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文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念解析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根据材料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
材料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材料2: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若违反规定,臣民有权反抗。
材料3: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初高中知识衔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
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大权利;
政治: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爆发的标志:1640年议会召开,
议会反对派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背景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革命成果巩固。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概况: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思考: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2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确立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第一次,他们选择了——处死国王;第二次,他们选择了——请来国王;第三次,他们选择了——“进口”国王。
规律启迪:适时妥协同样是一种政治智慧。
规律启迪:
查理一世被处死
查理二世复辟
威廉二世继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
革命爆发
1640年
1649年
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完成
第1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4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6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立法权
财政权
军事权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君主立宪
王权第一次下移
第8条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9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13条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选举权
言论权
集会权
议会至上
《权利法案》由明确规定了议会的哪些权利?
历史意义: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实现了议会和国王的集体的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英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帆《中国政治随想录》
丹麦女王玛
格丽特二世
英国女王
伊
丽莎白二世
荷兰女王贝
娅特丽克丝
挪威国王哈
拉尔五世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丹麦女王玛
格丽特二世
英国女王
伊
丽莎白二世
荷兰女王贝
娅特丽克丝
挪威国王哈
拉尔五世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王权第二次下移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知识扩展:民主政治的渐进性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2、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背景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上编》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上编》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2)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过程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9月,约克镇大捷,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782年11月,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分权制衡
◎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美国民主共和制示意图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评价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4)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废除
自由州
过程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宅地法》
1862年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内战结束
意义: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4、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3)意义
意义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1 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君主统治。因而,法国是一个极其无能且不公正,以致统治机构摇摇欲坠地陷于停顿状态的国家。正是政府的这种停顿状态,使野心勃勃、心怀不满的资产阶级有机会成功地夺取政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 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根据材料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
(1)背景:
经济:
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
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思想:
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外因:
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3)影响:
(2)过程
①开始:1789年 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
②原则:
《人权宣言》,即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基本框架:
1791年宪法;
④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法典》
材料: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地主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根据材料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否定了封建制度;
②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③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欧美各国确定法典的蓝本。
1.经济制度的确立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延伸: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政党制度
(1)形成两党制(英、美)或者多党制(法)
(2)特点:是议会斗争的产物;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实行代议制 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典型代表)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和确立“_________”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法国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2.政治制度的确立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资本主义改革: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9世纪60年,俄国沙皇政府面临空前的危机。
(2)内容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如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还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影响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
2、美国内战:
美国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导致美国发生内战。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统一: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4、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0年。意大利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64年—1871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问题探究】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
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内容:
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3)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代表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开始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莱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延伸: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与启示: