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昆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昆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3 09: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2日9:00-11:30】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武王灭商后,循夏商惯例,分封了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和商纣之子武庚。周公东征之后,大行分封,“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学者称之为“周初大分封”。“周初大分封”
A.有利于集权体制的形成B.继承武王分封的基本原则
C.促进周天子权势的上升D.体现了部落向国家的过渡
25.西汉前期,“齐人”“鲁人”“楚人”仍是常用的籍贯地域表述。后来就渐渐被冠以郡国的籍贯表
述取代了。这一变化说明
A.郡国并行制被废除B.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步加强
C.民众地域观念增强D.中枢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26.南宋史学家王称著有《东都事略》一书,其绍熙年间的刻本目录后有牌记标明:“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出版繁荣B.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C.史学著作流行D.形成明确的版权意识
27.汉代“千里不贩籴”,粮食并非长途贩运的商品。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经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商品粮基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商品生产的区域化分工
C.粮食的商品化生产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传播
28.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
A.集股筹资赢得社会各界响应B.洋务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洋务民用企业具有示范效应
29.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
C.已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政党
3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使兴办实业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C.促进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31.下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国民经济基本恢复D.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
32.法学家梅因认为:“如果我们只计算那些肯定归属于斯多葛学派教条的法律条文数目来衡量斯多葛派对于罗马法发生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作者意在
A.说明罗马法条文的价值不大B.阐明罗马法精神的超时代性
C.强调逻各斯平等精神的价值D.叙述希腊罗马文化的连续性
33.法兰西共和八年(1799年12月),拿破仑向国民介绍共和八年新宪法时宣布:“大革命是按发动革命时的那些原则确定的,现在革命结束了。”这一宣布事实上
A.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B.说明革命平等原则被背叛
C.体现了人民对和平的期望D.根除了帝制复辟的可能性
34.“它们所发出来的不是一种震荡发光的音综合体,而是神经质的、爱抚人感官的声音,这些和声的变化,即使是最平凡的旋律,一个音符都不改变也能显得很有趣。”这段描述最符合下面哪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
35.到1952年,以“欧洲一体化”为目标的马歇尔计划逐步完成,各国以“分肥”的方式完成使命,
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英、法、意、西德受援最多。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有利于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B.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
C.为建立美元体系提供了条件D.客观上推动华约组织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
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与早前相比,斯特拉斯堡(法国城市)16世纪前段所生产的各类书籍,有着明显的
消长。此时的宗教书籍仍占极大宗,且实际印制数量很可能多过15世纪,只是随着书籍总产量的提升,其在总数当中所占比例显著下滑,倒是愈来愈多的古典著述赓续付梓,令人印象深刻。据统计,15世纪时,超过五成的印刷书属宗教类,而古代经典成书者不到一成。1500至1520年间,拉丁或希腊文古籍、当代人文主义者的作品,占印刷总数的33%,与宗教相关的书刊竟降为27%.在巴黎,演变的步伐较慢,但持续着。
——引自(法)费弗尔《印刷书的诞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同期中法两国印刷业的异同。(11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印刷业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于不同时期的历史,学者为凸显时代特征,往往会贴上不同的“标签”,如英国史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所著“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
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请考生在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魏初期,刑罚较重而忽视对民众的教化。孝文帝登基后,通过亲自断刑等深入了解
法制建设的缺陷,于执政期间多次创制和修改法律。他创立“留存养亲制”,对于犯罪的人,家中如有年长的父母而又无人照顾,则可返家尽孝。逐步缩小“缘坐刑”对亲朋的牵连范围,又在很多情况下用流刑代替死刑。他首创婚律,规定北魏权贵的通婚对象可以是汉族名门。孝文帝深知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于是修改相关条例以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他要求执法人员要有仁爱之心、公正执法;在执法判刑中坚决引入监督机制,促进法律量刑的公平性。孝文帝还主张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不仅亲身遵守法律,甚至太子也因触法被处以重刑。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成为我国古代法制改革的典范。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意义。(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后,美国对日本的海军扩张和在华优势地位极为不满,对日态度开始转变。
在1921年11月12日开始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坚持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力的比例为5:5:3,
