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综合阅读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1.基础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
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顺
序
1.顺叙:①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②以事情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
3.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作补充,对人物作介绍
表
达方式
记叙: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形象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议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①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②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其感情
记叙语言
生动形象 朴实简洁 幽默风趣等
记叙线索
以人:人的活动、见闻感受、感情;以物;以事。
作用
结构
内容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与题目相照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中间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升华主旨等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有两种:①浅层含义:字面意义(与文章的情节相关)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有六种:①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透露情感主旨,点明主题,统领全文;
③表明写作对象;
④关联主要情节;
⑤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写作文时如果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作文内容往往侧重于比喻含义的书写。
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2)拟人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答题格式: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3)排比
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排比作用: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4)夸张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夸张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答题格式:突出了+事物的+特性,(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等)表现了---
(5)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 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
设问作用: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反问
反问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4.人物描写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即使是梦境也是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①交代作品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⑤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步骤:1、先概括,即划线句描写了……的环境
2、从以上5个作用里选(一般需要选2个以上)
3、考虑结构方面作用(铺垫、对比、衬托、照应……)
6.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形式:修辞→描写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有色彩的词语)
内容:内容概括 →人物形象、心理、情感→ 主旨
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富有诗情画意,留有余地、意犹未尽等
(二)记叙文阅读要点(指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点)
1.重视标题,思考标题是否是线索,概括的时候紧扣标题,思考标题和主要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
2.边读边概括要点,如六要素,人物形象,文章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
4.理解关键词句,了解关键段落作用。
5.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6.关注记叙顺序和人称。
例题解析
高贵的施舍
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⑵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⑶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⑷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⑸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⑹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⑺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⑻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ju了一躬,就上路了。
⑼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⑽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⑾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⑿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⒀母亲摸摸我的头说:“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⒁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⒂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⒃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⒄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⒅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⒆“为什么?”
⒇“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21)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22)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看拼音写汉字: jū了一躬 ( ) (2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乞丐的 和 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13节,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高贵”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4分)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本文有删改)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第②段画“ ”的句子描写的就是女孩的眼睛,从中可以看出女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2.第③段说“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 “汪着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女孩两次让人“意外”,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次“意外”。(8分)
第一次“意外”,大家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意外”,大家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16分)
寻石记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 (迸射、放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A
⑦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B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1.第④段划线处应选的一个恰当地词语是 (2分)
2.根据⑥⑦段内容完成下表(8分)
地点
询问对象
不能采石理由
后果
河岸
②
石头底下藏了龙
④
①
赤脚医生
③
山神痛苦
3.“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把它放回原处,应放在A处还是B处?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这句话很有语言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高中的老师都是苏州城名校的名师。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②她第一次上课,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她问:“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阐释这个问题。期间,天开始下雨,她转头向着窗外,说:“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一天里的雨 是不一样的, , ,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④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人的脑袋都转向了窗口。我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⑤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⑥有一天她讲作文。她说:“我们班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了,一头冲出教室。我来到学校附近的大河边上,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一边骂:“丑八怪!”
⑦晚上,我来到她的宿舍门口,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门,微笑着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我进去,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在她的桌子上。她说:“你看,先不说内容,就看字——前两本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再看看最后一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⑧“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写春天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人们夸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⑨她最后说道:“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⑩离开她的宿舍,我发现那晚的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文学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节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一天里的雨 是不一样的, , ,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2.下列对第⑨段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才气”指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各种形容词描写春天的写作才能。
B.“害人”意思是其他人对作者才气的夸奖害他写字越来越张扬。
C.这位语文老师认为“我”的写作态度越来越浮躁是因为骄傲的结果。
D.这位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作者:不要看重“才”,应该强调“德”。
3.第?段中的“敬意”呼应开头的“ ”(填写两个字),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作者经历,他的语文老师在两方面对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请分别概括。(5分)
(1) (2)
4.下面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请简述理由。(3分)
A.千条万条银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B.那晚的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
人间情分(张曼娟)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⑤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⑥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⑦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⑧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⑨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⑩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⑾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⑿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往往的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⒀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⒁“我来吧!”
