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光明与温暖的那一刻。这个可怜、孤苦的小女孩,激起了读者发自内心的同情。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和学习都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之中,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走到一百多年前,去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得借用视频和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的同情心,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及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朗读鉴赏法
学法:读中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学生在课前对安徒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时出示了对安徒生的简介,并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我们过年时欢乐的场景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学生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
(二)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接下来,我让学生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朗读,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班里的氛围是哀伤、凄凉的。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对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用心悟读,激发共鸣。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用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老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学生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乐朗读,学生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学生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新课改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整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差异性,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为实现这一目的,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选择你感兴趣的写一写:
A、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B、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懂得: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样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说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穷苦生活)
火炉—冷
烤鹅—饿
擦火柴(渴望幸福) 圣诞树—没欢乐
奶奶—没幸福
飞走
人死去(悲惨结局)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巧妙妥帖,这样既抓住了课文的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我的板书就努力体现这些。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