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30 19: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用优美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正确情感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小兴安岭春、夏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我采取的教法有:
情境教学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
学法:
读中感悟、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情境激趣,欣赏美
1、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迷人画卷,把学生引入到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作为地处中原的我们,很少有机会去领略小兴安岭的神奇和秀丽,而这段视频则可以带领我们走进小兴安岭,走进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2、欣赏完迷人的画卷,听看课文视频朗读,在欣赏视频朗读之前,出示下列提示:课文写了小兴安岭哪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物最美?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现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画面,与声情并茂的视频朗读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将学生的心融入到美景美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提炼出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及文章的结构,也为下面教学环节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的语言文字,与课文进行对话,把握文章的主旨。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按“帮——扶——放”的线索安排各段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学习“春天”一段,我首先选取了几幅优美的图片:生机勃勃的小兴安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特定的情境,由此产生了学生与多媒体的对话,联系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小兴安岭美景的热爱,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言是他们阅读的载体,这时可以巧妙地将他们引入与课文的更深入的对话:课文是怎样描述这样的美景的呢?孩子们在自己有滋不味地个性化的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比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同学们通过交流对话,互教互学,吸取他人意见,丰富自己的见识。
学完春天一段后,为了逐步积累、形成能力,学习夏天一段时则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给出了“读一读”、“划一划”、“找一找”的学习提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仅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更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学习了春、夏两段,秋、冬两季的学习就比较简单了,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出示以下表格:
季节 描写的景物 优美的句子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秋天
冬天
学生自学、反馈、小结段意再指名朗读,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再想象出图中没有画出的景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图片展示了小兴安岭秋天层林尽染的美景以及累累的硕果,冬天的冰雪晶莹、粉妆玉砌,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而这些环节的进行,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第三步、感情朗读,感悟美
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课文的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用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因为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学生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而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找句子,品读句子、体会美感等教学环节,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四步、拓展延伸,创造美
新课改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整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差异性,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为实现这一目的,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
2.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美景,“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一定会妙笔生花。
七、说板书:
春  生机勃勃
             夏  花木繁茂  花园
秋 果实累累  宝库
冬  雪花纷飞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巧妙妥帖,这样既抓住了课文的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我的板书就努力体现这些。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