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修改润色》(第2课时)课件(2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修改润色》(第2课时)课件(2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18:27:4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
修改润色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见教材P89),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习作要求:
文题一要求修改润色一篇习作。写作时要先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润色的重点;其次要注意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润色文章,动笔时要反复斟酌推敲,以便点石成金。
修改润色:
寻人启事
①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解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②“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之人的姓名。”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紧接着写出性别。”女。大家刷刷写下。)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③“然后就是年龄”。(“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是多少,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④“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同学们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外貌特征呢?脸上好像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她胳膊上到底有没有疤呢?在不确定中,我只能胡编乱造了几个特征赶忙写上去。)
⑤“下面很重要的一点——穿着。(老师接着说:“此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穿着。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这时,我突然想到
,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
)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想到这,我内心满是愧疚。

⑥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回到家,我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只见她稍作思考,便迅速又具体地写好了。)(妈妈很爱我们,总是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什么呢?)
【修改小贴士】
1.修改文章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长处与不足。保留长处,修改不足。
2.修改文章时,注意句式的变化,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修改文章时,去掉“最前面”、“然后”、“再然后”、“下面”等口语化地表述,语言会更加典雅通顺。
4.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修改时要增加细节,细致描写,不吝笔墨。
5.修改结尾时,适时添加议论,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习作要求:
文题二是修改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反复朗读,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作出修订。修改之后要和原作比较,说明修改理由。
习作诊断
学生原文:等
(1)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等待也许是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等待也许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读来拗口)
(2)等待如箭,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常的故事。(这个比喻需推敲)闲时的夜晚,我无数次想起母亲等待的背影,(确定是背影吗?)那月光下微微驼了背的身影,是等待归家的孩子。(这是什么时间的事?应该是第三段的小时候以后的事吧?)
(3)记得小时候,母亲在学校门口等待的情景:她的目光不断地向嘈嘈杂杂的人群里观望,
(病句,需推敲)焦急却有耐心,当我终于与其目光对视时,她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抓住她的手,将书包恶狠狠的摔进她怀里,(不合情理)蹦蹦跳跳地走在她前头,也不时地注意她匆匆的脚步(这样结束似乎仓促,与后一句衔接生硬。)母亲的等待也在我心里越积越厚重。而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
(4)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渐渐明白,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顺理成章谈不上,但也没有经历太大的风风雨雨,母亲在此期间也一直在等待。(这游离了主题,需修改)
她看着我一天天比她高,看着我拿着奖状回家,看着我逐渐独立,看着我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这些小小的变化让她变得更坚定而幸福的等下去,等待我拥有自己的前途,这种等待(看来前面应该是写母亲的等待的画面。)复杂得在我脑海里已不能分辨,
(有语病,需修改)这记忆的碎片连成了漫长的画卷,这幅画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的灵魂是厚重的母爱。(
理解深刻,新颖,夺人眼球。)
(5)等待一点点渗透,由我到每一个人,我们承载着期望,承载着等待。(这句话表达比较模糊,由自己到别的人,由自己的母亲到天下的母亲,爱的范围扩大,立意深化。不过,需组织好语言,才能明确表达好这个意思。)
◆修改思路:
1.开头由各种各样的等待,引出母亲对我的等待。
2.以“母亲的等待”为线索组材,先描述母亲等待的画面,再解释这种等待的意义或它带给我的感受。
3.各阶段母亲等待的画面各异,我对母亲的态度也不应一成不变。应写出各阶段“等待”的特点,写出“我”情感的变化;最好情节与情感能一波三折。
4.结尾由我及人,将自己母亲的等待推及到天下母亲的等待,立意升华。应锤炼语言,明确表达好这个意思;或可写写母亲的等待给“我”带来的动力,这样也自然些。
5.题目为“等”不很合适;最起码应是“等待”,或具体为“母亲的等待”。这都会使文章感觉上更集中于发力点,习作应朝“集中”努力,切记!
