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2 17: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者:
都 城:
杨坚
长安
581年
隋朝统一全国的
时间:
意义:
589年
课文第2页
隋文帝的统治
(课文第2页)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改革的措施
(课文第2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改革的作用
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那么人间的“银河”是什么?
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
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我国主要河流的走向都是自西向东,而从南到北交通很不便利,陆路交通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主观原因: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洛阳
涿郡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余杭
(北京)
(杭州)
一个中心
概括运河概况
二个端点
三百万人
四段运河
五大水系
六年时间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可以欣赏到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等18个城市的风光。
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
京杭大运河途经哪些省市?
今天我们沿大运河可以欣赏到哪些城市的风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历史价值)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大运河?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大运河
弊:隋炀帝为修大运河,大量征发民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利: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隋朝制度的创新及意义
①科举制(课文第3页)
②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读材料思考问题
根据材料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
(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读材料思考问题
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读材料思考问题
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
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隋朝的科举制度
⑤殿试
②院试
③乡试
④会试
①县试、府试
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头名解元)
贡士(头名会元))
进士
头名状元
次名榜眼
三名探花
读材料思考问题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隋灭亡的原因
课文第4页
①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②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炀帝暴政的后果
隋灭亡时间
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1.两朝都由分裂走向统一
秦:在战国七雄斗争后统一。
隋:在南北朝对峙后统一。
2.两朝都加强中央集权
秦: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
隋: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科举制。
3.两朝都有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秦:修万里长城。
隋:修大运河。
4.两朝都实行暴政
秦:租税多,徭役多,刑法残暴。
隋:滥用民力,三次进攻高丽。
5.两朝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
秦:灭亡,刘邦建西汉,定都长安。
隋:灭亡,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6.两朝的存在时间都很短
秦:朝存在15年。
隋:朝存在17年。
7.两朝都为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秦: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发展。
隋: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发展。
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比较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
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沟通了东西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国内水路交通;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
隋朝的桥梁建筑技术: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