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修改润色》(第1课时)课件(4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修改润色》(第1课时)课件(4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18:13:0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 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1.
能从“言”和“意”的角度将文章改对、改通、改好。
2.
养成写作中不断修改润色的好习惯。
3.
提高语言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对作文进行润色修改的常用方法。(重点)
2.能对作文进行恰当的润色和修改,能把作文写得更具体、更生动。(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只觉得写作是自己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从哪里入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修改润色。
二、新知讲解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主要从“意”上做出修改。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的,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恰当推敲,句子使之连贯。
修改作文主要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进行。
(一)修改原则
1.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
作文修改不仅仅要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等细节问题,更要有全局眼光。应先浏览整体,纵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然后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语言的锤炼。
2.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工巧”(生动形象)而堆砌辞藻,乱用诗句。
3.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叙述生动;
议论文要论断准确,论据充分且能有力论证论点;
说明文要真实准确,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
(二)修改技巧
一查观点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通顺。九查字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
(三)修改方法
1.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
2.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
3.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
4.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
三、“言”的修改
1.修改语言。
材料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逞上升趋势。等我们这一代人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使用电脑,就会被视为文盲。可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修改指导:第一句话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逞上升趋势”中的“逞”,应改为“呈”;还有一个是“已不在陌生”中的“在”,应改为“再”。修改语言首先看有没有错别字,再看有没有用词不当的,最后读一读句子有没有重复啰唆的语病。
材料二:“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修改指导:“严烈”
应改为“严格”;“服务”不能拆开用,应改为“为人民多服务几年”。
材料三:“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
修改指导:啰唆重复:可改为“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
材料四: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
修改指导: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删去“使”。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第②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开发、建设等。?
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变成绿洲、
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2.方法小结:首先去看有没有错别字,再去看有没有用词不当,最后看看是否啰唆重复。
四、“意”的修改
(一)“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重点关注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内涵不够深刻等问题。
修改时注意:
1.平常小事,深挖一层,确定主旨。
例:莫怀戚的《散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升华个人情感,站在环保、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立意。
例:茅盾《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相向而行,从反面立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
例:《越来越“浪费”的我》
写自己用生活费、零花钱来做公益活动,表达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注和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同情。
(二)实战演练
1.修改中心。
材料:银杏赞
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
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
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
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并成长。
修改指导:没有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中心,写银杏的句子很少。一共只有8句写到了银杏,其他都与银杏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毫无关系。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关系的材料,应当割舍干净。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也并非都要大写特写,那些离中心比较远的就不能详写。绘树、赞树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应当详写。
2.修改开头结尾。
例如:开头
原稿:
那一段时间,不算是人生的低谷,但是在我看来,一直以来支撑我精神之柱,面临崩塌的危险。
修改稿1: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小风小雨,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的小路,踏上人生的光辉大道。
修改稿2: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风风雨雨,是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踏上坦途。
例如:结尾
原稿:
人,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前方无限光明。
修改稿1: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要相信自己,相信前方艳阳高照!
修改稿2: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丧失信心。正是那句话,带我顺利地穿越青春雨季!
