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3 09: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贡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一言论出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孔子的这种地位最早可能出现在
A.春秋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北宋时期
3.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释道三教合一 ②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佛教兴盛一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理学家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此进行批驳的观点应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格物致知 D.心贼难破
5.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 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C.理学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D.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妇女走出了家庭
6.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7.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热心考据之学,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更重视“经世致用”。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科举考试被废除???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C.学者更关注时势 ????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改变
8.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下列书画最能体现意境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10.观察右图,该题词的作者一生中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主要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反清斗争
③颁布“五权”宪法
④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这种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下列属于孙中山“创获”的是
A.民族独立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权分立原则
1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A.革命摇篮井冈山 B.遵义会议旧址 C.革命圣地延安 D.西柏坡
14.“新中国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民主义思想
15.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西方人转变观念是因为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C.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16.“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下列言论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直接与上帝对话 B.知识即美德 C.存天理,灭人欲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7.“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智者运动
18.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指的是:
A.电力 B.资产阶级改革 C.垄断组织 D.煤炭
19.ABCD四位同学分别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按顺序列出了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火车 轮船 短波通信
B 蒸汽机 电车 电子计算机
C 电动机 电影 海底电缆
D 飞机 有线电话 计算机网络
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分)史料、史论、史观是学习历史必备素材与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料】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 
材料二 【史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史论】(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2分) 从这一观点出发来评价材料三李贽的观点。(4分)
材料四 【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概述材料四的主要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历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8分)
22.(20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揖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摘自《商君书》
(1)据材料一提炼其主要观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加以简要评价。(5分)
材料二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怎样理解材料中“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BCBBC 6—10:DCBBA 11—15:BBCCB 16—20:DBADC
材料题:
21.
(1) 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6分,任意三点即满分)
(2) 思想:大一统思想(2分)
   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4分)
(3)史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或用近代化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2分)?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2分);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2分)
22.
(1)主要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1分)
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2分)
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2分)
(2)特点:人数众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任答三点,3分)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任三点6分)
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任答三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