⒂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⒃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⒄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⒅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⒆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⒇每一次照面,如芰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文中共记叙了三件事,请仿照下面的短语指出后两件事各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短语回答)(3分)
(1)复印店女孩感动了我——“善意的温柔”
(2)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感动了我——“ ” (1分)
(3)火车站陌生男子感动了我——“ ” (1分)
这三件事的共同点是 (1分)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第②段划线语句照应的句子是 (1分)
4.第(14)(15)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至少2种),从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阅读第(20)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照面”字典中是“面对面地不期而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这句话突出了在与人的相处中也能体会到人间的美丽与温暖的感觉。
C. 作者用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寄托了希望人们多份微笑、善意与理解的愿望。
D. 为他人和社会尽绵薄之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珍贵而美丽的情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3分)
母亲的手
①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②我的母亲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③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nì 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衣衫洗好,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④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⑤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
⑥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⑦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我去厨房沏了茶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②段中的汉字 细nì ( ) (1分)
2.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写了以下几件事:(6分)
(1)母亲为“我”在如此艰难的岁月还剩饭生气,用手楸拧“我”以示惩罚。
(2)
(3)
(4)
(5)母亲的手在玉屏箫上跳动,吹出美妙的曲子。
3. 有人认为第⑤段与③段都是写母亲做家务,内容上重复,建议删去第⑤段,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我”看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为不仅体现了她关爱孩子、吃苦耐劳,还体现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二)父亲的话
①1977年恢复了考试招生制度。二姐恰逢其时,凿壁偷光,勤学苦练,发榜时,分数和录取线仍有一段距离。二脸上蒙上了一层阴云。父亲跑过来,宽慰说:“不要紧,水浸木头烂。明天早上我们到镇上求金校长复读。”二姐听后,转“阴”为喜,重新燃起了希望。新学期伊始,二姐走上了一条艰辛而又带着希望的复读之路。
②春去暑来,二姐再次走进考场。领分数那天,二姐欲言又止,对父亲说,“就怕成绩……我……辜负老师……”父亲说:“不要紧,明天早上我去看看!”?
③那时,公路还未通,父亲只得徒步几十里去陈墓。夏天天气无常,半路上乌云滚滚而来,漆黑得像一个无底深渊,闪电不时掠过天穹,雷声轰鸣,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仿佛碎了一般;一会儿,zhòu yǔ rú mù( )。父亲走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上,爬过两座一尺来宽的“竹夹桥”,摆了三次渡,才赶到陈墓。父亲回来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浑身淋湿,脸上溅着几点泥土。二姐瞧见,内疚了好几天。父亲说:“天热,当作洗个澡,不要紧!”?
④可惜,最终收获的还是落榜。二姐趴在饭桌上呜呜地哭。父亲又过来劝慰:“不要紧,考不上的人有很多。水浸木头烂。这次用不着我们操心了,肯定有复读学校来通知。”
⑤不出所料,二姐接到了淀东中学的复读通知书。父亲决意摇小船去淀东。小船摇过家门口弯弯的小河,进入白蚬湖时,偏南风刮得紧,波涛汹涌,水流湍急,小船顶着逆浪,横着身子,艰难地跋涉。父亲下令道:“挂帆!”二姐立马翻过船舱,在船头部扯起一扇很大的帆。父亲用橹当舵,紧握着。小船在湖面上乘风破浪,船头顶开一排排浪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父亲说:“天无绝人之路,总有顺风时候。”?