3.修改构思。
材料:池塘美景
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
修改指导: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描述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美”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致,构思不精确。修改时可以把“各种各样”具体化,把树的特征、花的形态写得详细而生动,再给它设置一个月光下的背景,这个池塘周围的景色就一定很美了。
修改范例:
中午,烈日当头照,密密的垂柳遮住强烈的阳光。我有时坐在塘边看书;有时坐到柳树边沉思;有时折下一根柳条做柳哨,吹上一曲“娃娃哭”,有时用柳条编成一个花环,插上五颜六色的野花戴在头上……塘水泛起涟漪,柳枝随着涟漪妩媚地拂动。有些人还会到池塘里游泳,他们像鱼儿一般,在凉爽的塘水里快乐地嬉戏着,享受塘水的爱抚。
【小试牛刀】
诱人的美食
听说,市中心开了家人工智能餐厅,里面有全城最好的机器人厨师秋秋。星期天,我和轩轩满怀期待地去品尝美食。
来到餐厅,这里的景象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迎宾机器人熟练地用普通话和方言热情招呼顾客;点菜机器人以独特的舞蹈方式推荐菜品;送餐机器人自由穿梭于餐桌之间。餐厅人很多,但秩序井然,人们边等餐边欣赏机器人音乐会。
_________________。我们有幸品尝了秋秋的拿手好菜,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2.这篇习作的内容详略不当,请提出修改建议。
明确:第1小题明确要求补写过渡句,是对“言”的考查。因为上文写的是各种机器人服务员为人们提供各式服务,下文写我们品尝机器人秋秋的拿手好菜。所以过渡句就要承上启下,既要提到机器人的服务,又要引出机器人厨师秋秋。所以,答案可以写“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这么周到,机器人厨师的手艺应该也很棒”之类。
第2小题考查内容的详略安排,要求做到言能达意。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首先看文章的标题——“诱人的美食”;再看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是慕“机器人厨师秋秋”的名而去“品尝美食”的,所以文章重点当然要写秋秋制作的食品之“美”和“诱人”。而事实上,本文的重点却在第二段描写的各种机器人提供的服务以及餐厅的秩序上,这就喧宾夺主了。故此,修改建议为:应该详写美食的滋味,略写机器人的服务。
五、习作诊断
心情故事
(1)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
(写此景的目的是什么?打鼾者谁?有点摸不着头脑。)
(2)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疏远。
(谁的感情?什么样的一份感情?这一段和上一段好像一点联系也没有。短文行文更宜紧密。)
(3)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心里微微颤抖,似乎有一阵春风吹过……
(心情变化太突兀,需要一些可借以转换心情的情形来铺垫。)
(4)夜,还是那样深沉;月儿,还是那样圆。
(荡开一笔,写景。景物照应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挺好。)
(5)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结合第四段,此处应该是过渡。但过渡不太清晰,略改一改。)
(6)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是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
(这一段好像就是第四段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具体描写此情此景下人物的活动,才有感染力。)
(7)月光下,我看清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
(这是我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但下雨哪有这样的月光?)
(8)在不知不觉中,母爱的光辉早已将沉默的父爱掩盖了;可谁又知道,父亲也在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关注着我。母爱似水,父爱却似风,是春风,既温柔,又催人奋进……
(类比母爱,歌颂父爱,深化主题。)
◆小结:
其实,本文的语言还是不错的,主题也深化得很好,材料也集中在“夜”的“心情”。问题主要就在于结构不太清晰,衔接不顺畅,导致读起来有点不清不楚。
参考示例:修改一:
【修改原则】尽量忠于原文。
【修改思路】主要是理清结构。结构按首尾呼应,中间倒叙主要事件来处理;倒叙用“心情”引导好过渡,这样结构才明晰。仔细比较原文,你会对“修改”有点体会的。
心情故事
①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只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空。(景物静谧,父亲鼾声“动人”,引出下文温暖回忆。)
②一直以来,母亲的关心似乎笼罩了一切。她每天陪我学习直到熄灯,还不时地递上一杯暖牛奶,在我接过的一瞬间,她还总不忘顺口提醒我早点睡。而父亲,在同样的时刻我听到的只是他的鼾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父亲间的感情渐渐淡漠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疏远。
(几个小细节,简略却丰富,真实动人。)
(荡开一笔,插入母爱“笼罩”,父亲疏远
。)
