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崔敏
一、2011年中考化学考试情况反馈
(一)试题的整体评价
*
1. 试题遵循了《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的内容、比例、题量、难易程度等指标与《陕西省2011年初中学业毕业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基本一致。
2.试题体现了教育评价的新理念,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查,同时也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落实。
3.突出对初中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整卷有主轴,试题有主线,纵横交错,考点形成网络。
*
4.突出能力考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潜能;重视考查获取与处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内容的考查,体现“STS”的教育思想。
7.在呈现形式上, 注重背景内容的取材和立意,情景新颖、图文相配、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从生活、生产、和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对学生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对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
(二)试卷的量化分析情况
*
1.从Ⅰ、Ⅱ卷得分统计看,试题的难易梯度设计符合由易到难,比较合理。
2.从各市的成绩统计看,整卷的总难度基本在0.65左右,达到了命题时预估难度。
3.从考试结果看,基本上反映了我省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水平。
4.从分数段正态分布图看,得高分的人数比例较大,说明试题中难题的比例较低或难题的难度不够。
*
西安市
*
*
(三)对试题的意见和建议
(1)试题追求知识点覆盖全面,贴近教材。因此容量有些大,有知识乱拼凑的痕迹。
(2)实验题的设置上新颖度不够。
(3)个别题目的问题设置还可以更加准确。
二、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题的难度分布约为4︰3︰2︰1
总体难度控制在0.65
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
(一)继续以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现实生活为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
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二) 继续加强对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
(三)继续加强对化学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查,体现能力立意
例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例2:联合国第63届大会确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其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学好化学的方法很多。如:
(1)分类方法。下面是对单质、化合物的分类。请用恰当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写:
*
(2)对比方法。下图是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通过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3)“学科思想”方法。
①“结构 性质 用途”的思想。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结构决定了氧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氧气能与C、Mg 、CH4等物质反应,从而决定了氧气可用作 。
②“具体→抽象”的思想。通过对盐酸、硫酸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酸类物质的共性。酸共同的化学性质有 (只写两点)。
*
决定
决定
*
例3:分析、归纳、总结、运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1)小明把与数字“三”有关的部分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其中错误的是_ _ (填字母序号)。
A.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三种”有机合成材料是: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B.水污染主要来自 “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C.一般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酸、碱、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同时具备“三条”:生成物有水、气体和沉淀
*
(2)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连线表示能相互反应)。
a.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
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
b.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c.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
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d.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e.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盐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四)突出对学科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
1.考查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科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装置、坐标曲线、图表的观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思维能力及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
3.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例: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 种,单质有 种。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例: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1 实验2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2012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
(五)继续设置开放性试题,加强对信息处理与迁移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继续注重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和综合性,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几点建议
*
(一)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传授知识,改变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要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弄清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
⑴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构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要我学”。
*
⑵独立性
独立性是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的依赖性相比,则具体表现为“我能学”。
⑶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学习方式本质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⑷体验性
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去体验,学习才能进入生命领域;只有有了体验,知识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也可以扩展到感情、身心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
⑸问题性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一个学生若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
一案三单教学模式——《分子与原子》导读单
一、知识回顾
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请举例说明。
二、新知探究
1.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概念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4讨论: ①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②分析氢气与氯气反应中分子和原子变化的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5.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一案三单教学模式——原子的构成导读单
教师给出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
1.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等)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符号、单位、计算等)
我生成的问题:
小组讨论生成的问题:
比赛:找出表4-2中的规律并小组展示
*
学生展示的问题:
1.原子体积很小,那么它的密度是否也很小呢?
2.所有原子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吗?
3.电子在原子核外运转,它们怎样运动?多个电子时是否会发生碰撞?
4.为什么氢原子的中子数为零?
5. 大多数相对原子质量都是整数,为什么氯是35.5,铜是63.5,不是整数。
6.原子是不是已发现的最新粒子?
7.为什么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
元素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学生总结的规律:
1.在原子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4.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6.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7.有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
*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倾听着、赏识者、开发者、组织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协调者。
课堂上教师的“导”,要充分体现在“指导”、“引导”、乃至“共同学生、共同探讨”上来。
*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
(二)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细节的观察、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的能力
*
关注教材上所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仪器装置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
关注教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利用趣味小实验和化学小魔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显现的实验与探究的素材。
*
我们强调教学中要扭转“讲实验的做法”,因为这种现象与课改精神相违背,剥夺了学生动手的权利,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应付学生的中考,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广大化学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走出用多媒体代替动手实验这个误区,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动手,独立思考,不断探索,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试题。
祝各位圣诞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