即美、英、日三国主力舰的数量为22艘、18艘、10艘,吨位为604 450吨、500 650吨、299 700吨,签订军备限制协定后的十年内不得再增造舰只。日本提出对美比率不能低于70%,但被否决,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美国提案。在对华问题上,美国重新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主义,而日本仍欲把山东问题视为“不可变更之事项”,试图保住胶东半岛。在美英的斡旋下,经过多轮极为艰难的交涉,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共28条,中国勉强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在山东仍然保留了若干权益。美日外交几番博弈,使东亚国际政治格局逆转。
——摘编自陈太勇《一战后国际新秩序重建时期日本外交战略的转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外交博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美日外交博弈的结果和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吕坤(1536-1618年),河南归德府宁陵县人,治政治学颇有贤名。当时随着社会风气
的物质化趋向逐渐浓厚,他开始注意到,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面临着冲击。吕坤认可宋明理学家对于儒学道统的传承,但批判明朝后期穿凿造作的理学末流。他重视“体”“用”结合,更强调事功的重要性,在治政生涯中坚持践行之。吕坤任官期间,将推行教化看做治政的第一要事,认为乡甲制是施行教化的最佳选择。他创设并推行的“乡甲约”,特点在于官府严格掌控实施情况,使乡约的自治性几乎消失。吕坤重点关注的另一问题是吏治的积弊,他对官吏职责的设想,最突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各安其分”。吕坤的构想在实施中遇到困难,但在清代中后期以来相似的社会变局与理学经世思潮下,其经世之名高扬。
——摘编自冯雅颂《吕坤经世致用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坤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吕坤的历史贡献。(7分)
昆明一中2021届高三联考第六期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24.C【解析】此题考查分封制。比较武王分封与周公东征之后的分封对象可知,“周初大分封”强化了周天子与各封国的关系,有利于周天子权势的上升。
25.B【解析】此题考查西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籍贯表述从封国名称到郡国的变化,反映的是王国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6.A【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刻板,避免他人“覆板”,侧面反映了当时商业出版的繁荣。
27.B【解析】此题考查明清社会经济的繁荣。由于明清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使得粮食供给依赖外地,推动粮食成为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28.D【解析】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由于民用企业利润的吸引,诱导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具有示范效应。
29.A【解析】此题考查中共党史。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不明确的,当时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阶级之一。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30.A【解析】根据时间判断,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他选项无关。
31.B【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军费开支的增加,当时是巩固人民政权时期,出于追歼国民党残余和武装土匪及抗美援朝的需要。
32.C【解析】斯多葛学派逻各斯精神的内涵是理性面前、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33.A【解析】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段是1789—1799年。
34.D【解析】题干描述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法国音乐家德彪西是近现代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
35.B【解析】战后欧洲经济萧条,马歇尔计划满足了战后西欧经济重建的需求。
41.【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戏曲小说及市民文化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影响。(8分)
(2)异:中:戏曲小说居多;儒家经典书籍印制稳定。法:宗教书籍逐步减少;古典书籍、人文主义作品增多。同:都突出了个体和新兴阶层的价值观念。(11分)
(3)印刷业兴盛为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能;但社会转型的成功是政治、技术与信仰系统等历史合力的结果。(6分)
42.【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
书名:《理性的时代:17—18世纪》
论证:17世纪,作为科学革命集大成者的牛顿,通过实验和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家通过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总之,17—18世纪的欧洲人,借助理性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并试图借助理性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45.【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特点:礼法结合;最高统治者参与制定并躬身实践;法律内容广泛;强调公平性;注重立法、执法和监督的结合;汉化明显。(8分)
(2)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推动北魏政权的汉化进程;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对后世法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7分)
46.【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原因:国际局势的变化;美日国力的提升;国家利益的冲突。(6分)
(2)结果:日本被迫妥协,美国确立优势,美日关系恶化。(3分)影响:短期内有利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安全;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6分)
47.【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心学影响扩大;吏治腐败;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8分)
(2)贡献:批判空谈心性,强调经世致用;创设乡甲约,强化基层管理;倡导以各安其分来解决吏治积弊。(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