③虽然天气转凉时,父亲偶尔也会关切地说:“天冷了,多穿件衣服。”但我总是毫不在乎地回答一句“我知道了”,从来也未认真看过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直到那天,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似乎吹过一阵春风,让我的心微微颤抖……(倒叙结构,欲扬先抑:承上段,先抑;重心在下文的“扬”。)(过渡好,有细节,能开启下文。)
④那夜,也是这样深沉,潮湿冰冷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冲向校门,冷冰冰的空气立即从脖子、裤管、袖子等各个角度全方位进攻、包围了我,我感觉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时间,我又冷又怕。(心情落到极点时,“那个人”出现就更动人。)
⑤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那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什么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啊,是父亲!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他依旧岿然张望。父亲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他知道我怕黑……
⑥淡淡的灯光下,我清楚地看到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
(以“微微颤抖”结束倒叙,“心情故事”也结束。)(有外貌、有肖像、有动作、有心理;心理围绕“动人”。)
⑦虽然在不知不觉中,母爱的光辉早已将沉默的父爱掩盖了;可谁又知道,父亲也在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关注着我。母爱似水,父爱却似风——是春风,既温柔,又催人奋进……
(类比母爱,歌颂父爱,深化主题。)(结尾略加变化,呼应开篇两段,形成一个“圆”。)
⑧夜,好静谧,好深沉,只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回荡在夜空。
◆小结:
修改文章,不可能一次面面俱到,否则容易乱。最好是抓住一点,兼顾其余。“修改一”以“理清结构”为主要方向,重新组合已有文字;在“理清结构”的同时,将细节细化些,语言美化些,首尾呼应突出些。如此而已!
修改二:
【修改原则】保留立意、主要材料和感情线索,尽量升格。
【修改思路】主要走“强化细节,跨越式提升层次”的路子。文章结构不清晰的问题在强化细节的同时自然理顺。这种修改方式适合水平高些的同学。
心情故事
①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我坐在书桌前,在书山题海里遨游,母亲递过一杯牛奶:“趁热喝了,早点睡觉。”说完,默默地转身离开,开门的一刹那,门缝里传来父亲此起彼伏的鼾声。母亲天天如此,而父亲呢?不知不觉中,父亲的身影淡出了我的视野,母爱的光辉将我掩盖得严严实实……
(两次“鼾声”中间夹着“一杯牛奶”,对比之下,“我”的疑问也就真实自然。)
②每天回到家,我和母亲总是有说有笑,谈天说地;而当父亲一进门,我们的话题总是戛然而止。此时,父亲总是一脸惊异,满眼失落,我却逃也似的回到书房。不知为什么,我和父亲的感情淡化了,我在疏远他。
③天气转凉了,父亲头也不抬,淡淡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父亲的话就如门外逼人的寒气直穿过我的胸膛,我心里冷飕飕的。
“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带点吃的,下了课……”不等父亲说完,我已破门而出,留下那门在冷气中吱呀作响。(对母亲的“热”与对父亲的“冷”又是一组对比,情感的隔膜从父亲的惊异和我的疏远看得一清二楚。)
(写到这里,里里外外的“冷”已经到了极限——“抑”到了极点。)
④夜,那样深沉,深秋的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冷寂的秋夜让我心生恐惧。自习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冲出校门。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伫立在校门口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作响。我顿觉凉气浸入衣服,穿肌透骨,我快冻僵了。一时间,寒冷害怕袭上心头……(环境带来的冷和怕。)
⑤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是父亲,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我的眼泪来了(远观)。又像小时候一样,父亲来接我了。淡淡的路灯,我恍惚看清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我迎向父亲,父亲看见我,
眼眸中似有一种心疼掠过,他给我披上衣服,系好纽扣,看我坐在后座上,才骑上了车(近看)。我坐在父亲后面,心潮澎湃。啊,父亲,如青松、如翠柏。不,是寒气中的一缕春风才对;是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寒冷与恐惧。我紧紧地搂住了父亲的腰。(由远到近,拉近慢镜头。此刻,感动层次叠加,不再需要有形的语言。)
⑥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瑟瑟的树叶声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
(照应开头,动人动心。)(人景融合,“扬”起“心情”波澜。)
◆小结:比“修改一”更顺畅,处处“心情”,扣题很紧,非常好。但细节添加很多,一般同学可能“就事论事”,想不到这么多细节。比较着原文,多读几遍,体会高层次的修改到底是种什么感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写作:修改润色
第一课时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四单元写作。
导入新课
1.