⑥二年八月初,蝉鸣燕飞。一天上午九点左右,只听得门外传来喊声:“你家有挂号信。”父亲三步并两步跨出,急忙接过信,信封下端赫然印着“南京大学”几个红字。父亲扬起信封,边跑边喊:“通知书来啦!”一家老少围成一个圈看信。二姐小心翼翼地剪开封口,里面果真是一张带有钢印的录取通知书。此时,二姐脸上绽开了笑花,父亲额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全家三代人汇成欢乐的海洋。
⑦九月初,秋高气爽。父亲送二姐去南京读书。分别时,父亲嘱咐说:“水浸木头烂,学到一技之长胜过金山银山。家里的事,不要紧。”
⑧二姐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禁不住潸然泪下。?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zhòu yǔ rú mù( )
2.第①段中,与第④段画线句“父亲又过来劝慰”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3.在①④⑦段中,父亲都讲了“水浸木头烂”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情节,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有所区别,其依次是( )( )( )。(请填序号)(3分)
A要水到渠成,终成功 B.要持之以恒,急不得 C.要信心百倍,不气馁
4.父亲对二姐的“帮助”在文中具体表现为(6分)
(1)二姐落榜了,父亲总是第一时间过来劝慰;
(2) ;
(3) ;
(4)二姐考进大学,父亲叮嘱她要学到一技之长
5.③⑥两段描写了恶劣的天气,对其作用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背景,为读者描绘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B.染气氛,给人以失望、紧张的印象与感觉。
C.衬托人物,塑造了一个不畏逆境的父亲形象。
D点明主旨,体现只有历经艰难才能收获美好。
记叙文综合阅读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1.基础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
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顺
序
1.顺叙:①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②以事情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
3.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作补充,对人物作介绍
表
达方式
记叙: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形象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议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①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②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其感情
记叙语言
生动形象 朴实简洁 幽默风趣等
记叙线索
以人:人的活动、见闻感受、感情;以物;以事。
作用
结构
内容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与题目相照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中间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升华主旨等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有两种:①浅层含义:字面意义(与文章的情节相关)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有六种:①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透露情感主旨,点明主题,统领全文;
③表明写作对象;
④关联主要情节;
⑤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写作文时如果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作文内容往往侧重于比喻含义的书写。
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2)拟人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答题格式: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3)排比
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排比作用: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4)夸张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夸张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答题格式:突出了+事物的+特性,(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等)表现了---
(5)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 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
设问作用: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反问
反问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4.人物描写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即使是梦境也是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①交代作品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⑤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步骤:1、先概括,即划线句描写了……的环境
2、从以上5个作用里选(一般需要选2个以上)
3、考虑结构方面作用(铺垫、对比、衬托、照应……)
6.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形式:修辞→描写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有色彩的词语)
内容:内容概括 →人物形象、心理、情感→ 主旨
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富有诗情画意,留有余地、意犹未尽等
(二)记叙文阅读要点(指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点)
1.重视标题,思考标题是否是线索,概括的时候紧扣标题,思考标题和主要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
2.边读边概括要点,如六要素,人物形象,文章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
4.理解关键词句,了解关键段落作用。
5.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6.关注记叙顺序和人称。
例题解析
高贵的施舍
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⑵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⑶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⑷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⑸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⑹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⑺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⑻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ju了一躬,就上路了。
⑼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⑽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⑾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⑿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⒀母亲摸摸我的头说:“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⒁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⒂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⒃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⒄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⒅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⒆“为什么?”
