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造型各异的建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造型各异的建筑》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3 12: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本科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
教材 书名: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20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本科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建筑艺术的造型特点,学习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塑造不同造型的新颖建筑作品,体验泥板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完成知识内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丰富、调整、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顺向迁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等探究,了解学习泥板成型的技法和设计制作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与一年级下册《漂亮的童话城堡》一课练习紧密,由以绘画、剪贴等平面造型表现到以泥为材料的立体造型表现;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是城堡,还可以是民居、亭台、阁楼等各种造型风格的中外建筑。在本册中,本课与第2课《环保小屋》、第14课《北京的城楼(一)》、第15课《北京的城楼(2)》同属以建筑内容为表现主题的单元,因此,前面的学习为本课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素材。本课在整套教材中属于泥塑系列的学习课程,在学习方法上,是在前面的泥塑课业徒手捏制法及三年级下册《泥条造型》的泥条盘筑基础上,初次学习泥板成型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是泥塑知识、技能的延续和发展。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非常喜欢泥塑课,他们在低年级已经体验和感受了泥塑的乐趣,并对泥塑的一些基本技法有所认识,如团、揉、搓、捏、压、盘、刻、压印、粘贴等,在方法上也学习了徒手捏制法和泥条盘筑法,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方法进行造型活动。
3.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课件,教师设问,教师示范等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4.教学方式
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5.技术准备: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自制教具:陶泥,陶针、刀具
3. 下载资料:建筑图片、泥塑作品、背景音乐。
学具准备:
陶泥、直尺、铅笔、泥塑工具等。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学习泥板成型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不同建筑的造型特点,会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方法,创造出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作品。
(2)、通过观察、探究、体验、示范等方式,学习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塑造新颖的建筑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态度、情感、精神与价值观:
了解泥板造型建造模型的悠久历史,感受用泥板塑造建筑物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方法塑造一组建筑作品。
3.教学难点:
建筑造型新颖、美观。
四、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
老师这里有几张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通过欣赏中外建筑,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它们的造型都一样吗?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
学生欣赏中外建筑图片。
宁静、厚重
造型各不相同
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及带给人们的不同美感。
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建筑一般都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那它们可以概括成哪些形体?
3、了解泥板成型建筑的历史文化
在我国东汉时期,盛行用泥板塑造房屋的建造模型,至今有1900年了,这件作品制作精良、装饰讲究,体现了当时建筑技艺的高超。
4、欣赏教师范作,了解泥板成型法。
(1)这些都是老师用陶泥制作的造型各异的建筑,它们都用到了一种技法“泥板成型法”。
(2)教师介绍泥板成型法
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用泥板成型的技法来创作造型各异的建筑。
5、学生尝试围出各种立体造型
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将泥板围成一个立体造型。
你都用了哪些方法?
6、教师示范引领,掌握泥板制作方法。教师现场演示:
(1)看看老师可以围成哪些立体造型。
这是一块泥板,我用陶针切出三个一样的三角形泥板,一拼接,看、像不像一个金字塔型的棱锥体。我在切出一个圆形,用陶针向圆的中心挖出一个扇形,将剩余的泥板挖出,将泥板两端一折,看,这是一个圆锥体。我还可以切出四个正方形的泥板,一围,变成了正方体,我在用一块泥板,将它弯,把它放在正方体上,就成了一个小房子。我还可将圆住与圆锥相结合,在圆锥上贴上瓦片,圆柱体上挖一个小口,看,这是什么?圆形的房子,
(2)根据建筑特点,把多个单一造型用泥浆粘贴组成一组建筑,怎样排列组合更美观、合理?
图(1) 图(2)
(3)装饰手法:添加、挖刻、镶嵌的装饰手法。可以使用工具箱的水彩笔盖、牙刷、等方式装饰。
建筑一般由顶部、窗户、墙体、门、楼梯、台阶等组成。
可以概括成圆柱体、立方体、锥形等。
学生对照图片认真倾听。
学生欣赏《绿釉陶楼》,学生认真倾听其文化背景。
学生欣赏教师作品。
学生接触新概念——泥板成型法,并认真倾听和理解。
学生认真观察制作方法,把泥板制作成大小不同的平面或立体造型。运用折、卷、挖等方法。
圆形的房子
图(2)组合更美观。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大小、高矮、遮挡、粗细的组合方式使建筑更美观。
采用添加、挖刻、镶嵌等装饰手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欣赏《绿釉陶楼》,使学生感受泥板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直观感受泥板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明确制作步骤,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三、艺术实践 1、艺术实践
内容:小组合作选定建筑主题,设计一组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作品。
要求:
(1)构思新颖
(2)造型独特
(3)装饰精美
2、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筑高矮、大小、前后、遮挡等组合变化关系及巧妙构思。) 学生展示、欣赏作品。
学生自评与互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泥板造型的乐趣。
四、作品展示讲评 举办陶艺展览会,请同学们把小组制作的作品进行展出。
1、小组的主题是什么?
2、在制作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方法?
3、用了怎样的装饰?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拓展
课件欣赏用泥板成型技法创作的其他内容作品。
教师总结:
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泥板成型技法巧妙地创作出更丰富的陶艺作品,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同时,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学生欣赏
学生认真倾听。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通过展览的方式观摩作品,采用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的方式评价作品,说出自己的制作想法,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品及学生制作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展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评 价 点:(1)建筑的组合、装饰方法单调、不美观。
(2)是否恰当地运用泥板成型技法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七、板书设计 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

泥 板 成 型 高矮
折、卷、挖 大小
遮挡
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