能从“言”和“意”的角度将文章改对、改通、改好。
2.
养成写作中不断修改润色的好习惯。
3.
提高语言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主要从“意”上做出修改。
新知讲解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的,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恰当推敲,句子使之连贯。
1.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
作文修改不仅仅要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等细节问题,更要有全局眼光。应先浏览整体,纵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然后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语言的锤炼。
一、修改原则
2.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工巧”(生动形象)而堆砌辞藻,乱用诗句。
3.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叙述生动;
议论文要论断准确,论据充分且能有力论证论点;
说明文要真实准确,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
一查观点是否正确。
二、修改技巧
二查中心是否突出。
三查内容是否充实。
四查扣题是否紧密。
五查详略是否得当。
六查结构是否完整。
七查文笔是否简练。
八查句子是否通顺。
九查字词是否确切。
十查标点是否准确。
三、修改方法
1.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
2.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
3.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
4.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
实战演练
读下面语句,指出错误缺点,并进行修改。
1.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逞上升趋势。等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可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言”的修改
2.“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严烈”
应改为“严格”
“服务”不能拆开用,应改为“为人民多服务几年”。
3.“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
啰唆重复:可改为“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
4.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
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删去“使”。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第②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开发、建设等。?
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变成绿洲、
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方法小结
首先
去看有没有错别字
再去
看有没有用词不当
最后
看看是否啰唆重复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重点关注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内涵不够深刻等问题。
“意”的修改
修改时注意:
1.平常小事,深挖一层,确定主旨。
例:莫怀戚的《散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方法指导
2.升华个人情感,站在环保、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立意。
例:茅盾《白杨礼赞》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相向而行,从反面立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
例:《越来越“浪费”的我》
写自己用生活费、零花钱来做公益活动,表达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注和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同情。
银杏赞?
  
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
  
1.修改中心
修改范例:
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
实战演练
    ?
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
  
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
  
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
  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并成长。
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回家的路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并成长。
修改指导:
没有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中心,写银杏的句子很少。一共只有8句写到了银杏,其他都与银杏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毫无关系。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关系的材料,应当割舍干净。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也并非都要大写特写,那些离中心比较远的就不能详写。绘树、赞树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应当详写。
例如:开头
原稿:
那一段时间,不算是人生的低谷,但是在我看来,一直以来支撑我精神之柱,面临崩塌的危险。
修改稿1: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小风小雨,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的小路,踏上人生的光辉大道。
修改稿2: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风风雨雨,是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踏上坦途。
2.修改开头结尾
例如:结尾
原稿:
人,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前方无限光明。
修改稿1: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要相信自己,相信前方艳阳高照!
修改稿2: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丧失信心。正是那句话,带我顺利地穿越青春雨季!
池塘美景
  ?
