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影响(示范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影响(示范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2 18:36:25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影响
例一:旅游地理
黔东南榕江县大利侗寨是一个顺山沟溯溪而建的古村落。村落及四周古木葱葱,溪流淙淙,水质优良,当地“老人护村、古木佑寨”的传统观念和“上游饮水、下游洗衣”的用水方式体现出侗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近年来,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分析该区水质优良的原因。
本课要求:
喀斯特地貌
成因
形态
影响
中国南方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石牙
漏斗
峰林
奉节天坑
武隆汽坑洞——竖井
奉节地缝
金佛山——喀斯特桌山
贵州水城天生桥
喀斯特地貌
地下
地表
石牙
峰林
漏斗
天坑
天生桥
地缝
石钟乳
溶洞
石笋
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例二: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例三: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CO2+H2O+CaCO3
??????????Ca(HCO3)2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例四: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0
4000
8000
12000
16000
40
80
120
天然草坡
土壤深度(m)
CO2体积分数(X10-6)
人工草地
柏树林
无植被耕地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溶解性和透水性
溶蚀力、流动性
C02、气温、降水
co2
相互作用
例五: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石灰岩形成
地壳抬升
化学风化和流水机械作用
瀑布高77.8米,宽101米
插入视频黄果树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例六: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喀斯特地貌区
地形崎岖
石灰岩广布
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土壤贫瘠
植被稀少
黔东南榕江县大利侗寨秘密
插入视频黎平秘密
喀斯特地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交通
农业
生态
喀斯特地貌区
旅游
贵广铁路从贵阳到广州近856公里仅用时4个小时。贵广高铁贵广高铁桥隧比83%;其中贵州段桥隧比92.1%,贵州段造价高达一公里一亿
(1)交通
(2)农业
(3)旅游业
全球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华南喀斯特区的核心部位
兴义万峰林
贵州省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石漠化面积达到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78%。
(4)生态环境
石漠化危害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
植物数量下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化的几率增加
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
旅游资
源丰富
交通: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
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农业:平地少,地表水缺乏,土壤瘠薄。
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植被减少,旱涝灾害等发生频率增加.
喀斯特地貌
不利
有利
3、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交通建设,建设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贵州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
正在建造世界口径最大(500米)、接受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的天坑,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9月完工。
本课总结:
喀斯特地貌
成因
形态
影响
化学作用和流水侵蚀
地表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密布
防治石漠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