⒇“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21)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22)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看拼音写汉字: jū了一躬 ( ) (2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乞丐的 和 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13节,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高贵”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鞠 (2分)
2.动作 肖像 形象生动地写出乞丐欲言又止的样子,突出了乞丐当时的惊讶和震撼(2 +2分)。
3.“搬”等于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意思写对即可)(2 +2分)
4.母亲没有直接给那名乞丐以施舍,而是给他提供了一个以劳动换取报酬的机会(2分),从而让他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唤醒了他的自尊(1分),凸显了母亲的真诚、善良,善于从精神上关心帮助别人(1分)。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母亲帮助独臂的乞丐认识到劳动能挣到钱,最终他成为大老板并回报母亲的故事,以此表现劳动创造财富的主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⑧),叙述母亲让前来乞讨的独臂乞丐搬砖,并付给他相应的报酬;第二部分(⑨~?),叙述母亲用同样的方式给了许多前来乞讨者相应的搬砖报酬;第三部分(?~ 结尾),在母亲点拨下努力工作获得成就的独臂乞讨者,报答母亲却被母亲以“我们有双手”而拒绝。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这个汉字写作鞠。
(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的作用.根据划线句的内容可知,这是对乞丐的动作和肖像的描写,表现了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样子,突出了他的惊讶与震撼。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结合独臂乞丐后来的成功,可以看出,“搬”可以让他认识自己是有能力劳动的,可以唤醒他的自尊.“不搬”就会让乞丐永远颓废下去。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高贵的施舍”,指的是母亲所给予的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4分)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本文有删改)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第②段画“ ”的句子描写的就是女孩的眼睛,从中可以看出女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2.第③段说“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 “汪着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女孩两次让人“意外”,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次“意外”。(8分)
第一次“意外”,大家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意外”,大家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乐观、坚强、善良、孝顺(答出2个即可)(3分)
2. “汪着泪”是因为观众和嘉宾对这个美丽女孩的不幸感到心痛,也为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3分)
3.第一次:女孩会很悲伤(悲观) 笑着说虽然生病但自己依然美丽
第二次:女孩的愿望是到近处看某个明星 说自己的愿望是看到妈妈住进自己为她买的新房子。(共8分,每空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16分)
寻石记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 (迸射、放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A
⑦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B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1.第④段划线处应选的一个恰当地词语是 (2分)
2.根据⑥⑦段内容完成下表(8分)
地点
询问对象
不能采石理由
后果
河岸
②
石头底下藏了龙
④
①
赤脚医生
③
山神痛苦
3.“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把它放回原处,应放在A处还是B处?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这句话很有语言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迸射
2. (1)山上(2)打渔人(3)石头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肌肉(4)龙会把我钩住
3. A处。承接上文中“不能去搬河中的石头”,引出下文“去搬山上的石头”。
4. 这句话为动作描写,运用了拟声词,写出了童年的童真童趣,富有表现力。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高中的老师都是苏州城名校的名师。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②她第一次上课,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她问:“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阐释这个问题。期间,天开始下雨,她转头向着窗外,说:“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一天里的雨 是不一样的, , ,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④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人的脑袋都转向了窗口。我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⑤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⑥有一天她讲作文。她说:“我们班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了,一头冲出教室。我来到学校附近的大河边上,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一边骂:“丑八怪!”
⑦晚上,我来到她的宿舍门口,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门,微笑着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我进去,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在她的桌子上。她说:“你看,先不说内容,就看字——前两本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再看看最后一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⑧“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写春天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人们夸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⑨她最后说道:“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⑩离开她的宿舍,我发现那晚的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文学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节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一天里的雨 是不一样的, , ,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2.下列对第⑨段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才气”指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各种形容词描写春天的写作才能。
B.“害人”意思是其他人对作者才气的夸奖害他写字越来越张扬。
C.这位语文老师认为“我”的写作态度越来越浮躁是因为骄傲的结果。
D.这位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作者:不要看重“才”,应该强调“德”。
3.第?段中的“敬意”呼应开头的“ ”(填写两个字),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作者经历,他的语文老师在两方面对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请分别概括。(5分)
(1) (2)
4.下面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请简述理由。(3分)
A.千条万条银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B.那晚的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5分)
1.也(或:同样;1分)后两空答案原文参考: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意到即可;共3分)
第二、三空评分建议:内容合理,每空1分;形式照例,1分,包括两个方面:(1)句型(……与……不一样)相同;0.5分;(2)两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0.5分)
2.C(D“不要看重‘才’”为误判)(3分)
3.“感激”(1分)(1)教他懂得什么是语文的真谛(2分;若答“告诉他四季的雨不一样、一天内的雨不一样”,扣1分);(2)教他懂得不要恃才骄傲的道理(或:教他懂得戒骄戒躁才能成功的道理/引导他走上文学之路/帮助他成为一名作家;2分)
4.(3分)评分建议:理由3分(明确语言特点,1分;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若理由与选择不匹配,0分;若作出选择而无理由,0分)
评分示例:
(1)选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丝纷纷飘落的情景(1分),表达出在老师的启发下“我”用语文眼光观察景物的欣喜之情(1分)。
(2)选A。作者用“银丝”描写雨丝,用叠词“很大很大”描写荷塘(写到两点,还是给1分),生动地写出观察雨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1分),写出语文老师善于引导、启发(1分)。
(3)选B。作者描写月亮,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说“月亮特别好”,月光也是“清澈的”(1分),可见他当时心情很愉快(1分),表明经过语文老师的教育他懂得了人生道理(悟出语文学习的真谛)(1分)。
(4)选B。和语文老师谈话后,“我”心情变平静了(1分),看到的校园景物非常美丽,“铺”写出了月光洒满校园,非常静美(1分),说明语文老师改变了“我”(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
人间情分(张曼娟)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⑤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⑥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⑦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⑧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⑨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⑩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⑾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⑿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往往的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⒀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⒁“我来吧!”
