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3 09:57:04

文档简介

西宁市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测试卷
高二历史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
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
B.战乱导致社会倒退
C.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
D.统一已成时代要求
2.先秦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一
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表明先秦诸子的主张
A.基本体现了专制思想
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C.蕴涵着国家统一思想
D.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3.汉初的政论家陆贾在《新语》中写道:“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
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其旨在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希望君主无为而治
C.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D.引导统治者施德政
4.南宋儒生宋伯仁爱梅、种梅,长期观察、记录梅花的各种形态,并绘成了梅谱。他以扇形梅花
联想到儒家教化天下.并赋诗说明。这反映了宋伯仁
A.重视科学理论的探究
B.坚持独特的求理方式
C.践行了格物致知主张
D.认为“宇宙便是吾心”
5.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
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
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
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重视商业发展
B.具有民本思想
C.提倡轻徭薄赋
D.批判君主专制
7.明儒讲学之所,书院外,还有针对大众寺观祠宇的定期集会。著名学者钱德洪、陈时芳、王歌
等集会开讲,听众动辄上千,樵夫、陶匠、农工商贾无不听讲。材料反映出明代
A.儒学教育得以普及
B.儒学义利观已改变
C.程朱理学成为主流
D.儒学已走向世俗化
8.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
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还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
时期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9.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
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这一
记载说明
A.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B.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识
C.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D.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败
10.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
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情之疾,可以浑庸鄙
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
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维护专制的主要工具
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D.以宣传儒家道德为目的
11.康有为在《三月廿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指出:西方“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
设议院以通下情皆与儒家经义相合,故致其强大;而清朝的经济、教育及政治制度皆与儒家经
义相反,専致其弱。康有为上述论述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传统儒家思想
B.推动民众觉醒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减少变革阻力
12.1902
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
家思想等公德;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
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B.建立民主政体
C.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D.改造国民思想
13.颜炳罡评价某一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
爱、平等、自由、人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这一事件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C.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推翮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14.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
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强调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15.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工业、运输业和地质勘探等行业约需技术人员
30
万,而当
时仅有技术人员
14.8
万,缺额
15
万。基于此,国家
A.发展工科院校
B.恢复全国高考
C.普及义务教育
D.开展扫盲运动
16.苏格拉底对陪审团说:“我试图说服你们每个人不要更多考虑实际利益,而要更多地关心心灵
的安宁和道德的完善,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其他公众利益。”苏格拉底的言论体现雅典
A.追求功利主义过甚
B.法制建设很不健全
C.民主政治被人操纵
D.人文思想广泛传播
17.达?芬奇的著名作品《最后的晚餐》,両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
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意旨在
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B.体现现实主义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揭示人文主义的主题
18.宗教改革的领袖加尔文提出,神职人员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产生,即使是教会的首脑,也要服
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借鉴了启蒙思想家的一些理念
C.目的是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
D.旨在打破天主教皇的至高权威
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
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导致启蒙运动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提出了民主制度构想
D.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
20.《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遭到欧陆学者的质疑,经历了
1740
年法国科学院的实测和
1759
年哈雷彗星回归观测等科学活动,牛顿学说最终成为欧陆学术的核心。由此可见,
A.社会价值观念遭到颠覆
B.学术观念转变是个缓慢过程
C.欧陆学者放弃学术分歧
D.科学评判标准受国家的影响
21.19
世纪初期,某一流派更敏感地体察和感受到了代表着“无限”的理想与表征着“有限”的
现实的冲突。这一流派的文学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
22.柴可夫斯基经常运用俄罗斯古典民歌中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形式,对作品的情感意蕴进行强化,
还将民间热烈奔放的舞曲节奏融入钢琴曲中。可见,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A.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B.对世界音乐产生深远影响
C.开启了交响乐的先河
D.表达了对沙皇统治的不满
23.1999
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相继诞生;
2012
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2018
年的“双
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
承载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这说明
A.中国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新趋势
B.互联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24.1994
年的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对历史影像资料的改动和删减,将阿甘这个角色加入到真实
事件的纪录片画面中,呈现了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社会运动的历史。这体现了影视艺术
A.成为政治宣传手段
B.对构建历史记忆的作用
C.丰富民众日常生活
D.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
二、材料分析题(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魏晋以来,佛道两教在哲理及人精神安顿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社会影响力广泛,儒
学面临严重挑战。唐末五代,政权更迭,割据势力混战,违背儒家伦常的行为层出不穷。宋朝的建
立,重新确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但传统的儒家纲常礼教并未得到相应的恢复。于是,宋统
治者倡导尊儒读经。而当时儒学沉溺于训诂考据,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对儒家经典加
以重新阐释,理学孕育而生。
——摘编自许总《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等
材料二
在理学的建构过程中,理学家通过讲学、著述等方式向朝廷宣传理学,积极参与各
项事务。南宋后,朱熹的《四书》被列为官学的指定教材,并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答案。此外,宋
代理学家大力创办非官学的书院,编写蒙学读物和普及教材,在乡里讲学、授徒和道德示范。
——摘编自朱汉民《理学、<四书>学与儒家文明》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产生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发展的特点并加以评价。(1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让宗教生活日常化,人们作为个体去面对上
帝,不必再过教会,对上帝的信任和对《圣经》的遵守成为宗教徒的个人世俗事务,确立了禁欲主
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原则。在
I
业革命时期,西方把个人抬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认为每个人在体
力和智力上都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导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
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19
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得到进一
步发展,特别是在美国,
通过立法等形式不断强化个人主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
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在封建社会,重视国家公共权力,重集权,重义务。至
20
世纪
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
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
30
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
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
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
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演变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主义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6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2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
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
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
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中
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
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
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
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
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
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
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
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
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
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诚信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4
分)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测试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D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B
A
A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A
D
B
二、材料阅读
25.(共16分)
(1)儒学受到佛道两教的挑战;传统的儒家纲常礼教遭到破坏;统治者维护大一统的需
要;儒学自身的局限。(6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特点:理学发展手段多样化(借助多种途径传播理学);政治化(理学发展与政治相结合);世俗化(注重在民间传播理学)。(6分)
评价:稳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规范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但也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禁锢了人性。(4分)
26.(共20分)
(1)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突破教会束缚,个人主义原则得到确立;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倡导个人主义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由;19世纪以来,通过立法等形式保护个人主义。(每点2分,共6分)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民主政治的确立、完善与发展。(每点2分,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影响: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的自信。(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3)认识: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国家主义应当关注个人主义,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国家实现独立和富强,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才能真正实现。(2分)
27.(16分)
(1)主要思想:以诚信为国本、人本;言行一致是基本行为准则;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3分)
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徳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3分)
(2)“文化因子”:古希腊的公民道德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基督教的救赎道德和宗教改革家的信仰学说;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精神。(3分)
特点:蕴含着法律精神;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3分)
(3)启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推动诚信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