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 向日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 向日葵》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3 12: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向日葵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特别指出: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表现活动。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生生、学生与课本的互动与对话。重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培养、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思维发展,将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融于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突显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习惯为本、知识为基的培育目标。
(二)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是西方心理学、哲学的一个流派。课堂教学中主要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尊直观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选题背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纵看教材,色彩知识(图表分析):
年级
课题
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色彩滴染》
《生活中的装饰布》
三原色和三间色
冷色
四年级上册
《快快乐乐扭秧歌》
暖色
四年级下册
《向日葵》
《画水果》
同类色和邻近色
色相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画门神》
《色彩明度练习》
对比色
色彩明度
六年级上册
《色彩纯度练习》
色彩纯度
通过图表所看,学生在四年级下半学期之前应该掌握的色彩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冷色,暖色。
本课中学生需要掌握:了解同类色、邻近色的色彩知识,向大师凡高学习运用深浅变化的同类色或邻近色知识表现不同姿态的向日葵的方法,抒发内心感受,画出自己喜欢向日葵的样子。并学会用简单美术术语分析美术作品,理解作者如何运用造型及色彩的生动变化来表达情感。
本课与之前所学第十课《画家凡·高》同属一个知识单元。为此次课做了很好的引导,让学生深刻凡高处理画面色彩、画面安排和画面笔触的独特性,了解画家的内心感受。
本课对向日葵姿态的理解与表现,又为第十二课《我们身边的植物》用生动的线绘画植物的形态特征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与第十三课《画水果》同属一个色彩课程。
本课在教材中共有两个页面,以黄色为主色调,烘托了本课的色彩学校氛围,加强了学生对向日葵这种植物带给我们明亮、阳光、热情等的感受。第22页主要展示了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加以文字说明,介绍了画家使用的笔触,以及借助向日葵为原型,利用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色彩知识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写照,对光明、幸福的渴望。同类色和邻近色的知识要点作为本节课一个重点,在第22页中不仅有小知识点,还设有色卡,方便学生区分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23页分别由我爱探究、我能创新、和我会评价三个栏目组成。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与教材中“向日葵画法分析”相结合来学习。问题:你想用什么样的形象和色彩表达向日葵给你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向日葵的喜爱之情和表达欲望。教材中还出现了凡高的另一幅作品以及三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与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设置小组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去主动探究与、思考。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以及造型表现能力。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学生问题,我进行了课前小测验。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向日葵。发现学生的绘画中出现色彩过于单一以及姿态单一这两个普遍的大问题。本节课重点关注此问题。中年级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术作品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教师应巧妙设计评价环节,利用提示词卡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作品。
教学方式::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欣赏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先尝后教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同类色、邻近色(类似色)的相关知识,知道同一色相,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深浅变化的是同类色。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是邻近色。
2.尝试运用深浅变化的同类色和邻近色知识表现不同姿态的向日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向日葵的结构特点。
2.通过自主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大师凡高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表现向日葵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向日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自然之美的情感,提高个性艺术表现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同类色、邻近色相关知识。 2.表现出多种姿态的向日葵 。
教学难点:运用深浅变化的同类色和邻近色知识表现不同姿态的向日葵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 教师及时评价适时鼓掌。教师小结:好震撼,通过你们的展示,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小诗人正站在我面前,希望在今天的美术创作中你们可以化身成为一个个小画家。
小主持上场:今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飞花令-花。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背诵有关花的诗句。
小主持人:你们会背诵的古诗可真多啊。我也要加把劲了,向你们学习。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机动
情景导入 1.课件播放音乐和生活中向日葵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炼板书:色彩 姿态
教师小结:的确向日葵的美感动震撼着我们的视觉与心灵,向日葵的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们。
2.课前大家都完成了一幅向日葵作品:对比生活中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向日葵的美不仅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同样也是画家凡高十分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
3.打开教材,放声朗读《向日葵》作品介绍部分。
教师板书:向日葵
提问:画家凡高是如何理解向日葵并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向日葵的?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凡高心中的向日葵是什么样的?
小结: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与感受都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向日葵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凡高,拿起手中的画笔,一同描绘我们心中的向日葵。 课前三分钟学生: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向日葵图片,请你们欣赏、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追问:你们有什么感受?
通过欣赏观察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向日葵的色彩大多都是黄色的。向日葵的姿态各异。
生:我与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我十分喜欢向日葵。
比较生活中向日葵图片与自己绘画作品有何不同。发现自己绘画出现的问题:
1.色彩单一
2.姿态单一
知道凡高十分喜爱向日葵。初步理解凡高是借助对向日葵的描绘,来表达对生活对光明对幸福的渴求。
谈感受。
明确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向日葵的热爱之情。
欣赏不同姿态,不同场景下的向日葵,感受其魅力。
生生之间互动。
前置作业,自己的作品与生活中向日葵做对比欣赏。发现学生真问题,在课上进行针对性解决。
了解到自己与画家对向日葵的欣赏与理解产生了共鸣,但也存在差异。
4
探究方法 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探究,凡高是如何通过色彩、姿态,构图这三方面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向日葵的?
探究色彩
分析凡·高这幅《向日葵》在运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教具:活动的色相环
二、探究姿态
分析凡·高《向日葵》作品中向日葵姿态都一样吗?
教具:硫酸纸
通过勾画花盘外形,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有圆形和椭圆形。正面的向日葵的花盘是圆形的。侧面的是椭圆形的。花盘的朝向变了,向日葵的姿态就改变了。向日葵的花瓣也决定这姿态的变化。
学生通过分析凡高作品发现不同大小形状的花瓣,运用道具拼摆寻找绘画规律:1.大小变化2.疏密变化3.有长有短4.有遮挡关系
三、探究构图
凡·高《向日葵》作品中画面是如何安排的?
教师:通过分析画家凡·高作品,我们知道通过这三方面我们可以把自己心中的向日葵表现的生动。——教师板书 :生动。
四、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表现一幅心中的向日葵。
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刚刚我们是通过色彩、姿态和构图这样的顺序来探究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先做什么?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以两三株向日葵为例进行创作,我们先利用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构图。花瓣的绘画要注意什么?色彩方面我们要利用什么颜色?稍作调整,这样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完成了。
每个人对向日葵的理解与感受都不相同,这是老师心中向日葵的样子,你心中的向日葵是什么样的?可以说一说吗?
探究要求:
1.试着找一找凡·高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请你在色相环中找到所对应的颜色。
2.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色彩规律?凡·高使用了什么样的颜色?
3. 凡·高《向日葵》作品中色彩是如何运用的?
探究要求:
1.你从凡·高作品中发现了哪些向日葵不同的姿态?你看到的向日葵花盘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请你试着画一画。
2.花盘的形状上有什么变化?花盘的形状与姿态有什么关系?姿态的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3.向日葵姿态发生了变化,画面是否生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4.与生活中向日葵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硫酸纸,请你们试着勾画花盘的外形。
2.探究画面安排的方法。你发现了哪些构图方法?
学生观察,学习
回答:先确定构图

观看边回答问题。
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图像识读,读大师作品。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图像识读能力。
发现笔触的使用:长线画花瓣,短线画花瓣。为下面作品创作做铺垫。
通过描绘花盘,知道花盘形状决定花盘的朝向,解决花的姿态问题。
花瓣的变化也决定着姿态的变化。
通过道具拼摆,解决花瓣姿态变化难点。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花盘的大小、安排,解决构图问题。
从凡高心中向日葵到老师心中的向日葵,再到学生自己心中的向日葵。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对向日葵表现的欲望
15
艺术实践 实践要求:
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深浅变化,表现一幅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读实践要求 明确任务 21
展示评价 评价要求:
(1)说一说你表现的向日葵作品哪方面比较突出?
(2)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
(3)你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师评 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能力。
通过自评互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拓展教学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会运用色彩、姿态、构图这三方面来完成向日葵的绘画,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绘画其他的植物。
最后,老师想送一首诗歌给你们,
天空下,
你们是那美丽的向阳花。
追逐着光的足迹,
绽放梦的花瓣。
你选择的是坚韧,
你奋斗的是坚强,
全心全意释放着正能量。
学生聆听 提升情感 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评价量规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考核: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独立完成一幅的自己心中的向日葵作品。
2、观察判断:积极投入创作中,神情专注。
3、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作业分析:每一位学生是否都能运用色彩知识独立完成一幅的自己心中的向日葵作品。
2、观察比较: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画出生动的向日葵作品。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图片,从自然界中的向日葵到艺术家笔下向日葵,深刻感受自然的美感,体验感受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感情。采用先尝后教模式,学生课前尝试后发现问题,学生针对自己所面临的困惑、疑问,解决真问题,达到内容的“实”与形式的“活”的良好统一。学生通过自学教学书上的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研究。课堂资源丰富,选择工具很巧妙。巧用教具,活动色环,活动教具等等。通过教具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课堂中时刻体现着美术核心素养,注重双基的培养。美术与母语语文相结合,拓展环节创作小诗歌,为本课的教学达到一个升华。
以下是学生部分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