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4)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 晏殊《浣溪沙》)
(6)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品读古代先贤的诗文,我们能从中读出他们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读《捕蛇者说》,你能从“ ▲ ”品出柳宗元对百姓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统治政策的不满。
(8)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外国时经常引用诗句表达爱国之情。例如,他在跟留学生座谈时感慨“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这是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9)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渗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 ▲ , ▲ ”的塞外风光;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2、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5分)
今年,物价快速上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价问题作为八大民生问题之首,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通胀压力”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成为网络热词蹿红。前些日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此话一出,网络上顿时板砖与tuo( )沫齐飞,因为老百姓不爱听。
(1)、 ①“姜你军”中的“军”字,最后一笔的笔画是( )(1分)
A、横 B、竖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tuó( )沫 蹿( ) 红
(2)、请说说划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2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2分)
A、溱潼会船的高潮在上午九时,湖面湖岸人山人海,千支竹篙,掀起溱湖水的轩然大波,千支鼓槌,敲出惊心动魄的声浪。
B、人民商场重新开业后,由于商品种类齐全,各种档次都有,顾客仍像过去一样络绎不绝。
C、周老师一心为学生着想,常常饿着肚子辅导学生,她的丰功伟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扬。
D、小王总是心直口快,可是他的牢骚却让我们内心顿生异曲同工之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B.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C.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D. 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4分)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 ▲ ▲
6.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选自《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5分)
在以后的日子里,国王经常召见我,有一天,我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他对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鄙视,与他超人的智慧不太相称。人不是躯体大头脑就聪明,相反,在动物世界中,蜜蜂、蚂蚁的勤劳、技能和名声都远远超过了一些大动物。国王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听着听着,渐渐开始对我产生了好感。他要我尽可能详实地说说英国政府的情况,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他效仿的。
(1)文段中的国王是 ▲ 国的国王。(1分)
(2)请你回忆一下,在后文中,国王在“我”向他介绍英国政府的一些情况后是如何比喻“我”的同胞的?请你再据此推断一下,作者写“我”在这个国家里的经历的用意是什么。(4分)
▲ ▲ ▲
7、综合性学习(7分)
近日来,盐都区各学校掀起了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的热潮,旨在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达标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的人文环境和卫生环境。作为学校一员的你也积极参与了其中,请阅读下列题目并作答。
(1)学校团委为了配合达标学校的创建,号召学生争做文明人,想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出谋划策。(2分)
活动一:“文明在你我身边”征文比赛
活动二: ▲
活动三: ▲
(2)文明行为深入于细节中,但有些同学很不注意一些场地的文明行为,请你在下列场地中选择一个,写一句宣传标语,倡导同学们的文明行为。(2分)
餐厅里 楼道里 垃圾箱旁
▲ ▲
(3)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向专家验收组介绍我校的风采,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少于40字。(3分)
▲ ▲
▲ ▲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7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 4 分)
▲ ▲
9 .请自选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 分)
▲ ▲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6题。(共16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那两组?( ) (2分)
A、醉能同其乐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颓然乎其间者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E、溪深而鱼肥
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 ▲
1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 ▲
1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之心”分别表述出来。(3分)
▲ ▲
▲ ▲
[乙]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完成14—16题。(共7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 ▲ ) (2)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室 无 贿 赂, 案 无 留 牍。
▲ ▲
1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7.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 ▲
18.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 ▲
19.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 ▲
20.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作者也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的变化或类似的情感。(不少于80字)(5分)
▲ ▲
▲ ▲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1~24题。(17分)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2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概括作答。(3分)
答: ▲ ▲
2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作答。(3分)
答: ▲ ▲
2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答: ▲ ▲
2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答: ▲ ▲
三、写 作(60分)
25、让 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1) 蒌蒿满地芦芽短(2)往者不可谏(3)窈窕淑女(4)老骥伏枥(5)似曾相识燕归来(6)落霞与孤鹜齐飞(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8)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9))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答案不唯一) (每空l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5分)①B(1分)②cuān 唾 (2分) 2、通过“逗你玩、算你狠、将你军、凭什么、唐高宗、梅超风”等词语的谐音,含蓄、诙谐地表达豆子、大蒜、姜、苹果、糖、煤等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语言生动活泼,非常容易让大众接受、认可和喜爱。(2分,每小点1分)) 3、B (2分)4、A (2分)5、(1)①美国人注重孩子的吃相,规矩;中国人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吃什么、有没有吃饱) ②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中国人对孩子不放心,什么都管,因而造成对大人的依赖性。 (两点全答到可得4分;只答到其中的一点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1)大人国(1分)(2)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种。(2分)(答案关键词:“毒虫”,1分)作者以此表达对英国统治阶级腐朽政治的讽刺。(2分)(意对即可)7、(1)、① “懂礼仪亮言行”主题班会 ②出一期文明学生从我做起的板报 ③“文明学生从我做起”主题演讲赛等(2分,各1分)(2)①讲究秩序,文明就餐②轻声礼让,素质尽显③爱护校园环境,爱护自己形象(2分,任选1点作答)(3)没有统一答案,根据内容酌情给分。(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4分,各2分)9.示例: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离愁无法摆脱。(3分)
(二)10、A E (2分) 11、游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2分)12、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分)13、(3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取信于民,施行仁政;《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亭记》:与民同乐。14. 或:有人。 去:离开 (2分) 15.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财物,桌子上没有积压的公文。(2分) 16. 一定要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一点一分。(3分)如:“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说明郑板桥清正廉明;“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说明他平易近人;“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说明他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以画竹,兰为长”说明他绘画技艺高超。
(三)17、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评分说明:只写“每次与经典相遇”1分,“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2分,共3分)18、与下文中写今天孩子们的幼稚率薄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的观点;从讲述自己读书的经历入手,给人亲切感,便于说理。(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1点得2分,两点共3分)19.(1)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2)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0.示例1:永远忘不了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当我读到她睡觉时摆出的“大”字的睡姿时,不禁暗笑她的粗俗。但读到长妈妈特意为少年鲁迅买到《山海经》时,再回想那个“大”字的睡姿,她的粗俗在我脑海中变成了淳朴和率真。 示例2:走进唐僧的情感世界,我的情感也随之如波澜般起伏。当我读到他三次被白骨精的化身迷惑,驱赶悟空时,内心充满气愤。而读到他为深受苦役折磨的众和尚落泪、为小孩子被当作药引落泪时,又被他善良仁厚的性格深深感动。取经成功,不仅靠坚韧的毅力,还要靠悲天悯人的情怀。(评分说明:选择得1分,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或类似的情感”理解语句2分,语言表达2分,共5分)
(四)21.(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22.(5分) (1)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1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3分);意思相近即可)
23.(4分)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24.(5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看法:(2分)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