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3 05: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健康人体的内环境中可发生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C.ATP的水解与合成
D.抗体的合成与加工
2.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①和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了内环境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某些反射仅靠2个神经元参与即可完成
C.兴奋是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是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
D.听觉的产生不属于反射
5.将离体的神经纤维放入等渗氯化钠溶液中保持活性,图1表示用灵敏电流计测量其膜内外的电位,图2表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B的过程,相当于图2中AC段的电位变化
B.适当降低膜外Na+浓度,在适宜条件刺激后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C点后膜上K+通道开放,引起的K+外流不消耗能量
D.在适宜刺激的基础上继续增大刺激强度,C点的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6.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仅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这一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7.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转运
D.若图2中C为兴奋型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8.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和RNA聚合酶
C.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D.生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9.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B.冬泳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产热增加
C.冬泳过程中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D.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5
min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其可能主要来源于胰岛B细胞中以前贮存的胰岛素
B.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C.控制胰岛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只存在于胰岛B细胞中
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11.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
D.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幼嫩的芽,叶,萌发的种子是主要的合成部位
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3.在芦苇生长期,若用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处理,其纤维长度增加50%。这种物质是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2,4-D
D.赤霉素
14.黄瓜幼苗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是黄瓜幼苗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GA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幼苗生长的
B.IAA与乙烯对幼苗的生长起拮抗作用
C.GA含量的改变,会影响IAA含量的变化
D.IAA促进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15.图1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效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B.A、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作用不同,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一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是相同的
D.将植物的根水平放置,其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达到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16.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峭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用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由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1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右图中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右图中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
A.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环境阻力在d点之后出现,种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
D.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选在c点
18.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19.早在宋代,我国就出现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
2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21.请解读下列诗词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其中错误的是(

A.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实际上体现了两个种群间的捕食关系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反映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22.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
.
②①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③②
D
.
③①②
2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B.在照光和干燥的环境中采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通过调查土壤样本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D.制作生态缸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及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24.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血友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5.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3:2:1
C.5:2:1
D.1:2:1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非单选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8分)解除项端优势可以达到调节植株形态和增产的目的,为此种植烟草的烟农常常对烟草植株进行打顶处理。下图为烟草植株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甲、乙两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图中一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另一种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请你分析题目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去除顶芽前,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抑制“促进“或“既无促进也无抑制”)
(3)去除顶芽后,与甲、乙两激素一起在促进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还有_______植物激素。
(4)第12h侧芽萌动后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除了受各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外,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7.(9分)下图表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⑦在反射弧中表示________。⑤表示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某人一次性饮1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_______释放抗利尿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
(3)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外界寒冷的刺激,________会产生冷觉,从而发出指令支配躯体运动,添加衣服保暖,此时酶的活性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某人畏寒、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低下,此时血液中③______________的含量将会升高。
(4)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升高时,图中的内分泌腺分泌产生的物质⑥是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________。
28.(9分)周氏啮小蜂繁殖力强,它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卵在幼内发育成长,吸尽蛹内的全部营养,能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白蛾进入我国后,开始一段时间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除没有敌害,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因素外,还可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果园中美国白蛾蛹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可知,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的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期用化学农药防治美国白蛾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后来其数里又迅速增加,是因为美国白蛾细胞内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的选择下其频率增大,导致美国白蛾的数量反弹。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其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进行的。
29.(12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F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回答下列问题: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30
mL,则第35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只/mL。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某湖泊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湖泊中央底部和四周临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
30.(12分)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控制。基因E控制红色素合成(EE和Ee的效应相同)。基因T为修饰基因,TT使红色素完全消失,Tt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红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第2组杂交实验中,F2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
(3)若让两组F2中的粉红花杂交,后代中红花占_________,红花后代中的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ABDAB
,ADBDC,BCDDB,DCBDB,CABBA
C.生长素
抑制、促进
赤霉素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受基因组调控)
D.传出神经,负反馈,细胞外液渗透压,垂体,大脑皮层,不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拮抗
28.J,气候适宜,样方法,消费者,生物防治,抗药性基因,化学农药,信息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
29.出生率
死亡率
20
B和C(或:“B、C”,“C、B”,“C和B”)
水平
A和E(或:“A、E”,“E和A”,“E、A”)
30.EETT
EEtt
EETt
5
3/7
1/4
2/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