⒂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⒃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⒄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⒅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⒆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⒇每一次照面,如芰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文中共记叙了三件事,请仿照下面的短语指出后两件事各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短语回答)(3分)
(1)复印店女孩感动了我——“善意的温柔”
(2)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感动了我——“ ” (1分)
(3)火车站陌生男子感动了我——“ ” (1分)
这三件事的共同点是 (1分)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第②段划线语句照应的句子是 (1分)
4.第(14)(15)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至少2种),从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阅读第(20)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照面”字典中是“面对面地不期而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这句话突出了在与人的相处中也能体会到人间的美丽与温暖的感觉。
C. 作者用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寄托了希望人们多份微笑、善意与理解的愿望。
D. 为他人和社会尽绵薄之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珍贵而美丽的情分。
【参考答案】
1.(2)妥帖的心意(1分) (3)最美的印象(1分)
三件事的共同点:都是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体会到人间善意和温暖。(都能体现陌生人之间无欲无求的真正的善意,让人体会到美丽与温暖的感觉。)(1分)
2. 没想到女孩如此热情细致周到。(1分)她美好的心灵、宁静柔和的气质使人觉得美丽而且不平凡。(1分)
3.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1分)
4.语言、肖像与动作描写(任答2种) (2分)。他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2分)
5.B (应为“与陌生人的接触中也能体会到人间的美丽与温暖的感觉。”)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3分)
母亲的手
①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②我的母亲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③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nì 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衣衫洗好,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④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⑤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
⑥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⑦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我去厨房沏了茶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②段中的汉字 细nì ( ) (1分)
2.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写了以下几件事:(6分)
(1)母亲为“我”在如此艰难的岁月还剩饭生气,用手楸拧“我”以示惩罚。
(2)
(3)
(4)
(5)母亲的手在玉屏箫上跳动,吹出美妙的曲子。
3. 有人认为第⑤段与③段都是写母亲做家务,内容上重复,建议删去第⑤段,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我”看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为不仅体现了她关爱孩子、吃苦耐劳,还体现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细腻
2.(2) 母亲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是用手吃力地洗一家大小的衣物。
(3) 母亲严格地督促我们的学习,当我学习太差以致留级时,母亲的手却给予我鼓励和安慰。
(4)寒冷的冬夜,母亲在昏黄的灯火下亲手为全家缝补衣袜。
3. 可删去或不可删去两种答案皆可。
可删去,第⑤段和第③段都是写母亲做家务活,第③段已经有细腻的描写了,第⑤段的略写可删去。
不可删去。第③段写母亲在白天辛劳地洗衣服,第⑤段写晚上当家人都休息后母亲还要缝补衣袜,更体现母亲为了家庭日夜操劳。两段并不重复。
4.顽强 热爱生活 心灵手巧 有艺术修养(写出两点即可)
(二)父亲的话
①1977年恢复了考试招生制度。二姐恰逢其时,凿壁偷光,勤学苦练,发榜时,分数和录取线仍有一段距离。二脸上蒙上了一层阴云。父亲跑过来,宽慰说:“不要紧,水浸木头烂。明天早上我们到镇上求金校长复读。”二姐听后,转“阴”为喜,重新燃起了希望。新学期伊始,二姐走上了一条艰辛而又带着希望的复读之路。
②春去暑来,二姐再次走进考场。领分数那天,二姐欲言又止,对父亲说,“就怕成绩……我……辜负老师……”父亲说:“不要紧,明天早上我去看看!”?