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
3.修改构思
修改指导:
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描述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美”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致,构思不精确。修改时可以把“各种各样”具体化,把树的特征、花的形态写得详细而生动,再给它设置一个月光下的背景,这个池塘周围的景色就一定很美了。
修改范例:
中午,烈日当头照,密密的垂柳遮住强烈的阳光。我有时坐在塘边看书;有时坐到柳树边沉思;有时折下一根柳条做柳哨,吹上一曲“娃娃哭”,有时用柳条编成一个花环,插上五颜六色的野花戴在头上……塘水泛起涟漪,柳枝随着涟漪妩媚地拂动。有些人还会到池塘里游泳,他们像鱼儿一般,在凉爽的塘水里快乐地嬉戏着,享受塘水的爱抚。
诱人的美食
听说,市中心开了家人工智能餐厅,里面有全城最好的机器人厨师秋秋。星期天,我和轩轩满怀期待地去品尝美食。
来到餐厅,这里的景象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迎宾机器人熟练地用普通话和方言热情招呼顾客;点菜机器人以独特的舞蹈方式推荐菜品;送餐机器人自由穿梭于餐桌之间。餐厅人很多,但秩序井然,人们边等餐边欣赏机器人音乐会。
_________________。我们有幸品尝了秋秋的拿手好菜,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2.这篇习作的内容详略不当,请提出修改建议。
【小试牛刀】
第1小题明确要求补写过渡句,是对“言”的考查。因为上文写的是各种机器人服务员为人们提供各式服务,下文写我们品尝机器人秋秋的拿手好菜。所以过渡句就要承上启下,既要提到机器人的服务,又要引出机器人厨师秋秋。所以,答案可以写“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这么周到,机器人厨师的手艺应该也很棒”之类。
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第2小题考查内容的详略安排,要求做到言能达意。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首先看文章的标题——“诱人的美食”;再看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是慕“机器人厨师秋秋”的名而去“品尝美食”的,所以文章重点当然要写秋秋制作的食品之“美”和“诱人”。而事实上,本文的重点却在第二段描写的各种机器人提供的服务以及餐厅的秩序上,这就喧宾夺主了。故此,修改建议为:应该详写美食的滋味,略写机器人的服务。
2.这篇习作的内容详略不当,请提出修改建议。
(写此景的目的是什么?打鼾者谁?有点摸不着头脑。)
(谁的感情?什么样的一份感情?这一段和上一段好像一点联系也没有。短文行文更宜紧密。)
(2)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
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疏远。
.
.
.
.
心情故事
(1)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
习作诊断
(3)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心里微微颤抖,似乎有一阵春风吹过……
(心情变化太突兀,需要一些可借以转换心情的情形来铺垫。)
(4)夜,还是那样深沉;月儿,还是那样圆。
(5)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荡开一笔,写景。景物照应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挺好。)
(结合第四段,此处应该是过渡。但过渡不太清晰,略改一改。)
(6)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是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
(这一段好像就是第四段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具体描写此情此景下人物的活动,才有感染力。)
(7)月光下,我看清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
(这是我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但下雨哪有这样的月光?)
(8)在不知不觉中,母爱的光辉早已将沉默的父爱掩盖了;可谁又知道,父亲也在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关注着我。母爱似水,父爱却似风,是春风,既温柔,又催人奋进……
(类比母爱,歌颂父爱,深化主题。)
◆小结:
其实,本文的语言还是不错的,主题也深化得很好,材料也集中在“夜”的“心情”。问题主要就在于结构不太清晰,衔接不顺畅,导致读起来有点不清不楚。
尽量忠于原文。
主要是理清结构。结构按首尾呼应,中间倒叙主要事件来处理;倒叙用“心情”引导好过渡,这样结构才明晰。仔细比较原文,你会对“修改”有点体会的。
参考示例:
修改一:
【修改原则】
【修改思路】
①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只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空。
②一直以来,母亲的关心似乎笼罩了一切。她每天陪我学习直到熄灯,还不时地递上一杯暖牛奶,在我接过的一瞬间,她还总不忘顺口提醒我早点睡。而父亲,在同样的时刻我听到的只是他的鼾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父亲间的感情渐渐淡漠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疏远。
心情故事
(景物静谧,父亲鼾声“动人”,引出下文温暖回忆。)
(几个小细节,简略却丰富,真实动人。)
(荡开一笔,插入母爱“笼罩”,父亲疏远
。)
③虽然天气转凉时,父亲偶尔也会关切地说:“天冷了,多穿件衣服。”但我总是毫不在乎地回答一句“我知道了”,从来也未认真看过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直到那天,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似乎吹过一阵春风,让我的心微微颤抖……
(倒叙结构,欲扬先抑:承上段,先抑;重心在下文的“扬”。)
.
.
.
.
.
.
.
.
.
.
.
.
(过渡好,有细节,能开启下文。)
④那夜,也是这样深沉,潮湿冰冷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冲向校门,冷冰冰的空气立即从脖子、裤管、袖子等各个角度全方位进攻、包围了我,我感觉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时间,我又冷又怕。
.