修改润色
母亲的等待
(1)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一种幸福……这世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人在默默地等待着你。
(2)等待如线,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凡的故事。闲时的夜晚,我总会无数次想起母亲等待的身影。
(3)幼儿园,每每放学,我总能在校门口看到母亲。她不断地向嘈杂的人群里张望,焦急却有耐心。当我终于与她目光对视时,她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将书包马虎地塞进她的怀里,自己则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
这时,母亲总是小心招呼:“慢点跑,小心车!”我嘻嘻哈哈,回转身大声喊:“快点追我呀!”母亲加快脚步,追上我,牵着我的小手,任我怎样挣扎,那只手总是不松开,直到我们一起走过了那人来人往的马路。
(4)上了小学,母亲依然每晚等在校门口。月光下,母亲那翘首盼望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每次,我都会赌气走在前面,嘟嘟囔囔地说:“我都这么大了,同学们都笑话我呢。”母亲很失落,走在后面,眼睛却不离不弃注视着远距离的“我”……六年的时光,母亲的等待在我心里越积越重。而后,我才知道,那是一种爱。
(5)升入初中,我独自骑车上学,母亲接我的地点改在了家门口。每次,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家门口张望的母?亲……?走近了,母亲忙伸手推车,我则习惯性地放开车把。“看你回来了,妈就放心了”,母亲总是这样说。两年里,我习惯了母亲这样的等待;两年里,我努力学习,为了母亲。
母亲看着我一丝不苟地学习,看着我拿着奖状回家;看着我一天天比她高,看着我独立……这让她更坚定、幸福地等下去,等待我拥有好前途。
(6)如今,我升入初三,早已习惯了熬夜,母亲也习惯了陪我熬夜,她等我入睡,为我关灯……
(7)种种等待,复杂得使我有些难以分辨,它们连成了漫长的画卷,惹我流泪,却又焕发我学习的激情。我知道:这幅画卷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卷的灵魂是厚重的母爱。
(8)母亲的等待一点点渗透到我的心里;每一天,我都承载着母亲的等待奔向新的开始。(或:母亲的等待一点点渗透到我的心里,渗透到如我一般的每个孩子的心里;每一天,我们都承载着母亲们的等待奔向新的开始。)
◆点评:
初中作文,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扎实地叙事。原文的首尾还是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就在于叙事不扎实,有点“飘”,因而有点乱。这尤其体现在原文表现主题的方式上,似乎是各种事件素材一阵乱战之后,主题有点突然就跳了出来,令人接受这样的“等待”总觉得不太自然。
我们的修改主要方向,就是截取母亲一路上等待的典型画面,按“我”的成长时间叙述成一幅画卷,等读者对这种深情的等待有了感性的认识,最后才揭示主题,这就水到渠成,很好接受了
各种叙事的典型素材,需扎扎实实并有条不紊地组合,才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是我们修改本文要学习的方法。
大家仔细读一读,就明白了。
三、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习作点拨:
首先回顾自己三年来或一年内的写作积累,用简洁的语言对写作的基本情况作一个介绍。接着结合具体几篇作文分析作文中表现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办法。作文可以趁热打铁马上修改,也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了新的创意再修改。要“言”和“意”兼顾,讲究谋篇布局、立意和结构的和谐统一。
佳作展台:
谈谈我的写作
回顾三年来的语文学习,大大小小的作文写过不少。其中,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不好的。那么,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呢?①(①总领全文,言简意赅。)
我认为,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我始终忘不了那一个中秋之夜。非住校生都回家过节了,平日热闹欢腾的校园静悄悄的,我们几个无法回家的住校生待在寝室里。难得有此闲暇,我们天南海北地胡吹神侃,一时间,好不热闹。
不久,一轮圆月爬上窗户,皎洁的月光将我们吸引到了窗前。②(②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先前还兴致勃勃的室友凝视着白玉盘似的明月,一下子沉默下来。我伫立窗前,不由想起了远方的父母,在这阖家团聚的时刻,他们是否也在想我这个在外苦读的女儿?想想往年的中秋,我们总是一家人围坐桌旁,一边赏着圆圆的月亮,一边品尝圆圆的月饼。而此刻……我看着室友们黯然的神情,鼻子酸酸的,一滴热泪,沿着脸颊,缓缓而下……
后来,月考的作文题是《难忘的______》。
看到这一题目时,那天晚上的情景闪电般地在脑海中重现,我文思泉涌,提起笔在纸上唰唰地书写起来。尽管我没有运用很多华丽的词语,但仍然获得了很高的分数。这次写作的成功告诉我: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③(③用生动的故事诠释“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其次,要写好作文,必须精心选材。基于此,在写作时,我总要反复思考这个材料是否新颖。如写题为《我第一次_____》
的作文时,我决不会选择写“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炒菜”等,这些材料虽然真实,但毕竟太陈旧,写来也很难出彩。同时,选材还要注意时代特色,比如同是学校生活,过去和现在就有极大的不同,如果没有平时的留心观察和认真积累,是很难体察其中的差别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写,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不难精选到新颖别致的材料。④(④突出了选材要“新颖别致”,还要注意时代特色,紧扣中心。)
再次,写文章不能啰嗦。有时,为了要凑够老师规定的字数,我常把一件简单明了的事写得很复杂。字数倒是凑够了,文章却乏善可陈,自己都不愿读第二遍,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不佳。⑤(⑤介绍写作成功的原因,由主到次,有详有略。“首……其次……再……”的使用,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作文写得不好,主要原因有两点:⑥(⑥由写作成功的原因过渡到写作失败的原因,过渡醒目。)
第一,体裁不明。八年级第一次练习要求以“学校”为说明对象写说明文,我却写成了游记;第一次写议论文《说“让”》,我却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在讲谦让的故事。以后一定要牢记文体要求,避免犯这样的大忌。
第二,重复旧作。写作练习不免出现重复的题目,例如我们七、八、九年级分别写过作文《读书与成长》《读书之味长》《阅读,真好》,我三篇作文内容基本一样,都写的阅读《小王子》,都写的同样的感悟,作文水平也就原地踏步。以后要克服惰性,挑战自我,力争常写常新。⑦(⑦对写作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很实在,很中肯。)
“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多看,多练,扬我所长,补我所短,我,我们的作文一定都能不断“完善”。⑧(⑧借助名句收束全文,增加了文化底蕴。)
名师总评:
作者认真反思了自己的写作经历,用翔实的事例总结了自己写作的经验与教训,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有启发意义,并且思路清晰,语言简明,值得借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二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见教材P89),根据你的
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写作实践
文题一要求修改润色一篇习作。写作时要先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润色的重点;其次要注意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润色文章,动笔时要反复斟酌推敲,以便点石成金。
习作要求:
寻人启事
①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解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②“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之人的姓名。”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紧接着写出性别。”
女。大家刷刷写下。
修改润色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是多少,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
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
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
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同学们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外貌特征呢?脸上好像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她胳膊上到底有没有疤呢?在不确定中,我只能胡编乱造了几个特征赶忙写上去。
⑤“下面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
……
老师接着说:“此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穿着。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
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这时,我突然想到
,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
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想到这,我内心满是愧疚。
⑥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回到家,我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只见她稍作思考,便迅速又具体地写好了。
妈妈很爱我们,总是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什么呢?
【修改小贴士】
1.修改文章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长处与不足。
保留长处,修改不足。
2.修改文章时,注意句式的变化,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修改文章时,去掉“最前面”、“然后”、“再然后”、
“下面”等口语化地表述,语言会更加典雅通顺。
4.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修改时要增加细节,细致描写,
不吝笔墨。
5.修改结尾时,适时添加议论,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起到
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文题二是修改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反复朗读,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作出修订。修改之后要和原作比较,说明修改理由。
习作要求:
(1)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等待也许是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等待也许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
学生原文:

(读来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诊断
(2)等待如箭,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常的故事。
闲时的夜晚,我无数次想起母亲等待的
背影,
那月光下微微驼了背的身影,是等待归家的孩子。
(这个比喻需推敲)
(确定是背影吗?)
