赶鸟儿的儿童,还能嗅到美丽的花儿释放出的甜香……烦__③__的心终于可以收获短暂的宁静。
A.①琐 ②杆 ③燥 B.①锁 ②竿 ③躁
C.①琐 ②竿 ③躁 D.①锁 ②杆 ③燥
C
3.《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请完成以下题目。(共8分)
(1)《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我”的特点。(不少于三点)(3分)
热爱自然,如百草园的生活;厌倦旧的教育方式(内容、制度等),如三味书屋的生活、怕背《鉴略》等;富有爱心、善良、有正义感,如对长妈妈态度的变化、对隐鼠的同情等。
(2)右边这幅图是这本散文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的插图,图中主人公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在下面的横线处进行续写。(2分)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汲取知识的营养,更可以感悟人生的真谛。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昆虫记》,我们可以透过昆虫世界感悟社会人生;读《朝花夕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长与〈山海经〉
饶舌多事、善良慈爱、关爱孩子
我们可以感受鲁迅对童年的温馨回忆与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我亲爱的奶娘
我的奶娘,我叫她阿妈。童年时光中,她是我最亲近的人。
我妈一直说我是个天生犟种,因为我一生下来就死活不喝她的奶,整整三天,我哭到脸色铁青,喉咙嘶哑,眼见着小命难保。外婆托了街坊邻居四处打听,找来了我的奶娘。一年后我断奶,阿妈本该走人,可是我妈不巧又怀了我妹,而且她生完我妹赶紧地就要上班,阿妈就留下来照顾着我们两姐妹。
我妹罗子从小就吃我妈的奶,吃得面如满月,个头也高,三岁已经高过我两指有余。小时候我们两个打架,我被她压着无力还手,阿妈就会气急败坏地冲过来推搡我妹:“小鬼头,你欺负网子啊!你不晓得她生下来三天没吃着一口奶啊!” 好像我三天没吃奶,就有了横行天下的资本。
在我七岁那一年,阿妈被我家辞退。那个时候,社会舆论对于雇请佣工这样的事情非常敌视。阿妈走后,我和罗子受了不少罪。我妈一向不善家务,猛然间面对两个年幼的女儿,明显地力不从心。
初春,天还很冷,棉袄还不能离身,我妈嫌我们两个身上脏,执意要给我们洗澡。下午才洗了澡,晚饭时我已经高烧四十多度,送到医院,一验血,急性黄疸型肝炎。约莫有一周的时间,我处于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不吃不喝,没有力气睁眼。等我彻底清醒过来时,我已经回到家中,阿妈蓬头垢面坐在我的床边,两眼布满血丝,一见我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我网子没事啦!”
我看着她,想喊她,张不动嘴。
她两手搓我的身体,从上到下地搓,好像要把一根冰棍搓热乎。她说:“不怕了,不怕了,阿妈回来了。”
出院回家的一段日子,是我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弃的日子。我妈怕肝炎传染给罗子,把我隔离在西厢房。阿妈又一次丢下孩子,自带铺盖和口粮搬到西厢房,拿稻草搭个地铺,寸步不离地照料我。怕我妈因此被贴大字报,她在巷里逢人就称:“我不吃她家一口饭,也不拿一分钱,我不做保姆,就是可怜那孩子!啧啧,生下来三天都没吃着一口奶……”
她用我的羸弱来博取社会同情,取得一个合法身份,在我家进进出出:买来乌鱼给我煨汤;把河虾一只只剥仁剁碎,做成小馄饨喂进我嘴巴;下乡买农民家的粳米煮粥……
一个月之后,隔离期结束,我摇摇晃晃地走出西厢房。生病之前天气还冷,病好之后已到暮春,老树新绿,桃花夭夭,空气中飘浮着新鲜好闻的青草味,明晃晃的阳光猛烈地射进我的眼睛,那种幸福的冲击强烈无比。顷刻间,我头晕眼花,栽倒在地。
阿妈正在晾衣服,回头见我软在地上,一边惊呼:“网子网子!”一边三步两步奔过来,扶我起身,拍我的胸口,又掰胳膊揉腿,检查我有没有摔着碰着。我轻轻喊她一声:“阿妈!”她一下子搂紧我,把她的脸颊贴在我脸上,鼻塞哽咽:“乖乖啊,总算活过来啦,阎王爷放你还魂啦。”
嗯,我“还魂”了,从阎王爷手里挣脱回来了。自那以后,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不强壮,可是一直健康,孩子出生,父母老病,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我都能够从从容容应付过去。我想,是阿妈把她的坚强和乐观通过乳汁输送给了我,才让我面对人生无惧无虑。
很多年过去了。阿妈她老人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去世,留在世上的不过一块小小的墓碑,和坟地上茂密生长的各色野草。可我只要想起她,耳边还仿佛能听到她那句感慨:“三天都没有吃到一口奶啊!”
4.文章选取了“我”和阿妈交往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①阿妈在“我”和妹妹打架时,偏心护着“我”;②“我”生病后,已被辞退的阿妈自带铺盖、口粮,撇下孩子来照顾“我”。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生病之前天气还冷,病好之后已到暮春,老树新绿,桃花夭夭,空气中飘浮着新鲜好闻的青草味,明晃晃的阳光猛烈地射进我的眼睛,那种幸福的冲击强烈无比。
①描写了一幅花红树绿、清新美好、充满生机的暮春景象;②衬托了“我”大病初愈后内心的幸福、喜悦;③也突出了“我”生病时间之久(侧面写出了阿妈照料“我”的时间长) ,突出了阿妈对“我”深沉无私的爱。
6.文章在写阿妈之外,还写了“我妈”,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示例一:写“我妈”不善家务,初春时执意给我们洗澡导致“我”高烧,交代了“我”患病的原因,也与阿妈平时对“我”细致周到的照料形成对比,衬托出阿妈对“我”的关爱无微不至。 示例二:写“我”患病后,“我妈”把“我”隔离,与阿妈不惧传染,自带铺盖、粮食来陪伴“我”、精心照顾“我”形成对比,突出了阿妈的善良无私和对“我”深沉的爱,也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文章开头说阿妈“是我最亲近的人”。
7.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5分)
【例文】我的同桌是一名男同学,为人特别“吝啬”。铅笔用到只剩笔头了还不舍得扔,草稿本总是先用铅笔写一遍,再用圆珠笔写一遍,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但他非常有趣,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他总是想办法把我逗乐。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关心别人,助人为乐。如果同学中谁有困难求助于他,他总是热心帮助,谁忘带什么东西,只要他有,他就会慷慨地借给别人,有时为了帮助他人,不惜自己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