.
(心情落到极点时,“那个人”出现就更动人。)
⑤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那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什么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啊,是父亲!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他依旧岿然张望。父亲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他知道我怕黑……
⑥淡淡的灯光下,我清楚地看到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
(以“微微颤抖”结束倒叙,“心情故事”也结束。)
(有外貌、有肖像、有动作、有心理;心理围绕“动人”。)
⑦虽然在不知不觉中,母爱的光辉早已将沉默的父爱掩盖了;可谁又知道,父亲也在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关注着我。母爱似水,父爱却似风——是春风,既温柔,又催人奋进……
(类比母爱,歌颂父爱,深化主题。)
(结尾略加变化,呼应开篇两段,形成一个“圆”。)
⑧夜,好静谧,好深沉,只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回荡在夜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文章,不可能一次面面俱到,否则容易乱。最好是抓住一点,兼顾其余。“修改一”以“理清结构”为主要方向,重新组合已有文字;在“理清结构”的同时,将细节细化些,语言美化些,首尾呼应突出些。如此而已!
◆小结:
保留立意、主要材料和感情线索,尽量升格。
主要走“强化细节,跨越式提升层次”的路子。文章结构不清晰的问题在强化细节的同时自然理顺。这种修改方式适合水平高些的同学。
修改二:
【修改原则】
【修改思路】
①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我坐在书桌前,在书山题海里遨游,母亲递过一杯牛奶:“趁热喝了,早点睡觉。”说完,默默地转身离开,开门的一刹那,门缝里传来父亲此起彼伏的鼾声。母亲天天如此,而父亲呢?不知不觉中,父亲的身影淡出了我的视野,母爱的光辉将我掩盖得严严实实……
心情故事
________________
(两次“鼾声”中间夹着“一杯牛奶”,对比之下,“我”的疑问也就真实自然。)
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回到家,我和母亲总是有说有笑,谈天说地;而当父亲一进门,我们的话题总是戛然而止。此时,父亲总是一脸惊异,满眼失落,我却逃也似的回到书房。不知为什么,我和父亲的感情淡化了,我在疏远他。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天气转凉了,父亲头也不抬,淡淡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父亲的话就如门外逼人的寒气直穿过我的胸膛,我心里冷飕飕的。
“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带点吃的,下了课……”不等父亲说完,我已破门而出,留下那门在冷气中吱呀作响。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对母亲的“热”与对父亲的“冷”又是一组对比,情感的隔膜从父亲的惊异和我的疏远看得一清二楚。)
(写到这里,里里外外的“冷”已经到了极限——“抑”到了极点。)
 ④夜,那样深沉,深秋的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冷寂的秋夜让我心生恐惧。自习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冲出校门。外面黑黝黝的一片,那几棵伫立在校门口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作响。我顿觉凉气浸入衣服,穿肌透骨,我快冻僵了。一时间,寒冷害怕袭上心头……
(环境带来的冷和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是父亲,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我的眼泪来了
。又像小时候一样,父亲来接我了。淡淡的路灯,我恍惚看清了父亲的脸: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我的心微微颤抖。我迎向父亲,父亲看见我,
(远观)
眼眸中似有一种心疼掠过,他给我披上衣服,系好纽扣,看我坐在后座上,才骑上了车
。我坐在父亲后面,心潮澎湃。啊,父亲,如青松、如翠柏。不,是寒气中的一缕春风才对;是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寒冷与恐惧。我紧紧地搂住了父亲的腰。
(近看)
(由远到近,拉近慢镜头。此刻,感动层次叠加,不再需要有形的语言。)
⑥夜,很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那瑟瑟的树叶声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
(照应开头,动人动心。)
(人景融合,“扬”起“心情”波澜。)
◆小结:
比“修改一”更顺畅,处处“心情”,扣题很紧,非常好。但细节添加很多,一般同学可能“就事论事”,想不到这么多细节。比较着原文,多读几遍,体会高层次的修改到底是种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