(这是什么时间的事?应该是第三段的小时候以后的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3)记得小时候,母亲在学校门口等待的情景:她的目光不断地向嘈嘈杂杂的人群里观望,
焦急却有耐心,当我终于与其目光对视时,她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抓住她的手,将书包恶狠狠的摔进她怀里,
蹦蹦跳跳地走
(病句,需推敲)
(不合情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在她前头,也不时地注意她匆匆的脚步
母亲的等待也在我心里越积越厚重。而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
(这样结束似乎仓促,与后一句衔接生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渐渐明白,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顺理成章谈不上,但也没有经历太大的风风雨雨,母亲在此期间也一直在等待。
她看着我一天天比她高,看着我拿着奖状回家,看着我逐渐独立,看着我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这些小小的变化让她变得更坚定而
(这游离了主题,需修改)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的等下去,等待我拥有自己的前途,这种等待(看来前面应该是写母亲的等待的画面。)复杂得在我脑海里已不能分辨,
这记忆的碎片连成了漫长的画卷,这幅画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的灵魂是厚重的母爱。
(有语病,需修改)

理解深刻,新颖,夺人眼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5)等待一点点渗透,由我到每一个人,我们承载着期望,承载着等待。
(这句话表达比较模糊,由自己到别的人,由自己的母亲到天下的母亲,爱的范围扩大,立意深化。不过,需组织好语言,才能明确表达好这个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开头由各种各样的等待,引出母亲对我的等待。
2.以“母亲的等待”为线索组材,先描述母亲等待的画面,再解释这种等待的意义或它带给我的感受。
3.各阶段母亲等待的画面各异,我对母亲的态度也不应一成不变。应写出各阶段“等待”的特点,写出“我”情感的变化;最好情节与情感能一波三折。
4.结尾由我及人,将自己母亲的等待推及到天下母亲的等待,立意升华。应锤炼语言,明确表达好这个意思;或可写写母亲的等待给“我”带来的动力,这样也自然些。
5.题目为“等”不很合适;最起码应是“等待”,或具体为“母亲的等待”。这都会使文章感觉上更集中于发力点,习作应朝“集中”努力,切记!
◆修改思路:
(1)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一种幸福……这世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人在默默地等待着你。
(2)等待如线,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凡的故事。闲时的夜晚,我总会无数次想起母亲等待的身影。
(3)幼儿园,每每放学,我总能在校门口看到母亲。她不断地向嘈杂的人群里张望,焦急却有耐心。当我终于与她目光对视时,她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将书包马虎地塞进她的怀里,自己则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
这时,母亲总是小心招呼:“慢点跑,小心车!”我嘻嘻哈哈,回转身大声喊:“快点追我呀!”母亲加快脚步,追上我,牵着我的小手,任我怎样挣扎,那只手总是不松开,直到我们一起走过了那人来人往的马路。
母亲的等待
修改润色
(4)上了小学,母亲依然每晚等在校门口。月光下,母亲那翘首盼望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每次,我都会赌气走在前面,嘟嘟囔囔地说:“我都这么大了,同学们都笑话我呢。”母亲很失落,走在后面,眼睛却不离不弃注视着远距离的“我”……六年的时光,母亲的等待在我心里越积越重。而后,我才知道,那是一种爱。
(5)升入初中,我独自骑车上学,母亲接我的地点改在了家门口。每次,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家门口张望的母?亲……?走近了,母亲忙伸手推车,我则习惯性地放开车把。“看你回来了,妈就放心了”,母亲总是这样说。两年里,我习惯了母亲这样的等待;两年里,我努力学习,为了母亲。
母亲看着我一丝不苟地学习,看着我拿着奖状回家;看着我一天天比她高,看着我独立……这让她更坚定、幸福地等下去,等待我拥有好前途。
(6)如今,我升入初三,早已习惯了熬夜,母亲也习惯了陪我熬夜,她等我入睡,为我关灯……
(7)种种等待,复杂得使我有些难以分辨,它们连成了漫长的画卷,惹我流泪,却又焕发我学习的激情。我知道:这幅画卷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卷的灵魂是厚重的母爱。
(8)母亲的等待一点点渗透到我的心里;每一天,我都承载着母亲的等待奔向新的开始。(或:母亲的等待一点点渗透到我的心里,渗透到如我一般的每个孩子的心里;每一天,我们都承载着母亲们的等待奔向新的开始。)