③那时,公路还未通,父亲只得徒步几十里去陈墓。夏天天气无常,半路上乌云滚滚而来,漆黑得像一个无底深渊,闪电不时掠过天穹,雷声轰鸣,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仿佛碎了一般;一会儿,zhòu yǔ rú mù( )。父亲走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上,爬过两座一尺来宽的“竹夹桥”,摆了三次渡,才赶到陈墓。父亲回来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浑身淋湿,脸上溅着几点泥土。二姐瞧见,内疚了好几天。父亲说:“天热,当作洗个澡,不要紧!”?
④可惜,最终收获的还是落榜。二姐趴在饭桌上呜呜地哭。父亲又过来劝慰:“不要紧,考不上的人有很多。水浸木头烂。这次用不着我们操心了,肯定有复读学校来通知。”
⑤不出所料,二姐接到了淀东中学的复读通知书。父亲决意摇小船去淀东。小船摇过家门口弯弯的小河,进入白蚬湖时,偏南风刮得紧,波涛汹涌,水流湍急,小船顶着逆浪,横着身子,艰难地跋涉。父亲下令道:“挂帆!”二姐立马翻过船舱,在船头部扯起一扇很大的帆。父亲用橹当舵,紧握着。小船在湖面上乘风破浪,船头顶开一排排浪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父亲说:“天无绝人之路,总有顺风时候。”?
⑥二年八月初,蝉鸣燕飞。一天上午九点左右,只听得门外传来喊声:“你家有挂号信。”父亲三步并两步跨出,急忙接过信,信封下端赫然印着“南京大学”几个红字。父亲扬起信封,边跑边喊:“通知书来啦!”一家老少围成一个圈看信。二姐小心翼翼地剪开封口,里面果真是一张带有钢印的录取通知书。此时,二姐脸上绽开了笑花,父亲额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全家三代人汇成欢乐的海洋。
⑦九月初,秋高气爽。父亲送二姐去南京读书。分别时,父亲嘱咐说:“水浸木头烂,学到一技之长胜过金山银山。家里的事,不要紧。”
⑧二姐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禁不住潸然泪下。?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zhòu yǔ rú mù( )
2.第①段中,与第④段画线句“父亲又过来劝慰”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3.在①④⑦段中,父亲都讲了“水浸木头烂”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情节,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有所区别,其依次是( )( )( )。(请填序号)(3分)
A要水到渠成,终成功 B.要持之以恒,急不得 C.要信心百倍,不气馁
4.父亲对二姐的“帮助”在文中具体表现为(6分)
(1)二姐落榜了,父亲总是第一时间过来劝慰;
(2) ;
(3) ;
(4)二姐考进大学,父亲叮嘱她要学到一技之长
5.③⑥两段描写了恶劣的天气,对其作用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背景,为读者描绘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B.染气氛,给人以失望、紧张的印象与感觉。
C.衬托人物,塑造了一个不畏逆境的父亲形象。
D点明主旨,体现只有历经艰难才能收获美好。
【参考答案】(16分)
1.(2分)骤雨如幕
2.(2分)父亲跑过来,宽慰说。
3.(3分,每题1分)C B A
4.(6分)
(2)(3分)二姐害怕领分数,父亲徒步几十里冒雨去陈墓领分数。
(3)(3分)二姐去淀东复读,父亲顶着风浪摇着小船送二姐前去。
5.(3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