初中作文,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扎实地叙事。原文的首尾还是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就在于叙事不扎实,有点“飘”,因而有点乱。这尤其体现在原文表现主题的方式上,似乎是各种事件素材一阵乱战之后,主题有点突然就跳了出来,令人接受这样的“等待”总觉得不太自然。
我们的修改主要方向,就是截取母亲一路上等待的典型画面,按“我”的成长时间叙述成一幅画卷,等读者对这种深情的等待有了感性的认识,最后才揭示主题,这就水到渠成,很好接受了
各种叙事的典型素材,需扎扎实实并有条不紊地组合,才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是我们修改本文要学习的方法。
大家仔细读一读,就明白了。
◆点评:
三、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习作点拨:
首先回顾自己三年来或一年内的写作积累,用简洁的语言对写作的基本情况作一个介绍。接着结合具体几篇作文分析作文中表现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办法。作文可以趁热打铁马上修改,也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了新的创意再修改。要“言”和“意”兼顾,讲究谋篇布局、立意和结构的和谐统一。
佳作展台
谈谈我的写作
回顾三年来的语文学习,大大小小的作文写过不少。其中,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不好的。那么,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呢?①
我认为,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我始终忘不了那一个中秋之夜。非住校生都回家过节了,平日热闹欢腾的校园静悄悄的,我们几个无法回家的住校生待在寝室里。难得有此闲暇,我们天南海北地胡吹神侃,一时间,好不热闹。
不久,一轮圆月爬上窗户,皎洁的月光将我们吸引到了窗前。②先前还兴致勃勃的室友凝视着白玉盘似的明月,一下子沉默下来。我伫立窗前,不由想起了远方的父母,在这阖家团聚的时刻,他们是否也在想我这个在外苦读的女儿?想想往年的中
名师点评
①总领全文,言简意赅。
②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秋,我们总是一家人围坐桌旁,一边赏着圆圆的月亮,一边品尝圆圆的月饼。而此刻……我看着室友们黯然的神情,鼻子酸酸的,一滴热泪,沿着脸颊,缓缓而下……
后来,月考的作文题是《难忘的______》。
看到这一题目时,那天晚上的情景闪电般地在脑海中重现,我文思泉涌,提起笔在纸上唰唰地书写起来。尽管我没有运用很多华丽的词语,但仍然获得了很高的分数。这次写作的成功告诉我: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③
其次,要写好作文,必须精心选材。基于此,在写作时,我总要反复思考这个材料是否新颖。如写题为《我第一次_____》
的作文时,我决不会选择写“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炒菜”等,这些材料虽然真实,但毕竟太陈旧,写来也很难出彩。同时,选材
③用生动的故事诠释“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还要注意时代特色,比如同是学校生活,过去和现在就有极大的不同,如果没有平时的留心观察和认真积累,是很难体察其中的差别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写,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不难精选到新颖别致的材料。④
再次,写文章不能啰嗦。有时,为了要凑够老师规定的字数,我常把一件简单明了的事写得很复杂。字数倒是凑够了,文章却乏善可陈,自己都不愿读第二遍,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不佳。⑤
作文写得不好,主要原因有两点:⑥
第一,体裁不明。八年级第一次练习要求以“学校”为说明对象写说明文,我却写成了游记;第一次写议论文《说“让”》,我却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在讲谦让的故事。以后一定要牢记文体要求,避免犯这样的大忌。
④突出了选材要“新颖别致”,还要注意时代特色,紧扣中心。
⑤介绍写作成功的原因,由主到次,有详有略。“首……其次……再……”的使用,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⑥由写作成功的原因过渡到写作失败的原因,过渡醒目。
第二,重复旧作。写作练习不免出现重复的题目,例如我们七、八、九年级分别写过作文《读书与成长》《读书之味长》《阅读,真好》,我三篇作文内容基本一样,都写的阅读《小王子》,都写的同样的感悟,作文水平也就原地踏步。以后要克服惰性,挑战自我,力争常写常新。⑦
“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多看,多练,扬我所长,补我所短,我,我们的作文一定都能不断“完善”。⑧
⑦对写作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很实在,很中肯。
⑧借助名句收束全文,增加了文化底蕴。
名师总评:
作者认真反思了自己的写作经历,用翔实的事例总结了自己写作的经验与教训,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有启发意义,并且思路清晰,语言简明,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